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期中
1 . 从认识论角度看,漫画《过沟方案》(韦荣景作)启示我们(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自我
B.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方法一定不同
C.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怀疑和否定一切
D.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
2024-02-28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禁止踩踏草坪”是从小接受的教导。近年来,有人认为草坪就应该是“用来奔跑、聚餐、晒太阳”,对草地的亲近是符合人性的;有人认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市中心不适宜开放草坪,应禁踩;也有人认为不同草坪上所种植的草种不一样,有的耐踩,有的不耐踩。出现分歧的原因是(     )
A.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断超越自身
B.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C.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因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别
2024-02-1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AI诈骗是一种利用智能AI技术,通过“声音合成”及“AI换脸”两种形式实施诈骗的诈骗手段,其迷惑程度之大,令受害者防不胜防。有人因此发出了“认识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的感叹。这说明(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指导,为由表及里把握事物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要调动思维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要把获得的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李翔)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C.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024-01-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6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选项中与漫画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用(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认识
B.把握事物的本质比认识事物的现象更重要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D.通过“思维的眼睛”人们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24-01-04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政治试题十二)
6 . 针对教育部决定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他们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是(     )
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             
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 . 苏轼的《定风波》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解读,不同时代、不同年纪、不同环境的人,从这首词里解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从认识论角度看是因为(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B.认识的主体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
C.亲身经历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重要
13-14高二下·甘肃兰州·期末
8 .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2023-12-04更新 | 791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期中)政治(必修)试题

9 .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因其歌词直接化用《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一篇,对以丑为美,颠倒黑白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讽刺,从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刀郎在歌词中暗藏了一些针对其他歌手的讽刺。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歌词没有那么复杂,不应该被过度解读。还有网友表示希望在今后的音乐欣赏中,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和解读音乐作品,让音乐回归到它最本真的意义中。网友们对其歌词立意的热议体现了(     

A.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动力B.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