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1-22高二下·山东聊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戊戌变法时期,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指出“中国不变法则必亡矣。”1918年严复又力主回归传统,高呼:“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一战暴露西方文明的弊端
C.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凸显D.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2022-07-15更新 | 15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的交锋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 . 严复以“汉(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德语时,收集、加工各种德语方言,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遮语。二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为(     
A.从传统文化中源取智想B.语言通俗服务现实需要
C.追求古雅确保符合原意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互鉴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诫“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士大夫开始非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的挑战。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时期颇不相同,自强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而他们已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危亡,引入了从达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找新的正当性依据。

——摘编自王建朗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士大夫回应西潮挑战”的表现并指出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