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跨过南海的万顷波溽,进入汹涌澎湃的印度洋,开辟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海上航道。唐代,我国通过印度洋同非洲东海岸国家有了直接的交往。

唐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盛极一时。广州、泉州、杭州都是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我国时,称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或径称为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无不可也”。正是在海上贸易和友好交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我国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建立了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陈公元《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剧烈动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并对他们所蠃得的民族独立热烈的祝贺与率先的承认,一批在1958年到1965年间独立的非洲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是: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西非的几内亚、加纳、马里、贝宁、毛里塔尼亚,东非的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的扎伊尔、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南部非洲的赞比亚等18个非洲国家。

——摘编自唐同明《论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

材料三 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欧洲时报》3日发表社论,肯定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有一定的范围,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长、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钰三百声而众以散。

——据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整理

材料二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请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抚州“金船陶户,大振皆农民”。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渐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有的成为学派重镇。

——据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三,回答“草市”与“市”的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的意义。
2021-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飞钱,又称便换。各地商贾将贷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飞钱”出现的朝代。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2)材料二中哥伦布的话反映了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日趋狂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财政部长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   北京时间201512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101日正式生效,成为自由使用的货币。……成功纳入SDR的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里程碑。

——腾讯财经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5)依据所学,你认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020-12-0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6 . 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观点强调
A.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
C.经济发展的活跃性
D.经济形态的突破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