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先秦儒学的重要观点

角度内容影响
天人规天意不可违;天人合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强调了纲常伦理;论证了君主的权力
民本思想
内圣外王之学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②③。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2 .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自诞生起,在挑战与应对中不断发展,最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儒家思想最初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士阶层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儒家道家法家
倾向入世出世
政治理想恢复周礼小国寡民富国强兵
道德追求归真废私立公
治世方案克己复礼
对民众的态度自然的一部分刑罚加以控刷
(2)儒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境,请简述其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秦:________
汉初:________
魏晋南北朝至初唐:________
(3)面对挑战,不同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应对主张。战国时期,思想上呈现出_______”的现象,孟子提出统治者要施行_______,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被统治者采纳,最终形成了“_______       的局面。隋唐时期面对冲击,众多而家学者提出复兴儒学,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按顺序补充适当内容)
2022-1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序号主张来源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班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3“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
6“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7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礼记.大学》
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孟子和墨子所讲的“义”的相关解释。据此可知,二者都(     
人物相关解释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认为“义”所代表的道德价值高于自己的自然生命
墨子“天志"有如轮人之规,匠人之矩,而“义果自天出矣”。认为“义”是衡量天下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A.推崇“义”的价值B.以"义"划分社会等级
C.主张以"义"谋利D.将“义”作为人的美德
6 . 下表为明末清初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和思想。据此可知,当时(     
思想家言论和思想
张履祥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颜元重视“习行”,要求学生学习农学知识,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言及“樊迟问稼"时,对子孙提出了“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
A.士人开始投身于基层教化B.存在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
C.儒学已经逐渐向基层渗透D.盛行礼法结合的理学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不同时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了儒家 (     
年代人物 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战国孟子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
战国荀子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
西汉董仲舒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

A.强调礼法结合B.强化民本观念C.凸显为政以德D.主张依法治国
2023-0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老子和孔子的部分言论。二人的言论体现出(       

言论

出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正(亦作‘定’)”《老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

A.对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的认同B.儒道两家思想的截然对立
C.先秦思想家对国家治理的关注D.浓厚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
2022-04-2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封闭管理四月份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此前中国社会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此后转向地缘社会,进入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①、礼、义
孟子 人性本善、② 、民贵君轻
法家 集权、法治
道家 老子与庄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④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3.春秋战国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是那个流派的思想?试分析其原因,并简要阐述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022-1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韩非的治国思想。材料说明(     
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韩非君主不要谈礼义,主张实行法治。

A.儒家思想更能适应诸侯争霸环境B.法家思想难以在全国普遍推行
C.治国思想差异源于阶级立场不同D.儒法之争实为德治与法治之争
2022-11-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