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算法与程序框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数列1,1,2,3,5,8,13…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据未来某教育专家(这里省略271字人物简介)考证,中国古代很早就一边养兔子吃兔子,一边研究“兔子数列”,比斐波那契早得多,只是因为中国古代不重视自然科学,再加上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没有得到广大非洲朋友的认可和支持,才让欧洲人捡了便宜“兔子数列”的构造特征是前两项均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项等于其前相邻两项之和某人设计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图中空白处填入,则当输入正整数时,输出结果恰好为“兔子数列”的(       
   
A.第3项B.第4项C.第5项D.第6项
2 . 更相减损术是出自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一种算法,其内容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如图是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则输出的a是(       
A.17B.23C.33D.43
3 . 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里有一道闻名世界的题目:“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反映了对此题的一个求解算法,则输出的的值为(       
A.25B.45C.55D.75
2023-04-14更新 | 87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永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零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4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如图是求“大衍数列”前n项和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输入,则输出的       
A.6B.14C.26D.44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著作《算学启蒙》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四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如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4,2,则输出的n=(       
A.2B.3C.4D.5
6 .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则输出的       
A.B.C.D.
2023-01-0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7 .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7,5,则输出的a=(       
A.1B.2C.3D.4
8 . 《九章算术》中介绍了一种研究两个整数间关系的方法即“更相减损术”,该方法的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若输入a=12,b=8,i=0,则输出的结果为(       
   
A.a=6,i=2B.a=5,i=3C.a=4,i=2D.a=4,i=3
9 . 已知通常被称为“调和级数”,是级数理论中最早被人们研究的级数之一.著名数学家欧拉在1734年就曾给出证明:,其中为欧拉-马歇罗尼常数,其值约为0.57.根据此式,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当输入的n为80时,输出结果S约为(       )(参考数据:
A.3.87B.4.40
C.4.97D.3.30
10 . 考拉兹猜想是引人注目的数学难题之一,由德国数学家洛塔尔·考拉兹在世纪年代提出,其内容是:任意正整数,如果是奇数就乘,如果是偶数就除以,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下边的程序框图演示了考拉兹猜想的变换过程.若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值为(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