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基本属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饲养宠物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仅就养犬看,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度中国城镇犬只数为5119万只。

犬只为人们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精神陪伴的角色。与此同时,由于部分犬只饲养人和管理人缺乏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犬只疏于管理,导致犬只在卫生、安宁和安全等方面都影响到他人生活,尤其是近年来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较多矛盾纠纷。协调、统一养犬快乐和养犬安全,是社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法治建设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典型案例。张某甲驾驶电瓶车途经某村一路段时,张某乙饲养的黑色大犬追逐电瓶车,导致张某甲受惊吓摔倒,膝关节受伤。报警后,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经民警协调,张某乙家人将张某甲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后经鉴定,张某甲膝关节构成十级伤残。张某甲提起诉讼,请求张某乙赔偿各项损失。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阐述如何协调养犬快乐和养犬安全的关系。
(2)张某乙认为自己饲养的狗仅仅是追逐电瓶车,并没有与张某甲发生直接身体接触,“如果我的狗咬人,我应该承担责任;但我的狗没有咬人,所以我不应该承担任何责任”。请运用《逻辑与思维》《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判断张某乙的主张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正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共生与交流,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1)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和文化交流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运用联想思维的方法,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2024-05-2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高考政治挑战模拟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10年前,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习近平主席这个精彩的比喻道出了文明交流的无限可能性——两种甚至多种异质文明既可以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谈谈你对“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解。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以习近平主席的精彩比喻为背景,以“东西方文明互鉴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结论,构建一个符合推理规则的三段论推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未起之患、洽未病之疾。我国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延存数千年而不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治理有方】

“天下无讼、以和为责”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孔子在《论语·颜渊》中鲜明地提出了“无讼”思想,该思想旨在通过道德教化使社会达到没有纠纷和犯罪从而无须法律或虽有法律而不用的“刑措”状态。在“无讼”的理念下,古代调解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依据,以德化人,追求“息讼”。

受儒家“无讼”思想的影响,现代人民调解依然保留着传统中国“无讼”价值追求中的调解机制、但不再只是追求“无讼”,而是更加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调解,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有讼”强化当事人权利保障。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我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谈谈“无讼”与“有讼”二者之间的关系。

【调解有道】

昆明市某社区居民王某与李某系邻居,双方因相邻阴沟排水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多次发生口角、肢体冲突。

社区街道调委会调解员到李某及王某家调查走访,经了解,李某家未预留够之前商议好的距离,影响王某进出阴沟检修沉淀池,要求李某拆除围墙。而李某担心排水可能会对房屋造成损害,拒绝拆除围墙。经现场勘测,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后,调解员从李某入手,一方面对李某进行普法教育,一方面打“人情牌”,劝说李某为了邻里关系和睦,将围墙拆除一部分,方便王某检修沉淀池,同时提醒王某排水的有关注意事项。经过调解员长时间的疏导,最终双方同意该调解。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作出上述调解的法律依据。
2024-03-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激活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激发了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的生生变易思想,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愿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同心共筑“中国梦”充分体现对中国伟大梦想、奋斗、创造的民族精神的科学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价值取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浸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世界大同的博大胸怀。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2024-02-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6 . 漫画《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柏生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不能见利忘害,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利与害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利寓于害之中,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利与害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 .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立是肯定,破是否定,要坚持辩证否定观
B.真理是具体的,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D.立和破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会晤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指出:“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 “先让一步,后发制人”是指在双方斗争中先让一步,待对手暴露出弱点,自己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一举反击压倒对方。历史上的楚汉成皋之战、袁曹官渡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先让一步,后发制人”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主要的,斗争性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针对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总量不足问题又重新凸显、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等情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还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等,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