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农民挑着一千五百个鸡蛋,从早晨天不亮出发,越过无数的丘陵和河谷,黄昏时候才能赶到X城。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忘却吧?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嘁咣嘁……喀啷喀啷……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

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子和女孩子,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的,那欢乐的生命的声音,那友爱的动人的呐喊,那红的、粉的和白的玫瑰,那紫罗兰和蓝蓝的毋忘我。

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故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挎上小蓝,跟着大姐姐,去采撷灰灰菜,去掷石块,去追逐野兔,去捡鹌鹑的斑斓的彩蛋。连每一条小狗,每一只小猫,每一头牛犊和驴驹都在嬉戏,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1.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其实有着很强的表意功能,请体会“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这两句话“!”和“?”寄寓的主人公的情感。
2.第二段划横线的部分其句子结构和思维推进上有什么特点?
3.请结合相关的句子赏析最后一段的修辞手法。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兰山脉静静地卧在那里,似一条蔚蓝色的屏风,竖立在荒漠戈壁与平原绿洲之间,把两种不同的景色分开。再久久地望去,忽然会觉得那静卧的山峦舞动起来,像群马呼啸着奔驰向前。这座山经历了20多亿年地史的演变,从一片浩瀚大海中,接受了巨厚的沉积,历代地层层层叠加,挤压,褶皱,最后在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贺兰山。如今在山谷中随处可见山体上一道道紧挨着的褶皱,记录着那     ①     的变化。

远古,那些驻足在贺兰山各条山沟里狩猎和游牧的先人们,不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想象成各种艺术图案和形象,凿刻在坚硬山崖的石壁上,而且还靠着大山的采集和泉水养活着自己。这就是先人们留给人类的一笔重要文化——岩画,贺兰山也因为各式各样的岩画的原因而灵动起来。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几乎在远古的同一个时代,世界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岩画,他们     ②     地用岩画表达本民族的思想情感、崇拜追求。

我们在这一带深深感受到衣食住行、礼仪习俗、语言娱乐中各民族的文化元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终于成为     ③     的一体。因为联结着各民族共同的情感和命运,贺兰山成为团结和统一的象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1-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独特的胎记,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当前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将中华文化入“网”上“云”,实现在数字世界的永久留存、永续利用,已被纳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文化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将文化素材导入虚拟世界,进而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面对这个与传统文化样式的数字空间,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和逻辑语言,提取中华文化优秀的元素、符号,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和优质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中也得以发扬光大。

现实中,文化数字化也为文化生活提供了全新场景。从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数字图书等当下新媒体的方兴未艾,到云演出、云观展等一个个新业态的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存储、表达和传播,丰富了文化产品类型和服务质量,扩大了产业规模。一言以蔽之,的数字科技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数字基石”,更让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虎添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
2023-10-0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艺术历来将书法绘画视为最高端的视觉形式。绘画则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三大门类,这三者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山水画拟山川、造幽境,花鸟画类万象、悟生趣。这三种绘画的形式和内涵虽各有侧重,但_,缺一不可,从整体上体现了中国人信奉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实在可谓自然化人、人化自然。尤其是花鸟画,表现了从自然中感悟的生命意蕴,寄托着生活的愿景,显得格外生动可亲,为构筑一个中国式的理想生活蓝图锦上添花。

自公元3世纪到7世纪的400年间,是花鸟画从萌芽走向独立成科的时期。花鸟画中逼真的审美要点,在此时大获赞赏。3世纪时的名画家曹不兴,其画艺为吴国八绝之一,曾为吴大帝孙权画屏风,误落墨点,便随手画成苍蝇,孙权以为真蝇,以手指弹之不去;六朝萧梁时的张僧部,于金陵安乐寺寺壁画四龙,不画眼睛,一说点晴,龙便欲破壁而飞;还有北齐王子高孝珩的壁画《苍鹰图》,,吓得别人不敢靠近。曹不兴无论拂蝇得名,张僧繇画龙点睛,还是高孝珩壁鸠驱人。都旁证了以逼真为花鸟画审美标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太多的人无暇翻开一本书仔细阅读,的是终日沉迷于手机,热衷于在网上刷微信朋友圈,习惯于在搞笑诱人的短视频里废寝忘食。大学校园里,地铁车厢里,家中卧室内,总见屏幕蓝光,总有低头一族。如今,这样的图景已是

手机、网络,俨然成为了一堵墙,一堵横亘在文化阅读与为数众多的人群之间的高墙。墙的一边,文化出版业日趋发达,各种出版物内容丰富,图书装帧越来越精美,而电子书、VR新技术的助推更是令出版业。而在墙的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沦为手机的“奴隶”。他们也知道打开一本书去阅读的意义,但真要见之于行动时,书本大抵又敌不过手机。

有道是,“墙,推倒了便是桥”。网络以其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不该是阻碍阅读的墙,反而更有条件成为引渡读者的一座宽阔通达的桥。如果说,在一些人那里阅读趋于迷失,网络信息技术成了摆布人类的“暴君”,那么,需要反省的只能是被摆布者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出了沉迷手机者面对书本阅读的复杂心理,“也”“真”“又”等词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文中加点词“暴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作用。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可谓。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纪念侄儿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的牺牲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这幅作品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随着北宋以来儒学的复兴,书法评论家们越来越,即书家人品为众人典范时,其书品往往得到较高评价。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供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的代名词。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具体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茶无处不在,在拜师、婚庆、社交、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这一礼仪中表达得( ① ),充分释放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醇厚甘冽的中国茶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所折服,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

交融互鉴,文明共享,一直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商队一路( ② ),漂洋过海,将中国茶叶运到世界各地,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也就传遍全球。现在,中国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她迈着和平的脚步已经走遍了120多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了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和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世界友人也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了解到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到中华文化的( ③ )。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简析其运用及表达效果。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生长的小麦的好品质,这也让吃面食成了很多山东人的习惯。

在我的家乡山东胶东一带,馒头以“大”著称。其实,山东馒头也并非全都硕大无比。有些地方爱做花饽饽,各种造型,小巧精致,。这样的花饽饽不仅受当地人喜欢,外地人也慕名前来采购。如今,当地做花饽饽的队伍不断壮大,过去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大工厂。特别是临近春节时,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乡下各村镇都忙得 ③ ,做馒头成了富有特色的富民产业。

青岛崂山脚下有一个王哥庄,盛产大馒头。那里的大馒头用当地崂山泉水和面,手工揉捏、木柴烧火、大铁锅蒸制,馒头口味纯正香甜。巧妇们在传统馒头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良和精细加工,导致王哥庄逐渐成为以大馒头为主打,配以老虎、燕子、福寿桃、元宝、鱼虾等花样的系列馒头。每到过年时,青岛人都会把王哥庄大馒头作为必备的年货。作为青岛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哥庄大馒头已远销海外。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梁伯家喝茶,泡茶的是梁伯家的大女儿。她泡茶,火是梗柴生的火,壶是上代留下的老式铜茶壶,水是山泉的水,泡沏的是狗牯脑山上的香茗。观杯中清茶,嫩叶载浮载沉,闻着的茶香,轻轻地细啜一口,满嘴的芬芳。劳作了一天的茶友们似觉两腋风生,疲劳、困顿都融进清茶的甘醇之中了。于是乎,话匣子打开了,话题扯得老宽、老远。有的说儿媳妇孝顺、妯娌团结,有的说年成,有的说子女……几轮续水,夜色愈深,大家谈兴愈浓。

时间恍如,一晃三十年了,品茶时的话题也有了变化。一些夜茶老店悄然化身为交流致富信息的“信息站”。夜茶桌上的话题从家长里短的议论,变成了谁家的新品种茶卖得好、哪里的制茶技术走在了前沿。聊天的中心人物,也变成了那些走南闯北、了解市场信息和致富技术的茶农。他们畅谈自己的致富经验,交流商情信息,传授制茶技术茶农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农家旧舍已经,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富有现代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楼。在楼里喝夜茶,自然与以前不同……呵,茶乡的夜茶早已今非昔比,不变的是那氤氲着幸福的香气。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两处画横线的部分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有的”再三出现,第二处主语“他们”只出现一次,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原因及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3-06-11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老的土地如何滋养_______________的城市?历史的沉淀如何让城市与众不同?福州正在“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千年中轴线上书写着古城“活化”的答案。

这条中轴线见证古城福州的千载春秋,孕育了_______________的闽都文化。“山在城中,城在山里。”屏山之巅,镇海楼重檐飞角、冲霄凌汉;乌山之中,怪石嶙峋,乌塔古朴雄伟端庄;于山之上,白塔肃穆矗立,亭榭堂阁隐于层峦之间。街是人文气息最浓的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中国都市仅存的这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之中多_______________之家,人才辈出。在_______________的年代里,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坊巷儿女”,用青春和生命彰显了这方土地的血性和才情。

这些古城古厝,是守护者,也是见证者,它们默默注视和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变迁,镇守着她的安宁。在新时代的朝阳下,古城古厝的修复、保护工作让这些城市精神的象征长久地屹立在古老的土地上。这些古城滋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一代代福州人在这里持续见证安居乐业、昂扬进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吐故纳新 别无二致 暮鼓晨钟 万马齐喑B.日新月异 别无二致 钟鸣鼎食 万籁俱寂
C.吐故纳新 独一无二 暮鼓晨钟 万籁俱寂D.日新月异 独一无二 钟鸣鼎食 万马齐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古城培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在这里安居乐业、昂扬进取的一代代福州人持续见证。
B.这些古城培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见证一代代福州人持续在这里安居乐业、昂扬进取。
C.这些古城滋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持续见证一代代福州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昂扬进取。
D.这些古城滋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持续安居乐业、昂扬进取的一代代福州人在这里见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