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6-10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进行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翔实的人口基础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已于1011日展开,将于111日起进行正式入户登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人口全景扫描。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情况新特征新趋势、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口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最新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是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会直接引起社会职业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人口普查,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人口普查关系国计民生》2020.10.21

材料二: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即生产单位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它的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000年的42.8%12.5%提升至2019年的89.5%、51.6%。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3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5亿。

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摘编自光明日报《人才争夺战背后是第二次人口红利》2020.10.22

材料三: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深化与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

深化同体能健康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育等部门的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在坚持国家医药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医药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医药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深化体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群众性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只有群众性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

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教学体制,适当增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有利于冒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厘清和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行政主导、部门分割的旧体制,建立创新资源配置和管理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新体制。

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素质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信仰、理念等,又包括诚实守信等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法治素质,还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生态文明素质。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够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摘编自人民日报《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关键是深化改革》2018.12.10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唯一手段。
B.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C.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带来了人口红利。
D.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节点上开展的,有助于我国根据人口形势调整相关政策。
B.人口红利的取得与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劳动力素质有关,我国的两次人口红利都是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劳动力素质高。
C.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D.三则材料均围绕“人口”问题展开,彼此联系又各有侧重。分别讲述了人口普查的意义、争夺人才就是争夺红利、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等内容。
3.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提升人口素质的--项是(     
A.国家免费为35-64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两癌”筛查。
B.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目标。
C.杭州市遂昌县、宁海县等积极建设美丽乡村。
D.疫情期间货物供不应求,农民李旺趁机提升蔬菜价格,年收入近百万。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未来我国劳动者群体将发生的变化。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梳理“普查”“素质”“改革”“产业”之间的关系。
2021-06-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地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文本二: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挎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人对薛宝钗与林黛玉发表的一番评论,不仅从侧面衬托出二位姑娘不同的形象特点,也表现出袭人自己在仕途经济上正统、保守的思想。
B.尽管林黛玉整日以泪洗面,身心交病,看似一派小女儿的情态,但她从不说“混账话”,被宝玉视为知己,可见她性格中仍有反抗精神。
C.“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这句话,既写出黛玉的言辞尖刻,也暗含她对宝玉感情的在意。
D.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放心”三个字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表现了宝玉对黛玉的一腔真情。可惜黛玉终未明白宝玉的心思,疑虑不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从贾雨村要见贾宝玉写起,为引出湘云对宝玉、袭人对黛、钗二人的点评,并最终以宝玉之口展示宝、黛二人的感情真挚。
B.本文的语言描写与人物形象极为契合,如向来温和的宝玉居然对湘云发火,还下逐客令,可见宝玉骨子里也有公子哥的骄矜之气。
C.本文先写宝玉“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后写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并相映成趣。
D.本文写宝、黛心有万句言语,却只是“怔征的望着”对方。虽是无言,却胜千言。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异曲同工之妙。
8.文本二中的两首《西江月》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请谈一谈宝玉的这种性格特点在文本一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9.小说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指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视角观察事物,用第一人称“我”去叙述事件。本文也使用了“有限视角”进行叙事。请简要说明本文“有限视角”的使用及其效果。
2021-06-09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暑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越二月,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

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十五年,卒官。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箴,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B.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C.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D.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B.锦衣卫,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等。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D.左通政,官名。明朝在两京设置通政司,司设有通政使、左右通政等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生活节俭,为官清廉。他任淳安县知县时,居舍凄清冷落,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安排鸡和黍米饭招待御史;死后竟靠人凑钱殓葬。
B.海瑞一心为民,深受爱戴。他极力打击豪强,把富家侵吞的贫民的田地,一概夺回,归还贫民;死后民众夹岸相送,洒酒祭奠挥泪送别的队伍绵延百里。
C.海瑞直言进谏,触怒龙颜。杨最和杨爵因上疏言政而获罪后,没人再敢议论时政,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掷之于地,并且下令把他抓起来。
D.海瑞身处牢狱,心系君王。海瑞触怒皇帝,被关进诏狱,但他听说皇帝死后,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夜哭声不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2)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
14.万历年间,海瑞为何仕途坎坷?
2021-06-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噓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释]①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②橘柚、龙蛇:禹驱逐龙蛇治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③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泥行乘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禹庙所处的位置和周边景观,衬托出禹庙古老苍劲、庄严肃穆的特点。
B.颔联中的橘柚和龙蛇,既为荒庭和古屋增添了生机活力,也暗含对大禹的赞叹。
C.颈联用字精准,“嘘”字写出云气之轻柔舒卷,“走”字写出江涛之轰鸣远播。
D.尾联赞美大禹能未卜先知,且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疏通长江,开凿三巴地区。
16.元代方回评本诗说:“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指《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请你从内容和谋篇布局上,谈谈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简要阐释。
2021-06-1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