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中国所译西书变化图

材料二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所译西书简表

译书人译书名称
李善兰(18111882《几何原本》《谈天》《重学》等
徐寿(18181884《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
华蘅芳(18331902《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等
杨廷栋(17781950《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胡适(18911962《最后一课》《弑父之仇》等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西书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译西书活动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2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8题 中国近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士大夫普遍讨论面临的“变局”,关于“变局”的判断,由最初的“数百年未有”,扩展到“千年”“数千年”。这种现象说明(     
A.社会对时局变化达成了广泛共识B.西方思想传入扩展了士大夫的历史视野
C.官僚集团对社会变化的认识加深D.知识分子取得了晚清政治变革的主导权
2022-08-2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5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靡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4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9日,该折获准。

19019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1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2021-12-27更新 | 3413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61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招收学童学习外文,翻译外国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籍。同时,选派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深造。这些举措旨在
A.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思想B.培养洋务运动所需实用人才
C.推动中国文化的近代化D.学习西方改革中国教育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口号一直是我国的独创,各个时期都有过很多有特点的口号,这些口号或反映时代特点,或激励人。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口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孔家店”,“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枪杆子中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坚持抗战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表格中选取相成(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2-3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1864年,奕䜣提出“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致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这些认识,反映了
A.崇尚科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B.洋务运动改变了中西军事力量对比
C.中外交汇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D.中体西用理念蕴含抵御侵略的目的
2021-03-28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之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B.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
C.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厚
8 . 1861年,冯桂芬写成的《校颁庐抗议》等一系列政论中,痛感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作者旨在
A.希望政府开展维新变法B.揭露洋务运动的缺陷
C.号召国人转变思想观念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021-02-27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的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强国。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和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才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三 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重大打击”及“自强运动”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实现国民拥有政治权利的途径。
(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局翻译绾等机构在翻译西方书籍时,引入了马达、轮胎等新名词。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外交官员通过日记、游记引入了不少新词汇,如驻日参赞黄遵宪引入了国会、会计等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A.是中国士人被动了解西方的结果B.推动了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
C.为改造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D.顺应了政治改革运动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