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1-16 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______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______地自由飞翔着。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和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______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盈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____。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碧波荡漾    不远千里    遮天蔽日    不绝如缕
B.碧波荡漾    天马行空    铺天盖地    不绝如缕
C.烟波浩渺    天马行空    遮天蔽日    不绝于耳
D.烟波浩渺    不远千里    铺天盖地    不绝于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有一大片,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B.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C.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有一片大森林莽莽苍苍,也有道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D.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大森林有一片莽莽苍苍,一道清澈的溪流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B.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C.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壮观的场面,真应得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是错误的。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6.下列对材料中关于如何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大居民要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掌握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B.实施方案的出台,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C.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D.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根据本地特点,完善系统建设,制定奖惩措施。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7.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浸渍(zì)             立仆(pū)             桀骜锋利             暗然泣下
B.屠戮(lǜ)             绯(fěi)薄             阴谋密计             惊心动魄
C.喋(dié)血             攒(cuán)射             殒身不恤             走头无路
D.囹圄(yǔ)             泥淖(nào)             长歌当哭             言简意赅
2024-01-16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表格中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英国《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文坛硬汉
B班固东汉《后汉书》孟坚纪传体断代史
C贾谊西汉《过秦论》贾长沙政论文
D欧阳修唐朝《欧阳文忠公文集》醉翁唐宋八大家
A.AB.BC.CD.D
2024-01-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9.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牢,祭祀用的牲畜。
B.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伶,古称演戏的人。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D.连衡: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也作“连横”。
2024-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句中“而”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吞二周而亡诸侯
A.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B.履至尊而制六合
C.序八州而朝同列D.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024-01-11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治之于未乱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024-01-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