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1 . 阅读《英雄》完成练习。

①我们连作为自卫反击战的尖刀连,在攻占无名高地后,战士伤亡惨重。战斗愈来愈残酷了。

②这时,接到营长的命令,要我们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向敌主峰发起突然袭击,危急时刻,连长紧急部署,亲自带领党员战士组成突击队攻打主峰。连长清楚,这一去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他让我扼守无名高地,掩护出击。

③一时间,一个个战士跟着连长,跃出堑壕滚下山坡……敌人的炮火朝着战士滚去的方向倾泻而下。我惊呆了!一个基层指挥员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他把忠诚、勇敢和智慧所包涵的全部内容变为沉着,继而从沉着中又产生出这果断而不惜赴汤蹈火的行动!

④我大步跨出堑壕,横身倒在坡崖上,拼命往山下滚进……

⑤我当时想的是:都是爹娘生的,连长梁三喜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去做的事,我这当指导员的也应照着去做。才算称职!

⑥我火速爬着赶上了梁三喜他们。梁三喜见我来了,迟疑了一下,也没责怪我。三排仍不时向敌人射击,敌人也不断还击。我们在草丛中攀援而上,去接近敌堡……

⑦爬了一大阵子,猫起腰便看见敌堡了。

⑧战士“北京”对梁三喜说:“连长,距离最多有五十米。放心,绝对不用打第二炮,干吧!”

⑨梁三喜会心地点点头。

⑩战士“北京”当即把炮弹装进炮膛。少许,他肩起“八二无”炮身,“噌”地站起来,勾动了扳机!然而,没见炮口喷火!

⑪战士“北京”一下卧倒在地。敌人的子弹“嗖嗖”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怎么?是臭弹?”梁三喜问。

⑫“嗯。是发臭弹。”“北京”说着,忙把臭弹退出炮膛。弹药手赶忙又递给他一发炮弹,他又将炮弹装进了炮膛。

⑬稍停,他又肩起炮,猛地站起身,又一次勾响了扳机,却又一次没见炮口喷火!“哒哒哒哒……”敌人一串子弹射来,战士“北京”一头栽倒在地上!

⑭“‘北京’!‘北京’同志……”我和梁三喜同声呼唤着。

⑮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

⑯战士“北京”倒在血泊中,身上七处中弹。中的是平射过来的高射机枪子弹,处处伤口大如酒盅,喷出股股热血……

⑰呵,倒下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士兵又倒下了!他连哼一声也没来得及,眨眼间便告别了人生!他二十出头正年轻,芬芳的生活正向他招手!他是那样机敏果敢,他是多么富有才华!昨天晚上,他还以将军般的运筹帷幄,为我们攻打无名高地献出了令人折服的战斗方案!可此刻,他竟这样倒下了!他从北京部队奔赴前线补到我们连,到限下才刚刚两天,我们还不知道他叫啥名字啊!五十米的距离上,他不瞄准也绝对有把握一炮一个敌碉堡!可臭弹,该死的两发臭弹!!

——节选自《高山下的花环》(原文有改动)

1.文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谁?他们的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年轻战士“北京”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猫起腰肩起少许限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大量用了引号,注意辨析他们的作用,请选择正确的序号。
引号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意义③特定称呼④讽刺、否定 ⑤强调突出
Ⅰ.“北京”
Ⅱ.“嗖嗖”
Ⅲ.“八二无”
Ⅳ.“怎么?是臭弹?”梁三喜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梁三喜见我来了,迟疑了一下,也没责怪我。”“迟疑”,你读出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关注了对敌人炮火的描写营造战场环境,请找出相关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山下的花环》是描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本文只是节选,你如何抓住文段里没有交待明白的地方或者大众的需求,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2 . 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chè          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qiān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xuē       人民和压     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____
2.把选文中用拼音代替的字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选文阐述的观点有        (多选)
A.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C.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D.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4.借助所给资料,完成题目。
重于泰山:文天祥,南宋抗元名臣。1278年不幸被俘。后被押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283年1月,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轻于鸿毛:秦桧,南宋权臣。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任相期间,极力贬斥抗金将士,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1)借助资料,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请你写出一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并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0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课外阅读。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窜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一声断了,就把断了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后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害怕——(     )             明智——(     )
2.选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面临着哪些困难?请你简单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____________
4.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虽然终于杀死了前来抢夺他的战胜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这个结局,你认为老人是不是很倒霉,很不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经受过困难的考验吗?说出令你记忆犹新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4 . 阅读智慧屋。

夏天里的成长(片段)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里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您在豆蓬瓜架上看绿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片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
2.片段的结构是(       )(填序号)
A.分一总B.总一分C.总一分一总D.逐层递进
3.对片段标有“____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作者用“三天时间即开花结果”来体现生物成长快速。
B.夏天虽然生物成长速度快,但“三天时间即开花结果”显然不符合事实。
C.句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指具体时间,形象地表现了生物成长的快速。
4.请你围绕“快要公布成绩了,我紧张极了”这一中心写一段话。(字数50字以上;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5 . 课外阅读。

汤姆每次认真查看新洞口,贝琪就望着他的脸看是否有希望的表情,汤姆则愉快地说:“噢,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的,不过我们会找到出口。”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汤姆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随后他干脆见到出口就钻,拼命希望能找到来时的那个出口,嘴上仍说着“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情却十分沉重,连说出来的话都失去了响声,听上去好像是“没救了!”。贝琪极度痛苦地紧跟在汤姆身后,竭力想止住眼泪,可是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她终于说:“对了,汤姆,别管那些蝙蝠了,还是回到那条路上去!看样子,我们越走越不对劲。”

汤姆停住脚步。“听!”他说。周围万籁俱寂,静得连他们的喘息声都能听见,汤姆放开喉咙大叫。叫声回荡在通道里,渐渐远去,直至最后隐约听上去像是阵阵笑声一样消失在通道深处。“喂,汤姆,别喊了,听起来怪吓人的。”贝琪说。“是吓人,但我最好还是喊,贝琪,说不准他们能听见我们。”说完他又大喊起来。“说不准”三个字比那阵阵笑声更可怕,它表明希望正在消失,两个孩子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可什么也没听见。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要素)从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对汤姆的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汤姆是一个____的孩子。
3.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描写,它在这里所起作用是_________
2023-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练习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6 . 课外阅读。

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①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万籁俱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蹑手蹑脚(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籁俱寂(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         )
B.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        )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也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        )
D.句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汤姆和哈克的胆小和懦弱。(       )
2023-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练习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小美参加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后感触很深,并在地的日记本里记录了自己的见闲与感受:

新冠病毒又一次qīn xí )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人们 A     陷入kùn jìng ), B     并不kǒng jù )。面对yán   jùn )的疫情xíng shì ),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甚至xī shēng )休息时间,tōng xiāo )奋战,与病毒赛跑,让疫情得到有效kòng zhì )。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1.请你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并在横线上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2.在一次次的核酸检测中,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仿照例句,发挥想象,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描写医护人员。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饥饿
我选( )这个词语来写句子:_______
2023-03-28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2-23六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8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②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③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④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⑤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⑥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子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的“折腾”一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
2023-03-2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层训练(B卷·能力篇)
22-23六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②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bàn pàn)                坡(dī tī)             恭敬敬(gōng gēng)
2.把描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_______个故事。田老师为“我”播下了________
4.文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田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作者心里产生的影响。
5.最后一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6.“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作者在这句话中表达的感情是(     
A.对老师的感激之情。B.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2023-03-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层训练(A卷·基础篇)
22-23六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单元主题阅读。

贺龙钓鱼(节选)

部队进入草地以后,粮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了。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十分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眼看大家饿着肚子行军,政委任弼()时和关向应心里非常焦急。这时,兄弟部队送来一批粮食和牦牛肉,他们当即决定把这些食品尽快分到连队去,考虑到总指挥贺龙的身体日渐消瘦,任政委便吩咐警卫员给他送去一些牦牛肉。

警卫员匆匆来到侦察连,高兴地把牦牛肉捧到贺龙面前。贺龙以怀疑的语气问道:“这……哪儿弄来的?”警卫员解释道:“兄弟部队支援的。是政委叫我给您送来的。”“哦,你把它送到随军医院去,让伙房给伤病员打个牙祭。然后回去对政委说,我吃了。”看到警卫员有些犹豫,贺龙小声地说:“这事,我负责给你保密,快去吧!”警卫员仍然有点犹豫。“叫你去就去嘛,吃的,我自有办法。”贺龙显出生气的样子。警卫员噘(juē)着嘴,很不情愿地提着牛肉走了。

贺龙来到他那匹心爱的大红马面前,“老伙计……”他用大手掌抚摸着它长长的红鬃(zōnɡ),红鬃马会意似的轻摇着头。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鬃,非常熟练地把它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拴,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竿。

贺龙手执钓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rán)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他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

长征中环境非常艰苦,贺龙就是这样利用战斗间歇去钓鱼。钓来的鲜鱼,他往往自己不吃,而是分给同志们。有时,政委派人给他送来干粮、马肉,他总是挥挥手里的钓竿,对来人说:“拿回去吧,我有它呢!”

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临。贺龙站起身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收拾好钓竿,提着一大串活鲜鲜的鱼儿,大步向总部走去。总部的同志们看见贺龙提着鱼走来,发出一阵阵欢呼。任政委快步上前,拉着贺龙的手,不安地说:“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哪里的话,你看!”贺龙指着故意腆起来的肚子,然后挥一挥手中的钓竿说,“我有它哩!”接着一阵仰天大笑。这笑声,是那样的爽朗、乐观、感人,它在空阔的草地上散发开来,是那样悠远……

1.【提取信息】进入草地后,部队遇到了哪些困难(          )(多选)
A.粮食供给几乎断绝。B.战士们身体虚弱。C.连续的阴雨天。D.伤病员增多。
2.【语文要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对贺龙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贺龙钓鱼时的专注。
3.【推理分析】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打个牙祭”表明肉的分量并不多。B.相比牦牛肉,贺龙更喜欢吃新鲜的鱼。
C.贺龙在这里教警卫员说谎,但这是善意的谎言,表现了贺龙舍己为人的品质。
4.【评价人物】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认为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