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          ,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林嫂置身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死”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

第二,从逻辑上看,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时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如此等等,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皆是血,坐不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          ,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第三,从时空上看,结果往往只在一瞬间,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漠视甚至否定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揭竿而起的一生不精彩吗?李杜一生才华横溢,满腔抱负,最终却困顿飘零,我们难道会因为他们结局不佳就不记得他们一生的孜孜以求吗?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指出一辩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年轻人对玩梗的喜爱更上一层楼。玩梗就像在迷宫中寻找乐趣,是一种巧妙的语言艺术——用解构、颠覆或附和的方式,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见解。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词,大到家国社稷,小到(     A     ),都可涉及。这些被赋予崭新意义的新词,大都出自年轻人的手笔,也大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的。

出自华为发布会上的遥遥领先,原本多用来夸大、赞赏某些事物或场景,有种     B    的意味,但伴随着mate60惊艳亮相,华为用这台争气机再次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遥遥领先开始代表了更多的情绪——夹杂着三分骄傲三分认真四分热血,寓意了DDDD(懂的都懂)。显眼包指从人群中(     C    )、获得关注的人。讨厌的显眼包是爱出风头的跳梁小丑,喜欢的显眼包是活泼外向、自带C位气场的人。

这些梗大多幽默风趣,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进而让人们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网络玩梗,努力引导营造良好的公共讨论氛围。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2.材料最后一段有两处隐藏的逻辑谬误,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谬法,又叫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它首先假设某命题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通过在论辩中运用“归谬法”,不但能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而且能增强论辩的说服力,使话语风趣幽默,增长论辩的趣味性。

论辩者抓住对方攻辩的逻辑漏洞,先假设其成立,然后按照这个荒唐逻辑从一个角度层层深入进行推导,强调其性质,扩大其范围,加深其程度,引申出一个错误明显、漏洞百出、更加荒谬的结果,从而使对方观点的荒谬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陷入尴尬困境,无法自圆其说,最终败下阵来。

反证法与归谬法相似,差别在于反证法只限于推理出逻辑上矛盾的结果,归谬法不仅包括推理出矛盾结果,也包括推理出不符事实的结果或显然荒谬不可信的结果。这种“以退为进,引出荒谬,以谬制谬,克敌制胜”的论辩方法,以其“荒诞之中显现理智,俏皮之中透出机巧,戏谑之中带着冷峭”的特点,显示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1934年,国民党广东舰队司令张之英等向广东省政府提议禁止男女同场游泳。对此,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奇怪》中这样写道:

不同泳,不同行,不同食,不同做电影,都只是“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演义。低能透顶的是还没有想到男女同吸着相通的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里呼出来,又被那个女人从鼻孔里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海水只触着皮肤更为严重。对于这一个严重问题倘没有办法,男女的界限就永远分不清。

鲁迅先生在这篇杂文中采用了“归谬法”论证,请结合材料分析其驳论过程。
2024-03-2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期末考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倏地变成了网红词的躺平通常是指人因压力大,事情头绪多,搞得焦头烂额,从而放弃行动而任其自然发展的处事方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躺平其实是一种睡姿。虽然睡觉采用哪种姿势,是个人的习惯,但对于某些人群和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更适宜的睡姿,否则,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婴幼儿或少儿时期骨架柔软,睡姿可以千态万状。成人则不然,经常打鼾的人不宜仰卧入睡,以侧卧位为宜   孕妇最佳的睡姿是左侧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以仰卧和侧卧位为宜。侧卧位时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成人正常的睡姿是向右侧卧位,侧卧时背和双腿像弓一样微微弯曲,手交叉成拱形,就像胎儿呆在母亲腹中,全身容易放松。有利于解除疲劳。由此可见,躺平只可一时,打个盹而已。

1.下列句子中的“某”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追在当阳桥前。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必惊慌,家在此,料也无妨!”
B.石家庄部队团政治处按照党委的要求,准备召集营级干部开会。
C.李因谎称“我要抢劫珠宝店”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7日。
D.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2.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打鼾的人侧卧,就不会打鼾。
B.婴幼儿或少儿,因为没有生活压力,所以什么睡姿都可以。
C.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D.孕妇采用左侧卧位睡姿有利于胎儿在子宫里的发育。
2024-03-1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词人柳永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黄叶飘零,兰舟催发,一声声凄切的蝉鸣,竟然让人无语凝噎。

有时候它们喜欢成群结队端坐树梢,顶着明晃晃的日头叫。那鸣叫声连天接地,密密实实,杂乱而悲怆,整个世界再无其他声音了。那种肆无忌惮的鸣叫声,让人心烦意乱。是为即将消失的秋天送行,还是为它们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唱一首挽歌呢?它们已经乱了方寸,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一只蝉的鸣叫,还是颇有意境的。

深秋时节,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我的窗外总会有一只蝉儿鸣叫。很准时,像是跟谁有过约定。先是怯怯的、低低的,然后轻柔的,那么几声,像游丝,像花瓣轻吻微风,像一对情侣窃窃私语。

1.下列选项中,蝉声表达的意境与上文第二段中蝉声表达的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A.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B.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C.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D.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2.请简要阐释文中加点的“肆无忌惮”和“乱了方寸”的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描写蝉鸣声的?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作为前提的演绎推理。如王昌龄《出塞曲》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就蕴含着假言推理。假使龙城有飞将军李广镇守,         ①        。这就是把假设李广还在作为前提,并推断他对汉朝边防会有怎样的影响。

除了诗歌,小说、论述性散文外,其他体式的文本中也常常蕴含着作者的假言推理思维。例如,《六国论》就运用了大量假言推理:“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里“向使……则……”就运用了假言推理,假设在六国不赂秦的前提下,         ②        。苏洵把事件放在“可能”的空间里思考,使其对问题的分析更准确,凸显了“赂秦”的消极作用,进而借六国旧事针砭北宋之时弊。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语言文字运用1和1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1)一颗牙齿,蕴藏着某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3.李白的《江上吟》中有“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感慨,这两句诗中蕴含着一个假言推理,请依据材料分析其逻辑关系。
2024-02-07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②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③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④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⑤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⑥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
B.③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C.⑤句中的“可望”可以换为“有望”。
D.⑥句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对④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④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下面。
2024-02-07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手甩一甩,刀刃出鞘、归鞘,收放自如,这是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这种玩具大多由塑料制成,造型卡通,棱角圆滑,看起来有些可爱,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变形 A ?我们不得而知,就如同《孤勇者》或手指盘串儿般,突然就风靡开了。

萝卜刀在畅销风靡的同时, B 。有家长认为,孩子在玩萝卜刀的时候,会做出砍、刺、捅这样带有攻击性的动作,担心孩子会逐渐出现暴力倾向。也有家长认为,成年人不必过于放大玩具背后的焦虑情绪,关键不在物品,而是要让孩子没有害人之心,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即便是一根铅笔也能产生暴力行为。

萝卜刀的流行现象引发了我们青少年安全问题的关注。②不可否认,③作为一种塑料仿刀玩具,④萝卜刀在给孩子们带来乐趣的同时,⑤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当联合起来,⑦对青少年加大必要的教育和引导,⑧使其能够理性看待这种玩具。⑨同时政府和互联网平台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⑩对这类玩具的制造、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总之,只有家校、社会和政府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将多方关注汇聚成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根据文中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作出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校、社会和政府只要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能将多方关注汇聚成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
②家校、社会和政府都不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不能将多方关注汇聚成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
③能将多方关注汇聚成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说明家校、社会和政府都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④不能将多方关注汇聚成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说明家校、社会和政府都不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4-02-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它长得酷似桂花,但没有桂花迷人的香气。它总是          地开放,似乎生怕惊动了谁。它给人们的惊喜,就是那累累硕果。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

说来惭愧,我酷爱吃枣,也曾攀枝摘过枣,但从未细看过枣花,也没听到别人谈论过枣花。只记得有句农谚:“麦子黄,枣花香。”

有一次出差去山东,正值麦梢发黄的时节。路过一片枣林,我嗅到了枣花的香气,无比喜悦。于是在路旁停车,走进枣林。此时的枣花正挤挤挨挨地开着,举目远眺,一片枣林一望无际。幽香阵阵飘来,          ,尘世的烦忧也被清新的花香荡涤。在远处,你注意不到一朵朵细小的花,平实是枣花的特点,只有走近细看,才见叶子下密密麻麻的全是花,它们          地藏在叶间,就如一群羞涩的小女孩。

枣花开得晚。一般在桃花艳、梨花白、莲花闹嚷嚷时,枣树还是一叶未发。只有在百花吐艳、万木争春之后,枣树才悄悄地发芽抽叶,孕育自己的花蕾。枣花开时,是枣叶最美之时,绿油油的带着点嫩黄,犹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而枣花,却隐藏着自己,任由枣叶出尽风头。它知道,痴心的小蜜蜂终究会找到它,用它的花粉酿造出香甜的蜜。枣花花期很短,它们          地孕育果实,没有丝毫保留,过不了几天便结出一个个尖尖的小青枣。等到秋风乍起,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不合逻辑之处,请指出并说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倏地变成了网红词的躺平通常是指人因压力大,事情头绪多,搞得焦头烂额,从而放弃行动而任其自然发展的处事方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躺平其实是一种睡姿。      ,是个人的习惯,但对于某些人群和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更适宜的睡姿,否则,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     ②     

婴幼儿或少儿时期骨架柔软,     ③     。成人则不然,经常打鼾的人不宜仰卧入睡,以侧卧位为宜。孕妇最佳的睡姿是左侧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以仰卧和侧卧位为宜,侧卧位时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成人正常的睡姿是向右侧卧位,侧卧时背和双腿像弓一样微微弯曲,手交叉成拱形,就像胎儿呆在母亲腹中,全身容易放松,有利于解除疲劳,由此可见,躺平只可一时,打个盹而已。

1.下列句子中的“某”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追在当阳桥前,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必惊慌,家在此,料也无妨!”
B.石家庄部队团政治处按照党委的要求,准备召集营级干部开会。
C.李因谎称“我要抢劫珠宝店”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7日。
D.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2.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打鼾的人侧卧,就不会打鼾。
B.婴幼儿或少儿,因为没有生活压力,所以什么睡姿都可以。
C.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D.孕妇采用左侧卧位睡姿有利于胎儿在子宫里的发育。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