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
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
2021-03-2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谈到,“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在本性上应该是一个政治动物”,“人类自然地应该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主张
A.公民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B.公共价值应先于个人价值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D.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自岳麓版教科书)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始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希腊先哲的贡献,说明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端。

6 . 材料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人类所以不同于和高于其他动物,不只是在于他有生命、有感觉,更重要的是有理性。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不仅能辨别善恶和正义,而且能认识人本身,并能够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去改变外在事物。在人生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生的目的,他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高尚。"真正高尚之人,必须造福于人类。"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目的推向献身于社会事业的高度,并以此作为人的价值标准。

——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亚里士多德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亚里士多德有关人与社会关系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2020-06-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城邦不仅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而且也是血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即也一直在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这反映出他强调
A.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唯一条件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
C.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D.享有政治权力必须参与城邦事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居于中间。处于两个极端的阶级作为两个极端的经济地位都力求攫得政权,以便实行代表自己利益的寡头(贵族)制或民主制,从而各走极端。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主张
A.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B.城邦制度的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
C.调和社会矛盾利于保障城邦利益
D.通过分工可实现个体价值差异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具有人文精神B.重视科学的价值
C.反对求取真知D.坚持科学至上原则
10 . 轴心时代思想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中国的孔子、老子、韩非,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悉达多等。他们的思想,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历史之轮围绕着旋转的轴心。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主张人物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苏格拉底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当仁,不让于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1)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与其思想主张相对应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
                                
(2)比较①②③三位思想家表格内的主张,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学说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