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薛福成提出“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王韬也建议“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由此可知,他们的思想
A.未冲破天朝上国的藩篱B.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C.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D.认识到中国社会制度的弊端
2022-05-23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以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为代表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认为数十年粉饰之局已彻底破露,其言论往往与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圣人之道联系在一起,在当时往往能“坐致时誉”,博得时人的喝彩。据此可知,清流派
A.抵制外国事物传承儒家思想B.揭露了洋务派卖国投降的实质
C.利用传统观念来攻击洋务派D.指出了洋务派器物变革的弊端
3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痛感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之乱象,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治世主张。结合所学,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冯桂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大大刺激了冯桂芬的思想
C.冯桂芬依然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心态D.该主张成为清末新政的指导思想
2021-11-16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西国近事汇编》逐周汇述各国重要时事,其中还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西方的工人运动,还有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美国的“康密尼党"(共产主义者)。这一现象
A.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B.反映了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的士大夫,循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理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命题。虽遭遇举国冷遇的困境,却影响了后世国人对救国真理的探索过程。面对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更是“以敌为师”,梁启超还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变法看作是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尝试的结果,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从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辛亥革命后,面对社会乱象,陈独秀将新文化看作是国人教国方案和思想启蒙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认识到“价值观才是根基。没有多数国民之价值观念的转变,共和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新文化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救国真理的探索“价值观才是根基”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简洁,逻辑清晰)
6 . 1861年,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容闳考察太平天国,向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变教育体制、举办洋务等七条建议,洪仁玕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容闳离开太平天国后,以扑灭太平天国为事业的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并将其一部分主张转化为实践。这说明
A.民族矛盾刺激下内战双方对时代主题有某种共识
B.以容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
C.太平天国与清朝要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目标一致
D.清廷将主张转化为实践说明其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7 . 梁启超于1923年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材料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符合以上三个时期探索的先后顺序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的D.②③①
8 . 1840﹣1900年间,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虽不免于杂乱矛盾,却足以反映中国思想界的理性、智力精神与愿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
2020-12-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句中省略句应是
A.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B.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C.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10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2020-10-11更新 | 144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练习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