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一 期末 2021-10-11 3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广泛。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中间桥梁。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更多的是依赖家庭的教育和文化的延传。许多大的家族组织,为了家族的发展主动承担起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风,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家风”是整个社会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提升“家风”建设,既能使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主流的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又能通过“家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的重要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后人不懈践行而形成的,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形成不了好的家风的。
B.我国古代出现的颜之推《家训》等家训著作,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C.文中列举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映出现在人们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D.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家风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现在公共教育发达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家风的作用同样不能弱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家风立论,从家风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逐一论证,论点明确,论证过程完整。
B.文章开篇叙述我国古代家风家训的情况,是为了指出家风在几千年的传承中,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C.文章第四段阐述家风的作用,论证好的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同时也从反面论证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分析家风作用于社会的途径,论证了家风建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族成员庞大之后,家族成员之间难以发挥直接教育功能,家风发挥着指导和规范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B.家族建立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家族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家族成员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家族发展。
C.好的家风,能打造儿童成长的好摇篮,能造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重视家风建设,可能使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
D.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可以通过家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张温暖的欠条

晚间散步,遇见同学。她劈头就说,你相信这世上有好人吗?好得犯傻的那种。接下来说了下面的事。

那天,我妈骑三轮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说,她遇着好人了。我妈坐在沙发上,还自顾自絮叨起她遇见的好人。当我听见她说“那人把我的三轮碰歪了”,我这才把头转向母亲,发现她衣服上粘满尘土,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我妈却仿佛捡了大便宜似的,滔滔地说下去。“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原本可以不管我的,他却刹住车子,跑过来扶我,问我摔坏了没有。我踢蹬踢蹬腿,再甩甩胳膊,说,没事儿,走吧。他仍然不走,非让我走几步。确定我真的没事后,又把我搀到车上,说,骑上去试试,看车摔坏了没有。”“你说一个大男人家怎么婆婆妈妈的,我都觉得啰唆了,推开他说,快走吧,我也该回家做饭了。说完,我蹬起三轮就走了。哪承想,他又追了上来,塞给我一张字条,他说字条上是他的手机号……”

这时,我忙不迭地问我妈,纸条呢?我妈说人好好的,要它做什么。说完,站起身来就往厨房走。我妈突然哎哟一声。我问怎么了,她朝我摆摆手说,没事儿。

可是,第二天,我妈就起不来床了。我把我妈送进医院。当我把做B超、CT、心电图、胸部透视等一系列的检查单拿给医生时,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我一边给我妈办理住院手续一边不停地埋怨她,有您这样的吗?一边恨恨地想,一定要把那个“好人”找出来。可是,一直到我妈出院,我也没找到那个“好人”。面对一笔不菲的费用,我的火气噌噌往上蹿。我用命令的语气对我妈说,你再好好想想那个手机号。我妈迟迟疑疑地说,想不起来了,一边不停地在各个衣兜里摸索起来。

我妈突然颤抖着声音喊,找着了。真是老天有眼。我用发颤的手指按下那个号码。关机。一连几天,都是这两个字。我虎视眈眈地望着我妈,这就是您老人家遇见的好人!我妈却仍然为那人辩护说,兴许人家手机没电了呢。但说这话时明显没了底气,不过为自己讨回点儿面子而已。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但我不敢再埋怨我妈。这件事情以后,她在我面前像个债务人似的,一天到晚大气都不敢喘,让人心疼。这更增加了我对那个“好人”的愤恨。

一天,一个陌生人按响我家门铃,他说他找一个骑三轮的大娘,一个月前他碰了她。不等我火山爆发,母亲急慌着走过来,把他让进屋里。在我如炬的目光里,他低下了头。他说他原本打算第二天就来看我妈,可是家里出了点儿事,一直没脱开身……我打断他说,您啥也别说了,先给我报销十万元的住院费。我妈连忙出来打圆场,问那人,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说,那天您接过我的手机号后,骑上三轮就走,我不放心,悄悄在您后面跟着,看您进了家门才离开。他忽而把头转向我说,您请假照顾大娘,单位要罚款的吧,一并算到我头上。我妈接过话说,这可使不得,要不这样吧,十万,咱们一人摊一半。再说,那天要不是我急着回家做饭,也不会……那人说,人是我碰的,这钱怎么能让您拿呢?稍作犹豫,他不好意思地接着说,我一下拿不出这么多,我先给您打个欠条行不行?您放心,我一定尽快还清。我马上火了,没好气地说,蒙人的吧,就像那张写手机号的字条一样。

他的脸腾地红了,吃吃地说,对不起,那天我手机丢了,我换了新号。

同学突然换上一种动情的语调说,你知道吗?他是个残疾人,他的两条腿是假的。为了十万块钱的债务,他竟然打好几份工,什么活儿钱多干什么。他的腿都累断了,又没钱换新的。后来他是坐着轮椅来我家还钱的。他说,他的两条腿是在一次车祸中没的,撞他的人跑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妈”被撞后不计较,还说自己“遇见好人”,后来并主动要求承担一半医药费,说明“我妈”是一个为他人考虑、善良的人。
B.小说中的“我”先是极力想找出肇事者,后来又怀疑对方打欠条的诚心,“我”的想法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些细节还是说明“我”心眼小、不善良。
C.小说以同学说明打欠条的人是一个车祸受害者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颇具艺术匠心。
D.这个故事温馨动人,赞美了善良、诚信的美德,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这篇小说是通过“我”对“好人”他的态度变化来推动情节、揭示主旨的。请结合有关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对“好人”他的具体态度。
6.小说快结束时才出现欠条,为什么小说要以“一张温暖的欠条”为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 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尝科头①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②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7.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义: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
B.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正是品行不好,不得重用。
D.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2021-10-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2.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蛟龙、寡妇的反应写出乐曲凄切婉转。
(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年前,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殷切嘱托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             ,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些年来,湖南省湘西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苦干实干,真脱贫、脱真贫,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

今日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山霭缭绕,房舍林立,游客             。仅仅五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落后,村容破旧、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十八洞村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特色产业,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             )。在发展扶贫产业上,注重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在内生动力激发上,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攻坚力量统筹上,形成全州上下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攻坚大格局。这几年,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上升,成为其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因地制宜       求真务实       不绝如缕       风雨同舟
B.因势利导       实事求是       络绎不绝       风雨同舟
C.因地制宜       求真务实       络绎不绝       同心共济
D.因势利导       实事求是       不绝如缕       同心共济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
B.其脱贫经验更推广、复制到了全州
C.而且脱贫经验被推广、复制到了全州
D.而且全州复制、推广其脱贫经验
1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脱真贫、真脱贫,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书写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样本。
B.真脱贫、脱真贫,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摸索走出了精准扶贫的一条路。
C.脱真贫、真脱贫,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D.真脱贫、脱真贫,摸索走出了精准扶贫的一条路,书写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样本。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7.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阅读经典是要有获得的,_____。所谓“得利”,就是在经典中获得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所谓“得道”,______,获得人生的升华。一般而言,_____,一个人要想从阅读经典中得利,只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扰。
2020-06-23更新 | 18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西汉·贾谊《陈政事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一一习近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7-10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120.65陶渊明(365-427)  山水田园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16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衔接与排序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70.65情境补写  简明  连贯  得体语言表达
六、作文
180.4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