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基本属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观点。亨廷顿认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已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冲突”。近年来,“文明冲突论”为国际人文交流设置各种障碍。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把文化差异的作用扩大化,认为文明差异是引发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每种文明都各有优长,没有优劣之分,不应当恶意贬低,而应当取长补短。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1)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说明我国倡导推进国际文化友好交流的意义。
(2)有人认为要想解决国际冲突,就要消除文化差异。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 . 【虚拟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碰撞】

虚拟现实(VR)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从游戏娱乐到医疗教育,VR无处不在,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虚拟现实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可能性。比如,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甚至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在医疗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手术模拟、康复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这些看似完美的虚拟体验,是否能真正满足我们对现实世界的需求呢?想想那些无法用虚拟现实替代的美好时光:和家人朋友围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闻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感受阳光拂过脸庞的温暖…这些都是现实世界独有的、无法被虚拟现实所复制的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寻找平衡,让它们互相补充,共同为我们的生活增色。

(1)我们需要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寻找平衡,让它们互相补充,共同为我们的生活增色。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VR技术与文化遗产的碰撞】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知名度很高,无论是否是节假日,基本上园区都处于爆满的状态。露天环境下的园林建筑受雨打风吹,再加之超高强度的客流量,使得园区日常维护工作量大,且不便于开展封闭式维护。高峰状态下,游客可能也无法尽情领略江南园林的魅力。这个时候,苏州拙政园VR馆项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于花木山石曲径通幽处会友,于亭台楼阁间赏昆曲曼妙。通过该项目,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游客,也可以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江南园林游园体验。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VR技术十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积极意义。
2024-05-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情,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情怀的生动写照,更是面向未来的深谋远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表示了对这座底蕴深厚的丝路古郡的重视。从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到打造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从莫高精神的代代传承,到敦煌文化的发扬光大……殷殷牵挂、谆谆嘱托,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古老文化的深厚情结,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深邃思考。习总书记曾特意叮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于商业化。”

当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以数字化方式回归故里,当古老壁画中的九色鹿经由文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丝路花雨》的翩跹舞蹈惊艳世界,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被彻底改变⋯⋯“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优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于商业化。”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处理好敦煌莫高窟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让优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1月,美国、英国对也门境内胡塞组织连续发动军事打击,红海安全危机持续发酵,国际社会广泛担忧地区整体安全风险。红海水域是重要的货物和能源运输通道,确保该水域畅通和过往船只安全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美国、英国对胡塞组织发动军事打击后,国际社会的担忧、反对之声不断涌现。联合国秘书长敦促所有各方避免加剧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尽一切努力确保也门走上和平之路,并确保迄今为止为结束也门冲突所作的工作不会付诸东流。

材料二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美国出于地缘私利考虑,长期在中东搞“分而治之”“拉一派、打一派”,动辄以武力相威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认为,华盛顿死守当前的中东政策已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由于一直充当地区不稳定的根源,美国一再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在中东的存在和政策的产物。

(1)某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更多的战争从来都不是答案,摆脱这种混乱的唯一出路是外交”。结合材料,请以“战争不是答案,摆脱混乱的出路是外交”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运用当今时代主题的知识,观点明确,逻辑合理,字数在150个左右。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的中东政策的片面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消未起之患、洽未病之疾。我国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延存数千年而不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治理有方】

天下无讼、以和为责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孔子在《论语·颜渊》中鲜明地提出了无讼思想,该思想旨在通过道德教化使社会达到没有纠纷和犯罪从而无须法律或虽有法律而不用的刑措状态。在无讼的理念下,古代调解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依据,以德化人,追求息讼

受儒家无讼思想的影响,现代人民调解依然保留着传统中国无讼价值追求中的调解机制、但不再只是追求无讼,而是更加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调解,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有讼强化当事人权利保障。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我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谈谈“无讼”与“有讼”二者之间的关系。

【调解有道】

昆明市某社区居民王某与李某系邻居,双方因相邻阴沟排水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多次发生口角、肢体冲突。

社区街道调委会调解员到李某及王某家调查走访,经了解,李某家未预留够之前商议好的距离,影响王某进出阴沟检修沉淀池,要求李某拆除围墙。而李某担心排水可能会对房屋造成损害,拒绝拆除围墙。经现场勘测,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后,调解员从李某入手,一方面对李某进行普法教育,一方面打“人情牌”,劝说李某为了邻里关系和睦,将围墙拆除一部分,方便王某检修沉淀池,同时提醒王某排水的有关注意事项。经过调解员长时间的疏导,最终双方同意该调解。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作出上述调解的法律依据。

【行之有效】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上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基层干部群众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创造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枫桥经验”在推广运用中不断创新发展。从乡村“枫桥经验”到城镇社区“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从海南省海口市设立“小区议事堂”到重庆市推行乡村邻里纠纷“院落自治”、湖南省岳阳市开展“群英断是非”……各地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注重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有效疏导了民意、凝聚了民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一个个精彩故事、一幅幅美丽画面、一张张幸福笑脸,见证了“枫桥经验”的独特魅力。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必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续写新的精彩华章。


(3)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枫桥经验”何以能历久弥新、富有活力。
2024-03-1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孩李右溪因一段交流甲骨文的视频出圈。“3000年前的煮饭工具长什么样”“原来真的有甲骨文情书”……甲骨文研究这一冷门绝学,与短视频一结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量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甲骨文充满偏见,“研究甲骨文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研究甲骨文就是研究乌龟壳的”,甲骨文研究被不少人看作“无用之学”。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从读懂最早的疾病、气象记录,到探寻中华文明源头、解读“何以中国”的深层密码,恰恰需要这样的“无用之学”。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甲骨文研究“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理解。
2024-03-08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支持方反对方
◇节日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文化脉络传承的实证。
◇“烟花向星辰,所愿皆成真”,既是一种“浇灭块垒”的宣泄,也是一种“明天会更好”的自我激励。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承载着人们对安全隐患的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资料小卡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做实验,证明燃放烟花爆竹比起工业排污、汽车尾气等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对整体的环境影响并不十分突出,属于小概率事件。
◇随着“新国标”出台和科技进步,现在已研制了药量小、噪音低、安全又环保的烟花产品。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吉平研发出“无烟、无硫”的火药,更适合城市的燃放环境。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早已不是除了“禁”就束手无策。种种外部条件的具备,使“禁燃令”的刚性慢慢有了弹性。
结合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1)数十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的变迁,大体呈现从“全面禁放”到“局部限放”的趋势。请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阐述你对此趋势的理解。
(2)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端平“禁”与“放”这一碗水提两条建议。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
2023-07-05更新 | 6652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