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课外阅读。

翻越大雪山(节选)

山上云雾缭绕,寒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他们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儿。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患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患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他就昏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士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

(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______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
2.选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选文内容,对这两句话进行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了众多战士和生病的战士在爬雪山时的表现,突出了生病的战士的身体很虚弱,反衬出其他战士身体的强壮。( )
(2)从第1自然段加点的“拼尽”一词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竭尽全力向雪山发起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
(3)“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这句话表现出指导员对战士的关爱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
2022-11-25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积累与运用。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      )              争论(     )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
(3)麻雀说:_________________
(4)小黄莺说:________________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
2021-09-18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课内语段《忆读书》节选,完成练习。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②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③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       )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④《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⑤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⑥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       )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⑦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⑧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把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入对应的括号内。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一知半解:_____
无病而呻:______
3.选文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作者读了很多书,其中读现代文艺作品,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
4.“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出自_____,作者______,这个情节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此人物的性格特点______
5.如果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那么,还可以把书比喻成_______
6.文中第一段划线句所说的读书方法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
7.相信你也读过好多书,推荐你喜欢读的书给大家,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
4 . 阅读短文。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刘先生准也得奇怪,为什么王葆会偷起同学的卷子来。”我忽然又想到了这件事,鼻尖儿那里就一阵发酸,“同学们又该怎么说呢?他们把我当作一个什么人了呢,这会儿?”我眼泪冒了出来,忍也忍不住了。“我可怎么办呢,拿了别人那么多东西?”

最糟心的是,这里面还有公家的东西!我屋里有好些玩意儿,那明明是百货公司或是合作社的货品,没花代价就到了我手里来了。那十来盆名贵花草呢,是哪家鲜花合作社的财产吧?还有一些是打食品公司弄来的东西——可早就已经无影无踪了,全被我消化掉了。

“钱呢,是不是人民银行的?”

我想要一件一件都问明来路,可是问不出个头绪。宝葫芦全给忘了。它还问:“你干吗要关心这个呢?”

这可实在叫人忍不住了,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不是偷吗!我跳起来又把宝葫芦一踢,它咕噜咕噜滚着还没停下来呢,我跑上去又是一脚。它滚到了河岸边,急忙打了个盘旋,才没掉下河去。

“呃……”它刚这么叫了一声,可我已经赶到了它跟前,又是一脚。它一跳——不往河里,倒是往高坎上蹦。

“好!你跑?”

我像抢篮球似的,一扑上去就把它逮住——“去你的!”使劲一摔,就把这个宝葫芦摔到了河里。

1.王葆不喜欢这个宝葫芦了,因为(       
A.他认识到,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是不劳而获。
B.宝葫芦没有帮他实现所有的愿望。
C.宝葫芦在满足他的愿望时,被别人发现了。
2.选文对王葆进行了哪些描写?从中能感受到王葆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你从文中哪些内容能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任选一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葆把宝葫芦摔到河里后会出现什么情景?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13更新 | 526次组卷 | 5卷引用: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列习题。

爸爸经常教导我:学识是最宝贵的财富。学习,不仅要有专注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健康的目标。如果把学习的目标定在“挣钱”上,那就太肤浅了。会zhuàn钱是一种能力,但如果靠阴谋鬼计达到目的,是可的,把人做正,才是根本。社会需要创造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符合逻缉和遵循规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àn(      )       可bǐ(      )
2.给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
(        )而不舍 遵(        )
3.请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4.“锲而不舍”形容学习认真努力,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_______________
6 . 阅读专项训练。

寄宿生活的回忆(节选)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西,在当时卖起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一般可贵。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总要千难万试,侯着适当的机会,看中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手臂的两边,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尽管阻碍交通,只得(       )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       )在我的筷头,(       )着我的演技。空筷子(       )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1.下面哪一个标题用来概括这个短文的内容最合适?(       
A.吃鲞鱼B.夹鲞鱼C.争鲞鱼D.让鲞鱼
2.读到哪些文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请你从下面的角度中选择一个,在旁边作一处批注。
巧用拟人            妙用夸张            善用对比            趣用比喻
3.将下面的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注集       督视              
上面的每个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填入的“________”一词,仿佛让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朱德的扁担(节选)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chuān着草鞋,dài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第一段有(      )句话。
2.读一读,连一连。
chuān                    斗笠                                        雨衣
dài                         粮食                                        钢琴
                           草鞋                                        铁环
3.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用“ ”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
2021-02-0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红楼梦(节选)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C.林黛玉进大观园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作者写众人大笑之前,先写了众人“发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写了众人的____次笑,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5.选文中描写了许多人物,请你任意选取一个人物结合你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课内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白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蟒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薪新的生活天地。

1.选文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
2.第一种恐龙出现在_________年前,__________恐龙学会飞翔,变成了鸟类。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有关恐龙的什么知识?将你知道的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课内语段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作者连用四个“那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2.肥皂泡的特点是__________(四字词语);“__________”一词说明我们吹肥皂泡时小心翼翼。
3.作者将肥皂泡送上天,送过海去做什么呢?这些美丽的肥皂泡还有哪些丽的去处呢?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理解“我”最爱玩吹肥皂泡是因为(   )。
A.吹肥皂泡时,“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B.吹肥皂泡能使我们在下雨天消遣时光。
C.肥皂泡透明、美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