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①      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      ②      的中国元素讲述着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着美丽的中国风采,传递出强烈的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         ③      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能一览当代中国     ④      的发展面貌。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冰丝带首次采用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开幕式使用超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5G信号覆盖竞赛场馆……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他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节选自人民日报《当冬奥会遇见中国文化》,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日新月异
B.美妙绝伦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日新月异
C.美轮美奂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标新立异
D.美妙绝伦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标新立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参赛选手不仅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B.不仅参赛选手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C.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D.参赛选手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与文中第二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①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
②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③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哗,哗……多美的旋律呀!
④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⑤他站在山顶听到小镇上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③⑤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4.课内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诗歌是讲究押韵的,押韵可以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和韵律感,尤其是格律诗要求更严,一般是“二四六分明”“首句可入韵可不入”;而同时又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即并不要求“句句押韵”,这样可以让诗歌在整饬中富有变化美与自由感。

诗歌的这种讲究和特点,对于我们为人、做事、处世等方面有怎样的启发?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惠王时蜀乱,国人相攻击,岂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人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恐蜀乱;先伐蜀,恐韩袭秦之弊,犹与未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周王之罪。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者务广其地,欲强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不伤众而服焉。服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注]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遂定蜀秦日益强富而制诸侯司马错之谋也

(摘编自刘向《新序·善谋》)

材料二:

义者,所以宜天下。《乾·文言》曰:“利者,义之和。”又曰:“利物足以和义。”呜呼!尽之矣。君子之耻言利,亦耻言夫徒利而已。故君子欲行义,必即于利。即于利,则其为力也易,戾于利,则其为力也艰。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呜呼难哉!圣人灭人国,杀人父,人子,而天下喜乐之,有利义也。与人以千乘之富而人不奢,爵人以九命之贵而人不骄,有义利也。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下运诸掌矣。

(摘编自苏洵《史论·利者义之和论》,有删改)

【注】西海,指蜀国。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卒起兵A伐蜀B遂定C蜀D秦日益强E富F而制诸侯G司马H错之谋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文中是揭露、谴责意,这个意思在成语“口诛笔伐”“诛心之论”中沿用至今。
B.博,文中是广博意,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博”意思相同。
C.刑,文中是处罚、施刑意,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刑”用法相同。
D.九命,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其中最高级官爵也称九命,最低为一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国内乱,被迫向秦国求救;秦国因为路途艰险对出兵伐蜀犹豫不决,韩国趁机攻打秦国,使秦国腹背受敌。
B.张仪和司马错都支持秦惠王出兵,但是两人分析利弊的角度不同,张仪主要从名利角度出发,主张先攻打韩国。
C.材料二引用的《乾·文言》中的两句论断从利的概念、义利的构成与转化这两个角度阐述了义利之间的关系。
D.“圣人灭人国”指商汤灭夏、武王灭商,“杀人父”指舜杀大禹的父亲鲧。这些事因为是符合天下人利益的道义之举而受到欢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2)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
5.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请从苏洵义利观的角度阐释秦惠王这样做的理由。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事业成功、学业成功、人际关系成功等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不断努力,但在此过程中却也常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责难和内心的焦虑、挫败感。

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20%的人有着对情绪与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拥有这种特质,意味着人善于观察、认真负责、深思熟虑。但是,,它让你在拥有丰富感知力的同时,也更容易被情绪与外在因素入侵,陷入自我否定、精神内耗的沼泽地。这时,我们可能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钝感力”。

承受失败的事实、讥刺的言语、强横的态度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钝感力强的人,却能够抵御那些困扰心灵的烦忧,专注于突围困境。学会适当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抉择、怀疑、挑战、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迅速恢复并保持积极心态,用更加心智化的方式去适应当下的环境。

?首先要善于聚焦自我。钝感力的背后是较强的自我认知力,即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能力、优势等,懂得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规避多愁善感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学会合理进行问题归因。较为敏感的人,一般倾向于向内归因,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这时就需要通过寻找证据并正确评估可能性的方式,改变归因习惯。

渡边淳一说:“钝感力虽然有时候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2024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钝一点”。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根据上述材料,给“钝感力”下定义,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2024-05-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各地都有“咬春”讨彩的习俗。上海“咬春”的食物多为春卷,母亲必定要在立春这天为全家炸春卷。在上世纪,这可是个“浩大工程”。所有的食材都要凭票计划供应,人定要起早,四五点去菜场排队。

像我母亲这样的老一辈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尊崇和仰慕以及近似于执着的仪式般的操办,实在是天地可鉴的。

立春这天,母亲一早就忙开了。她也不要别人帮忙,一个人,可干得利利索索、 A 。到中午时分,母亲总能调出 B 的馅儿,咸甜均有。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着各种馅料,封住后入锅油炸,我及弟妹翘首仰盼,一盘盘嫩黄的春卷摆得整整齐齐,端上桌,一口咬上去,满嘴的酥脆,满口喷香,咸口春卷里的蔬菜鲜味十足,红豆沙的则酥脆香甜,甜到心里……我仿佛有点明白为什么叫“咬春”了。

不过,过了立春,离万紫千红的春天还真是早着呢,乍“暖”后“还得寒”好些天呢。①但毕竟让人们长长地舒了口气。舒展起筋骨,活动开手脚,放松了心情,②“立春也过了,春天真的不会远了”。走出门去,③温润、柔和、清新。谁能不遐想联翩,“ C ”“花团锦簇”“新燕啄春泥”“早莺争暖树”“浅草乱花迷人眼”的画图就将在眼前了,④就是普通人家,见步步春色,处处新绿,也断然心生款款闲情,或漫步,或赏花,或戏蝶,甚至懒坐,神色悠闲,宛如一场梦……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仿佛”与文中加点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C.他停住脚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5-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描写时序更替,光阴飞逝,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异曲同工。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形象具体地描述了魏征期望君主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3)班级拟开展“古诗面面观”语文活动,假如你负责《兵器篇·刀光剑影铁骨壮》,要编辑包含兵器的古代诗句,你可选“________________”等。

2024-05-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隋诗,完成小题。

淮阳感秋【注】

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注】隋大业九年(613年),李密与杨玄感共同起兵反隋,失败后被捕,李密用计得脱,后在淮阳隐姓埋名。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的“金风”“玉露”两个意象凸显了秋天的典型特征,使诗歌充满秋意。
B.前八句写景与抒情相互穿插,构成一副景中有情、情景水乳交融的淮阳秋景图。
C.后十句笔锋一转,由“感秋”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上英雄豪杰的同情。
D.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技法,但却具有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2.李密的这首诗颇有汉魏时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格,具有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等特点,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玛克辛姆一看到大地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

(孙子)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

我问他,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

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那花纹就像含着露珠。

我们这个乌力楞[注]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那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臭屁”,我一定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

一九九八年初春,山中发生了大火。火灾是由两个林业工人乱扔烟头引发的。火龙席卷而下,森林中烟雾腾腾,鸟儿一群群惊叫着飞过……乡党委书记和副乡长来到各个猎民点,领着我们打防火隔离带,保护驯鹿。直升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进行人工降雨。但云层厚度不够,不见雨落下。

这时,年迈的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鼓声激昂,浓烟滚滚,驯鹿群在额尔古纳河畔呆立着。她跳着跳着,就会咳嗽一阵,一咳嗽,腰就更弯了,神裙拖到了林地上,沾满了灰尘……妮浩唱起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歌没唱完,她就倒在了倾盆而下的雨水中。

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却不能为自己送别了。

妮浩祈雨的情景,让依莲娜雞以忘怀。她说,那个瞬间,她看见的是鄂温克人一百年的风雨。她说一定要把那种情景画出来。她画得很慢,很动情,常常画着画着就要哭出声来。一画就是两年。我们以为那幅画早就完成了,可她总说还没完呢……画很有气魄,上部是翻卷着浓云的天空和被烟雾笼罩着的黛绿的山,中部是跳神的妮浩和环绕着她的驯鹿群,底部是苍凉的额尔古纳河和岸边祈雨的人们。

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他说一个放下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呢?可我没把这话说给他,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

就美美地睡吧。

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

虔诚地放在树间,

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我留下来了,安草儿也留下来了。我原想着西班可能也会留下来的,他的字还没有造完。我们再也不用在搬迁时留下树号了,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但没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当搬迁的卡车在清晨驶入营地时,我看见那些要走的人的眼神中不完全是喜悦,也流露着凄凉、迷茫。

文本二: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它们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鄂温克族人虽然以狩猎为生,但却不会破坏生态文明,而是敬畏着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求生存。

他们有着自己的民族信仰。“跳神”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其神秘效果,关键在于这种仪式是为民族而牺牲自我的高贵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渺小的人类和强大的自然相互斗争而坚强生存的精神的体现。

《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生活方式、生活信仰和情感表达方式都独特的艺术世界——鄂温克族的文化世界,而且再现了其百年沧桑历史以及其逐渐被现代社会冲击最后走向消亡的悲剧命运。鄂温克族的文化世界的逐渐没落与其说具有珍贵的人类学价值,与其说具有一种增强艺术魅力的审美风格,不如说是一次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和对其所“匮乏”的东西的寻找。

(《裂隙:在民族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之间—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乌力楞,鄂温克语,即“氏族部落”之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历经沧桑的“我”现在生活的环境特点是:地处偏远,淳朴自然,原始落后,面临危困。
B.小说中安草儿的笑和玛克辛姆的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安草儿的坚强、玛克辛姆的软弱。
C.小说中依莲娜总是说还没完成那幅很有气魄的画,是因为她难以忘怀妮浩祈雨的悲壮情景。
D.小说中“我”唱起神歌回复书记,意在表明鄂温克人尊崇自然,直接讽刺伐木人对自然的摧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从鄂温克人搬迁离开原居住地开始,展开一个民族一百年的风雨历程,结尾又回到现实,结构首尾呼应。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女性视角,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妻子的视角进行细腻的叙述,使得故事更具可信度,具有民族史诗的意味。
C.小说有很多场景描写,如“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等,诗意唯美的语言却有着苍凉之感。
D.小说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雨雪当作是“我”的老熟人;其中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伟力,为下文做了铺垫。
3.小说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材料二中提到的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感?请举例说明。
4.《额尔古纳河右岸》与《百年孤独》两部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从情节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4-05-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