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复生平大事记

1854年严复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中医世家,后因为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放弃科举“正途”,于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毕业。

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系统的接受西学教育,1879年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880年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抗击外来侵略。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01年应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任该局总办。1902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先后翻译了《国富论》《论法的精神》等西方经典著作。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任复旦公学校长。

1909年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1910年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担任首任校长。

1915年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严复避祸于天津。1921年严复在福州逝世,终年67岁。

——根据冯保善《严复传》等整理

从上述严复生平经历中提取两条及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严复被选派去一所英国海军学校学习。回国以后,为了使人民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严复在1900年前后翻译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斯宾塞的《群学肆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严复认为,从秦代以后,传统统治者搜刮民脂,无力提升民智,为了便于控制国家,一直尽力使老百姓处于无知虚弱的状态。严复通过译著,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社会法则、政府分权等理论。

——摘编自刘春福《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97年,中国近代最具影响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起来。1901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创办该馆编译所,逐渐承担起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新学、沟通中西学术文化的重大使命。商务印书馆着力译介西方社会科学名著,编印了《汉译世界名著》,出版了严复所译的《群学肄言》《法意》等西学著作。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后,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缺乏适应新学制的新式教科书。1902年初,张元济邀请柳亚泉、蔡元培编辑新式教科书。这套“最新教科书”着重汇通中西文化知识,编纂者字斟句酌,苦心编修,开创了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用书的新纪元。

——摘编自左玉河《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个人、机构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处物竞剧烈之世,必宜于存者而后终存。考五洲之历史,凡国种之灭绝,抑为他种所羁縻者,不出三事:必其种之寡弱,而不能强立者也;必其种之暗昧,不明物理者也;终之必其种之恶劣,而四维不张者也。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顾主教育者,则必审所当之时势而为之重轻。是故居今而言,不佞以为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尤重于智育。诸公乍此语,恐且以吾言为迂,不佞请细为分晰,诸公将自见其理之无以易也。

——严复《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请以以下3个历史名人的贡献为素材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严复、鲁迅、钱学森
2023-0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2-03-0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讲 认识、启示类材料解析题-【提分宝典】2021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按设问分类研究
8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严复是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的成长经历充满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14岁的严复参加福州马尾船厂附设船政学堂,入学考试,名列第一。

1871年,19岁的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并在“建威”舰实习。随后前往新加坡、槟榔屿等地。次年,严复于扬武舰上实习,前往日本长崎、横滨,台湾等地。

1877年,因表现优异,25岁的严复被派住英国学习海军专业。初入朴茨茅斯学校,后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高数、物理、化学、海军战术、海战公法和海军炮堡建筑等。留学期间,勤学博览,研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受驻英公使郭嵩焘赞赏。两年后归国。

1880年,28岁的严复被委任为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

1885年,32岁的严复参加福建“乡试”,但不幸落第。

1888年,35岁的严复参加北京顺天“乡试”,再次落第。

1889年,严复升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参加乡试,再一次落第。

1890年,严复升任北洋水师总办。三年后,回福建参加乡试,第四次落第。

1898年,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该书问世产生了巨大反响。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据董小燕《严复思想研究》等


对严复的人生轨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2-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益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日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逆睹其流极(预料到它的发展方向)。唯知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从而观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转移运会也者,而不知圣人之初无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擤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战!

——严复《论世变之亟》


根据材料和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评述严复关于”运会"的观点。(要求:明确观点,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1-11-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