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昆剧《曹雪芹》“忆红楼”这一幕中,总导演吴蓓运用了“戏中戏”的戏剧手法,让宝黛钗等经典形象与曹雪芹同台亮相,也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倾注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出来。这一次,舞台上的贾宝玉已经不仅仅是戏中人,更是曹雪芹的精神投射,作者与其笔下人物的情感勾连在这一幕中体现得

曹雪芹曾编写过一本《废艺斋集稿》,里面详细记载了扎风筝、篆刻、印染等八种手艺,目的是帮助身边那些贫困的百姓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昆剧《曹雪芹》将其这一段人生经历也搬上了舞台,既体现出他的之心,也向观众进一步揭示了《红楼梦》缔造者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曹雪芹选择了“与山人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方式,才使得他的作品饱含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

在肢体语言上,昆剧《曹雪芹》打破了戏曲固有的程式性身段,大胆借鉴了民族舞、古典舞的抒情元素,来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在音乐上融入了交响乐的元素,增强了音乐的厚重感,更好地渲染出情感张力。再加上唯美而写意的舞美灯光,整台演出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实,昆曲本就是的艺术,但《曹雪芹》里的歌舞又有所不同,除了演唱曲牌,念白更多的是大量吟诵,而剧中的舞蹈不仅仅体现形体美,更具有语言性,能够将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

《曹雪芹》由国家一级演员袁国良领衔,青年演员马靖、翁佳慧、朱冰贞、张欢等联袂主演。为了适应该剧跨界融合的创新表达需要,这些戏曲演员们勇于突破,尝试以更加丰富的表演手段为昆曲增色。无论是序曲中空灵浪漫的独舞,还是尾声处化作漫天红叶的群舞,都让观众欣赏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也使该剧成为一部生活情趣浓郁、人文思想深刻、人物形象饱满的艺术作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近几年来很多旅游景点开始在新媒体营销上下功夫。假如某旅游圣地按《红楼梦》所写的规模修建了大观园,并打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中的一个形象为标准,打造一个“网红”来促进营销。你会选谁呢?请说明理由。
2023-12-25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 高一必修下册 《红楼梦》阅读提升训练(二)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出现了三个破折号,请写出其作用。
3.“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是指受某种思想束缚的人。如文学作品中的祥林嫂、林冲、周朴园、格里高尔,成名等,请任选一人进行分析,不超过50字。
2023-10-15更新 | 476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溯历史,科技进步从来都是双刃剑。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一场人与机器争夺工作的卢德运动,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可供工业生产的生产机器,不仅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更加标准化,也使得一些工作对工人的需求明显下降,      ①     ,工资下降。一名叫卢德的工人率先以捣毁机器的方式进行对抗,而其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我们生产生活所用的机器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也依然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工作者。

就人工智能      ②     ,首先,人工智能无疑会冲击当前简单、初级甚至部分难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但要彻底替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微软研究团队已经创造了第一个能够将中文新闻翻译成英文的机器翻译系统,精确度与人类译者基本一致,很多翻译类的工作岗位需求无疑将会减少,但是高端化、私人化、定制化的翻译服务依然      ③     。其次,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工作升级,人们可能获得更为高端的工作岗位。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运用,很多基础性文字、图片等可以快速形成基础素材,人们可以有更多精力从事更为高级的策划、设计、创新等工作。最后,人工智能还将创造众多新岗位。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段落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提到的“用人工智能来取代劳动力”的现象,你认为在现阶段这一现象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常言说“”,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修辞立其诚”,从写作要求看,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境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对亲情、爱情的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当然,抒发真情,说真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不同情境下,,有时需要含蓄委婉。“说真话,抒真情”,主要讲的是情感和态度,至于文学意义上的合理虚构,体现的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也是一种真实,和胡编滥造绝非一回事。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的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一文中说到:“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请你结合以上语段中的观点,以读过的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对鲁迅先生这句话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宋代不像后人所说的那样积贫积弱,但始终面临强敌环伺、国力不强的局势,宋代士人对此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很少用诗歌来歌功颂德。宋代的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三百年间外患不断。汉、唐都亡于国内的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而北宋和南宋却亡于外族入侵。这样,宋代诗人就势必对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北宋无力制止辽和西夏的侵扰,以供给巨额财物来求得妥协。这种屈辱的处境成为诗人的,成为宋诗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即使在婉约风格尚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上,也出现了苏轼、贺铸等人在词中要求抗敌的呼声。即使是以婉约为主要词风的姜夔、吴文英,也在词中诉说了对中原沦亡的哀愁。即使是崇尚隐逸的四灵和行谒谋生的江湖诗人,也写过不少忧国的篇章。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则是陆游、辛弃疾等英雄志士的激昂呼声,他们的作品把爱国主题弘扬到的高度,从而为宋代诗词注入了英雄主义,并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产。从那以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的关头,人们总是会从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宋代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1.请在文中划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写到陆游、辛弃疾等的作品为宋诗注入了英雄主义,请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指出两处英雄主义的体现。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      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      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      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2022-11-04更新 | 844次组卷 | 84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认真阅读下面的四首“劝学”诗,然后归纳,这四首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劝勉大家学习的。请分别用不超过四个字的词语回答。

(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3)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4)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劝学诗》)

这四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角度劝勉大家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请依据归谬法的推理逻辑,仿照例句在情境中补写恰当的句子。
例:唐代诗人李贺因避父亲名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对此韩愈批驳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1)1945年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人物杂志》的田海燕请郭沫若等人吃饭。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说:“她妹名冰,故用此名。”郭老听后笑着说:“啊,我明白了,那么①_________________一定名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郭老此话一出,众人大笑。郭老在这里巧妙运用归谬法,指出了王琦的错误。
(2)辩论中运用归谬法,能让攻辩语言顿时刀剑生辉,使对方不攻自破。在关于“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的辩论中,正方辩手说道:“‘贪’字下面有个‘贝’字,不就是表示对钱的贪欲吗?”反方辩手马上反驳道:“如果有一个‘贝’字,就是为了钱,那么,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1-22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已于2009年7月被部分拆毁,曾经宽阔雅致的院落,如今被一座3层的小楼占据。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心痛。建设方的说法是因为梁、林故居不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册中,他们只是在“依法”拆迁……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2022-02-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08 中国建筑的特征-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

1.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文字中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从文学而言,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前赤壁赋》无疑是其思想最为斑斓的一种呈现,其中就有句子直接关涉到渔樵:“况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身居黄州的苏轼内心如此地旷达与超然,让人感慨不已。而战国的屈原则未能如此超然,他“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始终恪守心中美好的理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最后投江自尽。
2.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50字左右)
2022-01-31更新 | 45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