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在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水上商船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
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2 . 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B.在夜市里卖唐三彩
C.在居住区内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D.必须接受政府管理
3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2019-01-30更新 | 150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及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邹凤炽、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均为唐时著名商人)。这种情况说明
A.当时富商大贾多与贵族官僚勾结
B.唐时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C.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变化
D.唐时大商人垄断操纵了科举考试
2018-09-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代诗人杜牧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草市”的出现
A.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
C.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坊与市的布局
D.促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七月朔,制:“……悉籍岭北茶药,宜今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廉州珠池(养珍珠和蚌的池塘),与人共利,近闻本道禁断,遂绝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采取,不得止约。”

——《旧唐书·懿宗本纪》

材料二德宗非时召拜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赶上。疾驱,请客至府,已列筵矣。或问:“何速?”吏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筵席),常可立办。”

——《唐语林·补遗》

材料三今商贾贱类……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至於廊庙(朝廷),不无杂人。如专经以求进,主文而望达者,若不困顿於林野,则必凄惶於道路,今日国家行何道得九流鉴清?作何法得侥幸路绝?施何令使人自知耻?设何教使贤愚自分?

——《全唐文·问进士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懿宗对商业发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2018-04-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
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
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
C.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