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太平广记》中提到,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并且“常与朝贵游"。《开元天宝遗事》等著述也提及很多富商的类似表现。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前期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官商勾结垄断市场
C.政府商业政策异变D.商业资本操纵政权
2020-04-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深D.大运河的开通
2020-02-10更新 | 478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高中部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越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
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
4 . 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2020-02-05更新 | 43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更为完备。在铸钱方面,唐律规定,“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在收藏方面,对收藏现钱数额加以限制(如唐宪宗和年间规定最多为5000贯),限满违犯者,平民处死,有官品人等奏告朝廷贬责。唐时借钱违约也要治罪。借款人到期不按契约偿还,或违期偿还,出借人可到官府告发,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责任,并强制如数偿还。

——摘编自胡启忠《中国古代金融犯罪考》

材料二   晚清人当时对世界金融形势还不了解,而政府对金融开放风险认识不足,金融监管缺失,对民族金融业又保护不足,导致传统金融机构风雨飘摇。金融业开放本身又打通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渠道,以致列强经济危机等强烈冲击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在部分地区拥有了货币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货币发行的集中权力。腐朽的清王朝自顾不暇,而且惧怕外资金融势力背后的帝国主义政府,导致部分金融监管处于真空。……外国资本势力通过借款等方式极力扶植中国的反动落后势力,阻碍中国政治进步……影响了中国政局。

——摘编自张宏彦《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经验与当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惩治金融业犯罪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开放金融业的影响。
2020-01-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是有关唐代经济的记述。据此推知,当时
记述出处
唐初法律规定:“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旧唐书食货志》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市易造作器物”“殖货流于江剑”《旧唐书太平公主传》
(朝廷敕令)“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科(交纳工商业税)”。《全唐文禁公主家邑司擅行文牒敕》

A.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
B.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
C.政府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
D.官营工商业日益垄断市场
9 . 盛唐时期长安人口增长明显,总数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京官和京吏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D.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10 . 开元年间,唐玄宗专门发布敕令,禁止官僚阶层使用珠宝玉器和锦绣,并专门通过法令规制奢丽物质的织造,以形成“抑奢”的消费导向。这表明当时
A.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合理消费观念已形成
C.政府担心奢靡之风助长腐败
D.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