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齐昌中学、五华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11 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4个。前一位是丙午,后一位是戊申。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的一道为“城”,外面的一道为“郭”。
C.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D.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借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了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泰山的特殊情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壮观场面,请分析第三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泰山日出的壮观场面?
2021-10-10更新 | 45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齐昌中学、五华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过年

韩瑜

阿巧被飞驰而过的轿车甩了一身泥点子的时候,正在站台上翘首客车开来的方向。同时被甩到泥点子的还有不少乘客,纷纷怒斥着,都是本地口音,阿巧听着疏远,悄悄退到后边一些。

阿巧有些心疼地看着脚上的鞋子。不过话说回来,归乡路原本就风尘仆仆,谁能保证这双崭新的鞋子就一定能保持一尘不染地到家呢?倒是手中的几个袋子,都肩负着保护年货的使命,脏污不得。阿巧掏出手纸,小心地揩净袋子上的泥点。

汤泉浴池总共五个搓澡工,只有阿巧得到了包吃住的待遇,工友们每每提出抗议的时候,老板娘就说:“你们莫要跟阿巧争,她有两个娃要养,男人残疾,老家又远,你们就算争来可安心?”此话一出,大家的眼光里便多出一份怜悯,也就没人再争了。阿巧努力干活,平时除了服务客人,她还自觉兼职保洁工。老板娘懂阿巧的不易,几天前便提出给她放假。阿巧算是老员工了,深知年三十之前这几天顾客最多,一是怕缺人手,二是加班费很是可观。阿巧决定跟往年一样,年三十上午坐最后一班长途车走。

数九的天,阳光再灿烂也是冷的。客车依然没有影子,不会停发了吧?正在这时,视线里开过来一趟客车,应该就是了!阿巧激动得想哭。客车越来越近,前挡玻璃上朱红大字的终点站也逐渐清晰:江城。居然不是黑牯岭!

阿巧提高了声调问:“我去黑牯岭!还有没有车?”对方干脆地答着:“没有了!没有了!”居然没车了!来不及多想,阿巧提着行李抢上了车。江城和黑牯岭是临县,阿巧认为,只要到了江城,回家就不难了。

冬季的太阳格外吝啬,刚过了晌午没多久,就迫不及待地要收敛光芒。江城到了,阿巧提着大包小包下了车,先是问了售票处:有没有去黑牯岭的车?对方答得很干脆:没有!阿巧不死心,在车站附近转了一圈,侥幸地想:万一有跑个体运输的小中巴呢!然而结果令她失望。她望着被大雪覆盖的白茫茫的马路,眼睛一阵发酸。

这时候,一辆三轮车开过来,全封闭式的车厢喷着鲜亮的红漆,这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的载客三轮车,与众不同的是,三个轮子上都挂着防滑链:拇指粗的铁链子一丝不苟地缠绕在胶胎轮子上,有点滑稽,却又显得那么庄重。

阿巧心里一阵狂喜,追上去问道:“师傅!七里河去吗?”

开车的老人扭过头来,用一种高亢的嗓音问道:“去哪儿?”

“黑牯岭七里河村!”

老人干脆地一摆手:“上车!”

阿巧探头问车主,“师傅,到七里河多少钱?”

“七里河呀,给三十吧!”老人爽快地说。

阿巧心下叹道:实在价!

可不等阿巧有所表示,老人又说,“大妹子,反正天还早,咱从火车站过一下,兴许还能拉上……”

“还要去火车站?”阿巧顿时着急了,她理解车主希望多拉几个人的想法,可一大家子眼巴眼望地等着自己呢,再晚可不行。她央求着:“师傅,我得赶时间回家,您能不能先送我?我多加钱,四十中不?”

老人摆摆手:“不是钱的事……”

“五十! 我给五十!”阿巧急急地表态,并晓之以理,“三十里地,五十块,今儿您就算只拉这一趟都划算!”

“大妹子,真不是钱的事——” 老人并没有被她连续加价所动摇,也没有多解释。

阿巧心一横,赌气道:“不坐了,大不了走回去!”

老人试图挽留:“这趟火车马上该到了,也就十几分钟,最多也超不过半个小时,咱们一起走,行不?”

“我真的很着急回去,家里还等着我包饺子呢。”阿巧做着最后的争取,“您就送我一趟,大过年的,您也早点回家不好么?”

老人很坚定地摇摇头,下车给她打开了车门:“你要实在不想等我也不勉强,那你就先走吧,这冰雪道小心点靠边走!”

老人这举动让阿巧有点意外,很不符合她以往的经验。“放着钱不赚!这老头太死脑筋了!” 阿巧忿忿地想。不管怎样,话已出口,她只好提着行李下了车。

阿巧站在路边给家里打了电话,丝毫没提及自己的窘境。挂了电话,阿巧把背包紧了紧,拎好袋子,沿着马路牙子,向着家的方向,大步走去。阿巧望着脚下匆匆向后退去的冰雪路,咬着牙给自己打气:“一米、两米……十里地算什么?三十里又算什么?我一步一步,多远也能把你量完!”

突然,一阵农用车的声音从身后由远及近,临近阿巧身边时速度减慢了,随风传来依旧是那苍老高亢的声音:“大妹子,上来吧!我捎你到七里河!”

阿巧本打算不予搭理,可距离家还有很远的路,不理会似乎就显得故意较劲了,她阿巧才没那么小气,一不做二不休,拎着行李上了车。车里果然坐了一位年轻人。“看来跑了趟火车站,果然不虚此行!”阿巧默默想着。

阿巧坐稳了才惊讶地发现在车棚的角落竟然亮着一台“小太阳”!正冲着乘客座位的方向散发着橘红的光,尽管在这冰天雪地里,这点热量微乎其微,却足以令阿巧从心里到身外涌起一阵暖意。

“师傅,到七里河多少钱呢?”

“咳,看着给吧!”老人依旧爽快。

“看着给?”阿巧心算了下路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说了个价:“二十五!”

车主没吭声,阿巧当他同意了,她摸了摸棉袄内层,一叠厚厚纸币硬硬的还在,她心里踏实了,可当着一老一少两个男人的面,翻出衣服内层的钱,还是很难为情。

阿巧纠结了好一阵,问:“师傅,车费我用微信转给你吧?”

老人一笑:“我这么大岁数了,哪会用啥微信啊!有零钱你就给几块,没有就算了吧!”

“可不行!您靠这个营生呢!”

“营生也不差你这俩钱儿!反正我顺路, 拉你一趟,也不费事!”

“顺路?” 阿巧忍不住问道,“师傅您是哪里人?”

“我啊,我棘水庄的!”

阿巧忍不住道:“师傅,咱们是老乡呢!”

“那可不!正经老乡呢!”老人似乎很认可这个关系。

虽说是老乡,可大过年的跑这么远的路不要钱,阿巧心里一百个不落忍,她终于抽出了一张百元钞,递过去:“我实在没零钱,您帮忙找开吧!”

老人瞅了一眼红票子,说:“大妹子,你快收起来吧,真不要钱了!”

“师傅,今儿这大雪天能搭上您这车我就是幸运,您可别说不要钱的话了,我心里过意不去,快拿着!”

老人坚持着:“真不用,没有你我也得走这些路!”阿巧只好讪讪地缩回了捏着钱的手,瞅了瞅对面的年轻人,把钱向他一递:“小兄弟,你能帮我找开不?”

对面这位始终沉默的年轻人终于开口了:“大姐,祥叔说不要了您就拿着吧,他干这行,也不是为了挣钱!”

年轻人幽幽地说:“大姐,你可能也听说过四年前南寨桥的车祸吧?祥叔的大儿子小争……”他的声音低下去,顿了顿,继续说,“小争和我是多年的好兄弟,我家比较偏远,也不通公交车,从那以后,每到过年我回来,祥叔总会把我从火车站平安接到家,你觉得,他是为了钱吗?”

阿巧的心微微震荡着,身体里那股暖意在全身徐徐扩散蔓延,一点一点,直通神经末梢,连眼底都热乎起来了。她从棉衣里又悄悄抻出一张百元纸币,连同手里的那张,准备下车时塞给这位年轻人,托他转交给“祥叔”,不是车费,而是聊表心意,如果他不要,她就告诉他:她的家人当年也在南寨桥翻倒的那辆面包车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甩了他们一身泥点的轿车,阿巧没有和其他乘客一起斥责,而是退到后边,表明她与当地人存在一定的隔阂。
B.老板娘和其他工人一直体谅阿巧生活的不容易,对阿巧都很照顾,阿巧也感恩图报,努力工作。
C.阿巧的新鞋和装年货的袋子被弄脏了,她自我安慰新鞋总会脏的,却拿纸擦干净了袋子,表明她很在乎家人。
D.老人之所以要去火车站,是因为他怕他大儿子的好朋友回家路上出事,所以坚持每年接他回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述了阿巧工作的情况,让读者了解阿巧坐最后一班车的原因,也表现了阿巧知恩图报的性格。
B.小说环境描写的内容不多,但是两次写到了冬天的太阳。这两次描写,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阿巧回家的不易。
C.作者用“滑稽”和“庄重”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来形容缠绕着防滑链的车胎,表现了作者对老人重视行车安全的赞美。
D.阿巧第二次坐车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说了坐车钱,后来又悄悄地多给了老人钱,说明她虽然有点贪财,但内心还是善良的。
8.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老人的性格。
9.这篇小说的叙述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大索,逐。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B.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C.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D.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是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布裹头,称为“黔首”。
C.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D.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用“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李斯认为秦王逐客,实质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
C.乙文李斯上书,使秦王废止了逐客令,并说服秦王先攻下韩国以震慑其他各国,韩王对此非常担忧。
D.尉缭认为,秦王相貌凶恶,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不能长期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坚决留下了他,任为秦国尉。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1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最终收回了逐客之令。联系两篇选文,谈谈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由一“怜”字引出,“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
B.颔联写了苏秦当年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苏秦的凄苦之状如在眼前。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家园的情景。
D.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也由浅入深。
16.结合全诗,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