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1902年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他描述了未来六十年以后中国的景象

“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馀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

“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学,据旧年统计表,全国学校共有外国学生三万余名。”

“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

——据许子东《重读<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幕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未来记》作者的理想与观念进行评述。
2022-06-01更新 | 32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韬在1890年出版修订的《法国志略》中专门添加了法国大革命的内容。他指出路易十六“资性善良,思虑周密”;在新政中任人唯贤;“王值国家大事,多与后谋”;民间“著书立说均得自由”。关于路易十六之死,王韬描述到:“暴徒曳(抓)王至审院,诘(控告)其废国人共立之法,而与敌国阴通……国会审判路易十六之罪,王固知不免,略无畏惧色,从容就死。”在文中,王韬评论法国革命“天地反覆,高卑易位,冠履倒置,纪纲紊乱乎哉”,路易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积,足以亡身故”。

——摘编自粟孟林《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与迎拒:1840-191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知识界眼中的西方”,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2022-04-14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4-1914年间中国“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使用数量)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864-1914年间任一时段对“民主”一词的总体使用情况并分析原因。(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分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期间,魏源已认识到,中国所面对的不复是王朝历史中“未受王化”的蛮夷戎狄。他甚至认为西洋诸夷亦自有其礼义节度,且其坚船利炮之术更远胜中国,因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其后,冯桂芬也坦率承认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若再不虚心向西方各国学习,“我中华且将为天下万国所鱼肉,何以堪之!”诸如此类的认识,在晚清士大夫群体中不断深化与普及。戊戌变法前夕,王韬(注: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于《华夷辨》一文中对“内华外夷”的传统说法大加抨击。他认为:“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如今中国既有许多地方不如外国,正应及时更易陈旧的“夷夏之辨”观念,学习西方长技。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华夷观念的变化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维新士人群体代表人物及其经历表

代表人物经历
王韬、郑观应、何启、胡礼垣等曾长期求学,生活于上海、香港、澳门等“西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或与传教士接触密切,或出身于洋行买办,直接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郭嵩焘、薛福成、黄遵宪、崔国因等曾担任出国使臣,对西方国家的政情有过具体考察和了解,部分人还直接参与洋务新政。既熟悉新政之得失,又洞悉官场之弊端。
冯桂芬、陈炽、陈虬、汤震等大多具有举人、进士功名,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心怀经世之志,入仕则官位不显,居乡则熟知民情,虽皆抱负不凡,然多怀才不遇。

——摘编自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早期维新士人群体”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7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习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的诞生离不开时代,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简介
郑观应
(1842—1922)
早年学习英语,任职洋行买办,并经营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积极宣扬中体西用的主张并投身洋务运动,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开始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并提出要同列强“商战”的理论。有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是其代表作。
梁启超
(1873—1929)
1895 年,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运动,此后领导强学会,创办《时务报》,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赞成共和,曾入袁世凯政府任司法总长;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强烈抨击。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李大钊
(1889—1927)
191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鲜明地批判旧礼教与旧道德。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任选两则材料来论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家,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是弱肉强食政策,标榜的“公法、公理”之类完全是骗人的宣传。他们要求清政府取消对民族资本的限制,改革税制,反对洋务派对工业的垄断,而且对八股取士和当时实行的教育制度强烈不满……但是他们一般只是停留在宣传、制造舆论上,还没有或很少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实际上是由洋务派思想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因而在思想上当然没有康、梁那么系统成熟。有的批判专制而坚持传统的纲常名教;有的虽然反对“中体西用”的说法,却又主张固守孔孟之道,视孔子之道为“万世不移”,从而与“中体西用”派还是纠缠不清;有的主张伸张民权,但又怕民权太甚,主张设议院,又要君民平权,似乎又和他们经常提倡的君主立宪主张自相矛盾。

——改编自张星久《中国政治思想史近现代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2021-03-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郑观应在《女教》中认为女子无学是中国“礼教之不讲,政化之所由日衰也”的社会根源,呼吁政府“通饬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人塾读书”,“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则中国可以“兴利去弊,强盛有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观应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2-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发展,彰显了“思想”的价值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或手段追求的。为此,人们在接受或宣传、介绍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学说时,往往有所选择,这就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完整理解和系统接纳。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有人说它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在“五四”之前,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重视,除严复、梁启超等个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思想家宣传、介绍过。

--摘编自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