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欲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十三《开始》


(1)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是谁提出的?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4)近代学者根据材料四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很重视参与政治活动,以便实现自己强烈的政治抱负。当他认清贵族统治者是不允许他彻底实施自己主张时,就率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终不见用。但孔子思想能在后代久远流传,并在一定程度上缔造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可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故,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三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政治思想在当时“终不见用”而“在后代久远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021-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观点、主张及该主张对西汉王朝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020-11-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民本与德治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自《论语》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治国思想未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唐太宗是儒家王道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即位之初,他就说:“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大国呢?”。他又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他高度赞同《尚书》所说的“不结党营私,王道就浩浩荡荡,不结党营私,王道就平平坦坦。”

——李学俊《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王道社会主义”思想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并结合唐太宗时期的有关经济措施简要说明。
2020-11-25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020-06-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伦理思想领域中的争鸣,是围绕着孔子提出的“仁”“礼”展开的,有的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的则在批判“仁”“礼”的基础上另立新说。荀子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对以前或同时代的各个学派的思想,进行了综合和批判;同时他也受到这些学派不同程度的影响,吸取并发展了他认为合理的成分。其学说是在批判地总结战国时“百家争鸣”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摘编自沈善洪、王风贤《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册

材料二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政治哲学论著《明夷待访录》或鲜明或朦胧地昭示的路向是,从农本型自然经济迈向工商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从“君治”通往“民治”。黄宗羲著此书之际,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学说尚未传播到中国,黄氏拥有的学术资源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一一因袭并变通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扬弃两汉魏晋隋唐宋元带有道家色彩的无君论、非君论,直承中明以来党社议政之风及市民文化的精髓,综合创作于《明夷待访录》之中。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一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思想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荀子与黄宗羲思想的相似之处。
2020-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

——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

——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
(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
8 . 探求事物发展之规律,需要回到原点,并在其延续与变迁中时时考量其“初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思想的创新和政治的支持才使该思想成为主流,按“思想家——统治者”的思路概述儒学在材料二示意图中“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天道与人道统一起来,“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来说明天和人是一致的。对人性的认识上,认为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做圣人。且从人性善论出发,提倡统治者行仁政、行王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材料二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修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孟儒学与程朱理学的相同之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始于商周先秦时代。商以夏亡为鉴,已有“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之记载;周代商后,周人以兴亡论民本,重民、保民之思想日益凸显。至春秋战国,天下纷争。治民有术,争得民心,乃成为各诸侯国取胜之根本。战国以降,历代统治者为了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在开国之初都不同程度地实践了民本思想。明末的政治黑暗和清朝初年的高压政策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进一步开拓了士人的视野,此时的民本思想“不仅反对坏皇帝,而且反对一切皇帝”,显示了明清之际先进的知识分子民主意识的朦胧觉醒,为二百多年后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开了一个好头。

——摘编自韩锴《中国民本思想》

材料二: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马丁路德《九十三条论纲》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卢梭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类天性本善,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取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先进思想的特质。
2019-12-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