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10-13 6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的阅读(节录)

①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滕王阁序》、《______》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使我们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②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中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能指。

③建筑与文学的想象——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④______——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⑥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1.第①段空格处填上一部符合文意的作品《______》。
2.第①段“文学家爱‘批’建筑物”中的“批”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3.第④段“______——”处的小标题可拟为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和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B.窑洞以黄土作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C.作者善于运用形象而富有色彩的语言表达思想,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D.本文记述了建筑与文学的有机联系。引导读者要像欣赏文学一样去发现建筑的美。
5.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的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中“构思”与“想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构思:___________
(2)想象:__________
6.从全文看,“建筑语言”是什么?请举例予以说明。
2021-10-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光芒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但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小提琴的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渐渐地,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乐声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③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小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④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妙,使我生出很多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你的生活中曾经有过美妙的音乐,你的心曾经为美妙的音乐而震颤陶醉,一个浸透了动人音乐的灵魂是不会被空虚吞噬的。

⑤如果要我感谢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谢一次,那么,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倘若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沉闷可怕。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但音乐毕竟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而其他艺术则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⑥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在自己的心头,飞向所向往的境地。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顽强,更为恒久呢?这种记忆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它应有的色彩。当你被孤寂笼罩的时候,能够打开这记忆的库藏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⑦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指挥是一位瘦小而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就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响。我在音乐中闭上眼睛,想透过轰鸣的旋律寻找《唐豪赛》中的人物,然而我失败了。我的眼前既没有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的仙女。我在音乐中感觉到的是毫不相干的一种景象。

⑧仿佛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飘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血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裂开了,露出了缝隙,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波浪又把阳光反射到空中。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7.第①段“黑色人影”喻指______。
8.第②段从“一个黑衣少女”到该段结束,作者从“幻视”和“幻听”两方面细腻地刻画了“一种极细微的声音”给他带来的音乐感受。
(1)“幻视”具体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幻听”具体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以“音乐的光芒”为题,从文中内容看,音乐的“光芒”体现在______。
10.作者把门臼声想象为美妙的音乐,又从《唐豪赛》旋律中感觉到不相干景象,这两则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
1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熟悉的乐调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作者认为,绘画和舞蹈难以升华人类爱和智慧,无法憧憬和呼唤人类理想。
C.本文把我们带入一个灵性世界,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对心灵的洗涤及其抚慰。
D.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先记叙往事回忆,再记叙最近欣赏音乐会,结构严谨。
12.最后一段划线的写景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10-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3.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4)楼前池塘里原是有荷花的,后来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5)“____________,山色空濛雨亦奇”,写尽了西湖佳景——晴雨皆宜:湖光映月,波纹荡漾;山色空濛,烟雨霏微,真是人间天堂。
(6)有志的青年都有远大的目标,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才能创造奇迹。离开了这些,只能落得“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的结局。
(7)请从下列名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填在下文横线上:
师长对于幼辈,特别是对青少年.总是寄予莫大的希望,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喻青少年莫负大好青春,应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及时建功立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21-10-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4.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臣之所好者,也(              (2)良庖岁刀,割也(       
15.与“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此世所以不传也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17.文惠王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文惠王懂得了什么养生之道?
2021-10-1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芾,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                     (2)棹数小舟,铁杷(       
19.“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物理”是古今异义的词。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璧有瑕,请指示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1.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21-10-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下文有多处表达上的错误,请找出其中9处,并加以改正(不能改变原意)。

不久前,《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副刊的编者为了提醒撰搞人注意引文的确实,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说,最近在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引文完全确实的难得有一篇两篇;有一篇题目叫做柳宗元的诗的文章,全文才不足2000字上下,引文不确实却有11处之多。引文要核实无误,这当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不在文章写成之后,仔细核对,这类错误是肯定会发生的。

对于在全部论证中带有关键性的材料,当然更是应当花气力去考究一番。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反复地考虑,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确实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材料,如果是他引用的,他就对它的确实性负责。为此他就要尽量引用和搜集第一手材料,决不贪图方便,随便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一个材料,经过几个转手以后,可能与本来面目大相经庭。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实材料,他总要花一番气力加以审查,或者把这一材料和另一些材料相核对,或者亲自作调查,解剖一个麻雀,来验证一般材料的可靠。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23.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使你感动、使你激动不已的事,使你沉浸在……。请你用“我沉浸在……”开头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所忆、所思、所想。
要求:中心突出,主题集中,层次清晰。语言简洁,不少于250字,不分段。
2021-10-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4. 上海市春辉职业学校参加上海市星光技能大赛的选手,经过刻苦训练,获得了很多个人奖项和团队奖项,例如商务英语全能、语文全能、硬笔书法及专业技能项目等。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的表彰大会,还邀请获奖选手的父母参加。会上,作为获奖选手的代表赵雯雯同学发表了获奖感言。请写出这份获奖感言。
要求:内容实在,措辞得体,层次清晰,语言简洁。不少于700字。
2021-10-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三校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2
语言文字运用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作家作品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6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7-12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名篇名句默写
13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14-170.65庄子(约前369-前286)  《庄子》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18-210.4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四、语言文字运用
220.65字形  标点符号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语言表达
五、作文
230.4微写作  生命关怀  情感世界微写作
240.4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