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2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士农工商,“士”被尊为四民之首,而“商”则居于四民之末。到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绅商”一词频繁出现。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资本主义经济日益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瓦解
C.传统社会观念受到冲击D.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023-02-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代时期,房产税在一些地方已成正式税种,名为“屋税”。赵宋立国后,将“屋税”定为正税,被视为城郭赋税的主项。后来,随着实际情形的日趋复杂,城郭赋税的征收出现了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上述变化源于(     
A.国家赋税制度的完善B.城市功能的弱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质变D.城镇经济的发展
3 . 下表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
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31年—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


《张骞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时外交往的史实

朝代史实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幅壁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外政策变化趋势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
A.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5-31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000—公元1800年部分时期世界上最大的三座城市

时间第一第二第三时间第一第二第三
公元前1000西安洛阳公元800长安洛阳
公元前800西安洛阳公元1000开封
公元前650临淄洛阳公元1200杭州
公元前430公元1350杭州北京
公元前200长安公元1500北京
公元100洛阳公元1600北京
公元361公元1700北京
公元500洛阳公元1800北京广州
公元622长安

——整理自坎德勒·特舍斯《四千年城市发展史》


上表能够反映古代中国大城市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阐释其原因。
2021-12-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汴梁)自关帝庙大街往南,是兴龙桥,有写真方馆,至西亭府牌坊,有带子、子巾、大小鞋帽、松串、簪棒、白货等铺。……木耳店、酒馆,至徐府——中山王裔孙之府……故名徐府街。

——摘编自许敏《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明代,粮食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一些地方一跃变为商品粮食出口区。方圆几千里的各种名、优、特产,辐辏汇萃于山陬一隅,这确实很能反映明后期商品的繁茂景象。其他如铁器、瓷品、纸张、食糖……也从它们的原产地被源源不断地贩运到全国各地,进入大小城市中的千店万铺,供当地市民消费。

——摘编自杜车别《明朝的灭亡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在商业方面较前代各有何明显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业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8-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曾一度出现了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出现了所谓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甚至许多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商人负担贩运,农民卷入市场活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摘编自王权《小农经济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小农经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
2022-07-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材料二   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11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

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储备金。

材料三   人民币2015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国家得以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10 . 据考证,商朝之后,平民一日吃两餐(且上9时左右、下午15时左右)已成惯例。然而到了北宋,开封市民入夜后会重加一餐,并逐渐成为社会风潮,上述变化直接得益于
A.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政府对市的监管减弱
C.市镇经济的普及与发展D.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