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中,人们倾向于对达尔文的学说断章取义,其中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关系。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主编沃尔特·白芝浩在其《物理与政治:自然选择与遗传原理应用于政治社会之思考》中大谈“斗争”在人类史中的作用,以社会冲突作为文明进步的基础。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对外部力量(如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尤其排斥对弱者即“不适者”的同情和慈善行为。约翰·D.洛克菲勒则宣称:最美的玫瑰只有除掉那些小花蕾才能够生长出来。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廉·萨姆纳更为直白地写道:“栖息在贫民窟的酒鬼适得其所,大自然把他作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搬掉,正如大自然定下了消亡的过程,把任何失败者都扫除一样。”

——摘编自侯波《达尔文进化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中的不良思潮》

材料二   严复在《天演论》一书中指出只有“物竞”“天择”的术语,并没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说法.其中提出了通过天演之学可以认识西方各国的进步。1900.梁启超在《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一文中说:“破坏本非德也,而无如往古来今来之世界,其蒙垢积污之时常多,非时时摧陷廓清之,则不足以进步……故破坏之药,遂成为今日第一要件,遂成为今日第一美德。”孙中山不仅强调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而且认为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也要“取法西人的文明而用之,亦不难转弱为强,易旧为新”,以使中国“凌驾全球”,把我们中国造起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来。在《建国方略》中,他还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必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

——摘编自陈绍西《进化论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激进倾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方流行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中西社会进化论思想各自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化论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有选择地译介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删去了后半部分有关伦理学的内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注重借黑奴的悲惨命运警醒国人。晚清的知识精英们有选择地译介西方著作旨在(     
A.实现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B.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
C.系统介绍西方的思想文化D.促进近代文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清末民初,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编译所除以编撰教科书为重点外,对于一般图书则注重西方文化思想的译介,如严复翻译《天演论》等思想名著。“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逐渐成为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将这些名词作为孩子的名字。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先进分子接受了进化理论
C.进化论成为社会主导思想D.译书是西学东渐重要途径
2023-01-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短短的10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方文化在中国深入传播B.思想文化界趋于科学理性
C.维新变法思想已深入人心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7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879年回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从1880年到1900年,严复一直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洋思想、现代海军管理方式和教学理论。他逐渐形成自己的海权思想,认为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的译著是中国 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天演论》是严复最有名的译作之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他的译作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启蒙影响。严复后来的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趋向于复归传统文化。

——摘编自《严复∶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贡献。
(2)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严复的海权思想,并分析其产生背景。
2022-01-1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898年,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著作时对其“进化与伦理”的主题进行了选择性的取舍-精译“天演”,略去“人伦”。严复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B.阐明生物进化理论的进步之处
C.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0 . 康有为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者也”,并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这一赞誉主要是基于严复
A.明确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B.借助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
C.托古改制,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呼吁民众自强以救亡图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