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中 2021-07-07 10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______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______地自由飞翔着。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和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______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盈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____。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碧波荡漾    不远千里    遮天蔽日    不绝如缕
B.碧波荡漾    天马行空    铺天盖地    不绝如缕
C.烟波浩渺    天马行空    遮天蔽日    不绝于耳
D.烟波浩渺    不远千里    铺天盖地    不绝于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有一大片,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B.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C.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有一片大森林莽莽苍苍,也有道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D.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大森林有一片莽莽苍苍,一道清澈的溪流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B.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C.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壮观的场面,真应得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表格中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惠特曼美国《草叶集》桑提亚哥文坛硬汉
B普希金俄罗斯《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文学之父
C鲁迅中国《阿Q正传》祥林嫂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徐志摩中国《死水》翠翠新月派诗人
A.AB.BC.CD.D
2021-07-0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5.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是错误的。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7.下列对材料中关于如何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大居民要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掌握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B.实施方案的出台,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C.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D.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根据本地特点,完善系统建设,制定奖惩措施。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而生季宣,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侠气犹厉,处世同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焉。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

(选自季国平《汤若士小品》)

(相关链接)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谛视久之,并理亦无,世界身器,且奈之何?以达观而有痴人之疑,疟鬼之困,况在区区,大细都无别趣。时念达师不止,梦中一见师,突兀笠杖而来。忽忽某子至,知在云阳。东西南北,何必师在云阳也?迩来情事,达师应怜我。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

(汤显祖的《寄达观》)


注:①李季宣,名柷,仪征人。曾任山东济阳令,后辞官归里。②六德:六项道德标准,即“知、仁、圣、义、忠、和”。③达观:即达观法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汤显祖的好友。
8.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生季宣                                               觉:睡梦中
B.遂乃风期为患之媒                                 贾:招致
C.然而雄心未,侠气犹厉                           弇:(被)遮蔽
D.起而视其处,有最                                 胜:最美的景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太区区
B.为汝子                                                     余独好修为常
C.处世同海鸟                                               嗟鸠兮,无食桑葚
D.觉而生季宣,以名                                 击沛公于坐
10.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鸣琴:典自《吕氏春秋》,是指用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
B.弱冠,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五经》指的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诗》《书》《礼》《乐》《春秋》。
D.筮仕:筮,用蓍草占卜,古人将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为官为“筮仕”。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B.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C.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D.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汤显祖看来,李白和李季宣都是文才盖世、风流绝代,且均孤傲任性,不为俗屈。
B.作者认为二李命运的差异,原因不在两人自身,而是时代差异使然——明代与唐代的环境截然相反。
C.相关链接中作者说白居易和苏轼文学创作的原则,委婉表达了自己将他俩当作榜样的“有情”之志。
D.李季宣仕途不顺,是因为虽生于有情之天下,才困气抑却为蜚语所中,不为当世所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离骚》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2)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14.概括主人公李季宣的形象特点。
2021-07-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6.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17.“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