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A.文化生活丰富B.手工业的兴盛C.商品经济繁荣D.边界贸易兴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A.湘商和浙商B.徽商和晋商C.鲁商和晋商D.徽商和湘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内“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为了供应需要,民间送入城中所宰的猪,“每日至晚每群万数”。这反映了当时东京(     
A.商业繁荣发展B.农业技术先进C.坊市制度完善D.城市管理混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明朝后期姚旅提出,“古有四民……以为今有二十四民”,除士、农、工、商及兵、僧之外,还有道家、医者、卜者、星命、杂刷等十八民。这十八民者,皆不稼不稽,却“家悬钟鼓,比乐公侯”。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程朱理学失去正统地位B.商品经济繁荣
C.朝廷废除重农抑商政策D.人口急剧膨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内容
D.建立了通往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细致的管理,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说明宋朝(  )
A.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B.朝贡贸易体制确立
C.政府推行工商皆本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7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
(2)材料二描绘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是如何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贞观之治)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5)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8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商业繁荣景象,东京位于图中的(     

《清明上河图》
A.①B.②C.③D.④
9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一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载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材料三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而且也是亚洲和世界的商业中心之一。宋代时,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唐朝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国际性的水陆交通通道,从而促进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内市场的联通,也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使对外贸易的税收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的财源。商业资本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频繁,从而使货币铸造量猛增,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时期应运而生。

——摘编自《商品经济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

材料二   最繁华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工业区,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苏、松、嘉、杭、湖五府还有若干新城镇兴起,如苏州的盛泽镇、震泽镇,杭州的唐栖镇,都是丝织品及其原料的著名产地。正统元年(1436年),鉴于社会上“钱贱而不便大用”“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的客观事实,明英宗下令“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皆用银”。

——摘编自滕新才《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二重性质诱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什么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