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认识的差异性、反复性等)?
2024-02-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版)
2 . 唐朝刘禹锡《秋词》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者都写秋,但立意相反。这是因为(     
A.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B.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认识能力的高低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特征不同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事物中,网络词汇以其新鲜、奇特和更为简易的特点及优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习惯甚至社会的思想文化,从而也引起人们持续的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沟通的时效性、汉字的表意性、网民心理等因素形成了网络新词。“接地气”的网络新词,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有些网络新词还存在跟风从众、用语粗俗不雅的一面。网络新词,实在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网络新词的使用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并说明正确看待网络新词问题的必要性。
2024-01-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网络热词
4 . AI诈骗是一种利用智能AI技术,通过“声音合成”及“AI换脸”两种形式实施诈骗的诈骗手段,其迷惑程度之大,令受害者防不胜防。有人因此发出了“认识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的感叹。这说明(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指导,为由表及里把握事物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要调动思维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要把获得的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亢仓子,相传是老子的弟子。他认为,“对于自身缺点,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于是提出了“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一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亢仓子夸大了意识作用,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②亢仓子得出这一观点的理由印证了认识主体会影响认识结果
③“君子检身”说明只有推翻过去的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④正是因为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才需要“常若有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长期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递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这说明,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①能够推动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产生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③能通过中华文明的自身来验证中华文明的真理性
④意在使中华文明摆脱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苏轼的《定风波》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解读,不同时代、不同年纪、不同环境的人,从这首词里解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从认识论角度看是因为(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B.认识的主体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
C.亲身经历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重要
13-14高二下·甘肃兰州·期末
8 .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2023-12-04更新 | 79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9年11月20日《每日一题》一轮复习——真理

9 .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因其歌词直接化用《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一篇,对以丑为美,颠倒黑白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讽刺,从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刀郎在歌词中暗藏了一些针对其他歌手的讽刺。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歌词没有那么复杂,不应该被过度解读。还有网友表示希望在今后的音乐欣赏中,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和解读音乐作品,让音乐回归到它最本真的意义中。网友们对其歌词立意的热议体现了(     

A.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动力B.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