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类比推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甲、乙、丙、丁4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成绩公布前,4人作出如下预测:甲说:乙第一;乙说:丁第一;丙说:我不是第一;丁说:乙第二.公布的成绩表明,4名学生的成绩互不相同,并且有且只有1名学生预测错误,则预测错误的学生是(       
A.甲B.乙C.丙D.丁
2 . 平面几何中的有些命题,可拓展为立体几何中的类似的命题.例如:平面上一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边ABAD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有cos2α+cos2β=1成立;可拓展为在空间一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AC1和棱AA1ABAD的分别为αβθ,则有cos2α+cos2β+cos2θ=1成立.现在有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命题: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等于该正三角形的高;请你也拓展为在空间一个类似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11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3 . 在北京中学建校150周年的校友聚会上,李飞遇到了王强、何杰和张路三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人的职业,但只得到了以下信息: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作家、律师、导演;张路比导演年龄大,王强和律师不同岁,律师比何杰年龄小.根据上述信息李飞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王强是作家,何杰是律师,张路是导演
B.王强是律师,何杰是导演,张路是作家
C.王强是导演,何杰是作家,张路是律师
D.王强是导演,何杰是律师,张路是作家
4 . 下面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是(       
A.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B.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所以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由圆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得到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类比推理在数学发现中有重要的作用,开普勒说过: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运用类比推理,人们可以从已经掌握的事物特征,推测被研究的事物特征.比如:根据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运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到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等.已知圆有性质:过圆C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是.类比上述结论,过椭圆的点的切线方程为______.
2022-05-10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末模拟)理科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项目决赛前,某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对进入决赛的甲、乙、丙、丁、戊五位选手谁能夺冠进行猜测,依据运动员的实力和比赛规则,这五位选手都有机会获得冠军.爸爸:冠军是甲或丙;妈妈:冠军一定不是乙和丙;孩子:冠军是丁或戊.比赛结束,冠军在这五人中产生,且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之中只有一人的猜测是正确的,则冠军是(       
A.甲B.丙C.丁D.戊
7 . 干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至迟在东汉初期已经普遍使用,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干支实际上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做“地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我们就可以得到六十对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称为“六十花甲子”.干支纪年在我国历史学中广泛使用,特别是近代史中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代常用干支纪年表示.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49年用干支纪年法表示,是(       
A.戊子年B.己丑年C.庚寅年D.己酉年
8 . 推理包含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又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下列结论中可用于描述此关系的是(       
A.结构图B.流程图
C.流程图与结构图中的任一个D.框图
2021-09-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文)试题
9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赛后去找三位阅卷教师询问获奖情况,第一位教师说“若丁未获奖,则甲也未获奖”,第二位教师说“若乙未获奖,则丁也未获奖”,第三位教师说“若丙未获奖,则乙也未获奖”,三位教师说的都对且只有两位同学获奖,则获奖同学为(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