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梁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将报纸看作是招揽人才与开阔国人视野的一种手段,而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的办刊思想上新增“监督政府、倡导国民”的功能。可见其办刊宗旨突出了(       
A.学习西学B.传播文化C.开启民智D.改革政体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2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救国道路的探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     
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
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
4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A.批判传统文化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D.推动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吾国任举一政一艺,无人通之。盖先未尝教养以作成之,天下岂有石田而能庆多稼者哉?”在此,他(     
A.肯定日本制度和教育的先进B.认为必须全面向日本学习
C.明确呼吁废科举是当务之急D.意识到必须革新教育体系
2023-07-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博望通西域之役,其功在汉种者有三:(一)杀匈奴猾夏之势:……张博望首倡通月氏结乌孙之议,卒以断匈奴右臂……及孝武末世,遂至匈奴远遁……自今以往,如有能继博望之精神以对于外种者乎,则世界之历史,安见为阿利安种人(注:白人)所专有也!(二)开欧亚交通之机:……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史开幕一大伟人也。(三)完中国一统之业:……遂开滇池,达交趾,卒使数千年为国屏藩。虽其事不专成于博望,而创始之功,实博望尸(注:掌握)之。

——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1902


(1)根据材料,归纳张骞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依据材料及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观点。
2023-06-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把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全盛时代”。他说:“(百家争鸣)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材料三   原诸子之立说著书,盖皆欲以一己之思想学说以广播于天下者也。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故诸子者,实我先民思想之结晶,亦即国学本源之所在。

——《<诸子集成>刊行旨趣》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司马谈和班固对诸子认识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2023-06-2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害小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阈上书,极陈外国相遇,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成以康有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当初次之失败(1895年广州起义)也,举国舆论莫不日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始于“甲午战败”的依据。结合所学,经历“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后,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哪些尝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的原因。
(3)1900年以后,人们对孙中山态度发生怎样的转变,结合当时社会变化说说人们态度转变的原因。
2023-06-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2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