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字词解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完成下列各小题。
1.“ 不得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
A.陌陌B.默默C.脉脉D.墨墨
2.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素”在这首诗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本来的,原始的
B.质朴,不华丽
C.白皙
4.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互文
D.拟人
5.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也是诗人经常引用的,以下诗句中哪一句没有引用神话传说?(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对古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刻画了银河两岸,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却不得见面的画面。
B.这首诗中的过渡句是“河汉清且浅”,既是前因也是后果。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诗,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D.此诗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2023-03-2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练习卷
2 . 诗词曲鉴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稚子:_________________
钲:_______________
磬(qìng):______________
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
3 . 古诗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解释下列字词。
朝露:___________。 常恐:___________。 百川: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
3.《长歌行》出自《____________》,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第1、2单元)语文试卷1
4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慨叹,其中一个“__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3.诗中勉励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了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的自然法则。
D.诗人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描写园中葵、百川等景物,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2021-04-12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练习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将第一、二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尽:_________                 独去闲: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30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练习卷
6 . 阅读理解。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即农历_______,俗称元日。
2.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3.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爆竹声中一岁(     )
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
(2)千门万户曈曈(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4.“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       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     声,     落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早晨的情景。
3.“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A.用鼻子嗅(xiù)到B.用耳朵听到
2021-03-04更新 | 371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练习卷1
8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9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汪伦

乘舟将欲

忽闻踏歌

桃花潭

不及汪伦送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1)“闻”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
(2)“乘”共_______画,第3笔是_______
3.题目《赠汪伦》中“赠”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021-01-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20-21六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10 . 古诗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本诗的诗歌体裁是____________
2.诗人描绘了一场______雨,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
B.第二句“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片急雨打入船中的状态。
C.第三句“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度之大,将大雨吹得无影无踪
D.全诗写雨不在雨,全为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做。
2020-12-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