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0-11 3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

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

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有经济成本,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付费获取知识?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跟不上科技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

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的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主打碎片化时间学习,所学内容更是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调查显示,目前最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是职业技能类,尤其是和时间管理、互联网技能相关的产品。除此以外,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专业知识类也是用户购买较多的品类。

对此,平台运营方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大力开发那些用户感兴趣、普通人与专业人士有较大信息差、可以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实际上,除却这些目标明确的知识付费项目,还有许多泛知识类产品也在蓬勃生长。理工博士趣讲科技新知、网红教授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介绍古典文学,类似的知识科普视频在青少年喜欢的视频网站上受到追捧。定位明确的培训课程也好,轻松活泼的泛知识产品也罢,都将知识的大门进一步敞开,而且可以激励普通人贡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参与到知识生产和传播中来。

对知识付费所代表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碎片化知识,有些人表示质疑。然而,科技的发展、媒介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日常的信息接受和知识学习难免碎片化。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对于我们提高知识更新频率、拓宽认知边界都有帮助。关键是在碎片化学习之后,能否进一步延展、整合、深化,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淬炼。

目前知识付费平台普遍存在复购率低、完课率低、使用时长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平台的内容提供有关——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不少都是功能性甚至是功利性的,存在将知识狭隘化、内容同质化的弊端;还折射出知识付费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为了获得一种关于知识的“体验”,抑或只是为了缓解知识焦虑而付费?

购买不等于获得,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的这些为学之道,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

(改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知识的生产、获取、传播和学习的方式出现一系列变化,这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
B.人们要为知识付费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无论何时都对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感到焦虑。
C.知识付费项目蓬勃发展,将知识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也激励着普通人参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D.—部分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是功能性和功利性的,存在将知识狭溢化、内容同质化的弊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知识付费带来的改变时,注重以调查结果和具体事例为依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针对人们对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知识的质疑,作者基于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意义。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古代的名人名言,意在强调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了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原因和带来的改变,并分析了出现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带来许多改变,比如让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让所学内容更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B.平台运营方有明确的产品定位,这就使得明确定位的培训课程要比泛知识产品更加热门。
C.碎片化学习后,能否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化淬炼,是影响碎片化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D.当前知识付费平台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平台提供的内容和购买者的动机都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质疑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半月谈》201857日)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地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位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钱江晚报》20181210日)

材料三

201911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12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摘编自“人民网”2019112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着隐患。
B.教师在管理学生上不作为,“明哲保身”,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导致了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造成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很多发达国家已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甚至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讲述教师在学校对学生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了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B.材料二引述了一些新闻中的报道,目的是为了说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
C.有的学生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教育惩戒权,老师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规则》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和方式,当孩子犯错,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6.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②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⑦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 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⑧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⑩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

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

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⑤段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失望,对功利世俗的不满。
B.文章第⑦段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与书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C.文章第⑨段抓住古柏这一意象,古柏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嵩阳书院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厚重而富有底蕴。
D.全文紧紧扣住“寂寞”和“冷”来写。然而在书院的寂寞冷清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火热的内心,以及他对书院的矛盾忧思。
8.文章第⑧段划线句中的“根”和“功德”具体是指什么,请联系全文进行概括分析。
9.作者为什么说“寂寞和冷清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州召为从事。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馀级,渠帅悉殄。寻其馀类,旬日清泰。后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广汉太守蜀郡何祗,名为通厚,嶷宿与疏阔,乃自舆诣祗,托以治疾。祗倾财医疗,数年除愈。其党道信义皆此类也。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请降,遣将军张尉往迎,过期不到,大将军蒋琬深以为念。嶷平之曰:“苻健求附款至,必无他变。素闻健弟狡黠,又夷狄不能同功,将有乖离,是以稽留耳。”数日,问至,健弟果将四百户就魏,独健来从。除嶷为越巂太守,嶷将所领往之郡,诱以恩情,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定莋、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嶷率所领夺取,署长吏焉。嶷之到定莋,定莋率豪狼岑,盘木王舅,甚为蛮夷所信任,忿嶷自侵,不自来诣。嶷使壮士数十直往收致,挞而杀之,持尸还种,厚加赏赐。喻以狼岑之恶,且曰:“无得妄动,动即殄矣!”种类咸面缚谢过。嶷杀牛飨宴,重申恩信。遂获盐铁,器用周赡。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征诣成都。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出陇西。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

(节选自《三国志·张嶷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
B.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
C.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
D.夷民恋慕扶毂/泣涕过旄牛邑/邑君襁负来迎/及追寻至蜀郡界/其督相率随嶷朝贡者百余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可用以泛称各少数民族。
B.盐铁,旧时政府常对盐和铁实行垄断经营,后来铁的专营逐渐废除。
C.征诣,召往。古代常称君召臣为“征”,地位低的人往见尊长为“诣”。
D.《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编年体国别史,属“前四史”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嶷英勇过人,由此成名。他担任县功曹,山贼攻打该县,县长弃家逃跑,他冒着风险,保护县长夫人出逃,夫人得以幸免,他也因此名声显扬。
B.张嶷慧眼识人,智断形势。武都氐王苻健请求降顺,超过约定时间却没有出现,张嶷认为苻健必会来从,并以此宽慰蒋琬。后苻健果然前来归附。
C.张嶷恩威并施,制服夷人。他担任越巂太守,独自前往越巂郡,以恩情招诱蛮族;定莋首领狼岑不服张嶷,张嶷又带人将其抓来,鞭打并杀死他。
D.张嶷深受爱戴,受人祭奠。张嶷治理越巂郡十分得当,他战死后,越巂郡人民没有不悲伤的,还为他建立祠庙,一年四季及水旱灾害时都会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
(2)喻以狼岑之恶,且曰:“无得妄动,动即殄矣!”种类咸面缚谢过。
2021-10-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写诗人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欣赏晚景,自嘲之中又有如释重负之感。
B.第五句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用佳人指代君王,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
C.“与白鸥盟”,这是说与白鸥定盟,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江湖,而不存世俗机心。
D.“倚”“横”本是极其平常之字,但经过诗人的运化,都能平中见奇,生动形象。
15.清代诗人查慎行评价此诗“三四句极似杜家气象”。请结合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