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调研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27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事茶、饮茶中,由礼仪遵行、习俗认知、技能体验和艺文鉴赏而内向自省所感悟到的精神哲思,即为中华茶文化精神内核。

中华茶文化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承载了历代茶人的理想情怀,展现茶人的智慧和品格。但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来说,既承继于前代,又融于当代并通向未来。魏晋时代,赋茶以俭约”“素业的精神,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唐代茶人承袭前代的,同时提出的精神。宋代传承唐人致和的观念,提出致清导和之说。明清茶人多颂扬茶的”“”“”“精神。当代茶人重提茶德,以敬为礼、崇尚以和为贵、清为德,美真康乐,综合凝练出和、敬、清、美、真为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茶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综观历史,茶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中华茶文化更是滋养了人们的心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华茶文化包涵了人文情怀、淑世态度,如婚姻的礼仪中,三茶六礼取自至性不移之意,表示爱情的坚贞不移。人们在茶礼、茶俗、茶艺等茶事活动中,饮茶、习茶,以茶为道形一体的媒介,饮者、事茶者沉静思绪,启迪、感悟、洗涤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因此,复兴茶礼、茶俗、茶艺,是培育当代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茶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提升人们的人格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茶文化源头。1200年前,中国最早提出茶道:中国存有的古代茶诗词、茶画数量居世界第一,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饮茶习俗,现拥有一万多份茶树品种资源,茶叶的品类数量和质量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从2005年起再次超过印度,成为第一产茶大国;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中国茶,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更蕴含着中国人崇尚自然、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同时,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将中国茶和中华文化传递至世界各地。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一碗茶汤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茶敬长辈,明伦理;以茶赠友人,增友情;以茶待邻居,睦邻里。这些茶礼、茶俗表现出和亲、和友、和邻,和美、和乐、和谐等一系列风尚,是茶文化精神内核的体现。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媒介。

(摘编自周智修、薛晨、阮浩耕《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主要通过三条路径逐渐流行起来。

一是茶文化典籍的外译。在众多影响中国茶文化在日传播的典籍中,《茶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朝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将茶籽和茶学典籍带回日本,其中就包括《茶经》的手抄本。《茶经》中有饮茶加盐的记载。煎茶、煮茶和制茶工艺在唐朝时期尚不成熟,煮出来的茶水苦涩,而放入适量盐之后可使茶水更加可口,直到今天,我国仍有部分地区保留着茶里加盐的风俗,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广西的油茶等。17世纪的日本也有往茶里加盐的相关记载,该国的梅子茶泡饭就是一个典例。

二是日本僧侣的推崇。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僧侣扮演了重要角色。来华学习的留学僧最澄和尚归国后,将从天台山上带回的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借助日本天台宗创始人的影响力,将饮茶活动导入了日本的寺院佛堂、上流社会。掌管崇福寺的永忠和尚曾长期生活于长安,他认为茶叶是唐朝饮食文化的高雅象征,在嵯峨天皇路过崇福寺时献上茶水。对茶叶印象深刻的嵯峨天皇开始下令在关西地区大面积种植茶叶。

三是中国茶诗的传入与日本茶诗的创作。唐宋诗人往往在茶诗创作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其茶诗所体现的理性色彩将茶性与人性相融合,而日本茶诗里的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就是诗人追求高尚品德的书写,这与中国茶诗中蕴含的哲理一脉相承,遣唐僧将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饮茶之风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开始在社交活动之中频繁出现,茶作为社交的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使得诗的创作不仅成为茶会的主题,茶也成为诗咏颂的对象。

(摘编自蒋莹、周文革《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传播的路径与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不同时期的精神追求融合中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核。
B.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早期的传播与发展,既离不开该国来华僧侣的大力推广,也离不开该国当局的一定支持。
C.中国茶文化为日本茶诗的创作提供了基础,日本茶诗的创作助力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D.茶作为社交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说明《茶经》在日本的传播带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本土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和、敬、清、美、真”为内核的中华茶文化的形成,是我国成为世界茶文化源头的最重要原因。
B.领悟中国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可以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
C.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当代意义,可见中华茶文化“和”的精神内核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相一致。
D.以我国基诺族凉拌茶,广西油茶和日本梅子茶泡饭为例,是为了论证《茶经》对中日茶文化具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中华茶文化精神内核”的一项是(     
A.云南白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蕴含对世俗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追求。
B.晚唐赵州和尚曾三呼“吃茶去”,以茶作为妙传心印的载体和明心见性的途径。
C.闽北地区的民众视“擂茶”为家珍,“喝擂茶”是当地习俗和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D.闽东霞浦等地以中草药与茶团制成的茶饼“草茶”,有开胃消食、健脾提神功效。
4.当下,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2021-10-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有一个战士跑上来向周大勇报告:炊事班老孙又昏倒了!

周大勇急急地离开队伍行列向后跑去。通讯员小成也跟着连长向后跑去。周大勇通红的脸上汗水混着沙土。他浑身是汗,衣服透湿,像刚从河里跳出来一样。

周大勇跑到老孙跟前,看见一个故事员抱着老孙。他一条腿跪下去,从炊事员怀里把老孙抱过来,紧紧地搂到胸前。

那个炊事员站起来,说:连长!老孙,老孙不行啦!

周大勇说:去!快去帮助指导员。看,那不是指导员?他又扶着谁!

那个炊事员望着老孙,迟迟疑疑停了好久才走开。

老孙眼发直,干枯的嘴唇咧开,脸涨得通红,脖子上暴起发紫的血管。他的嘴唇动着,仿佛要给自己的同志和这世界留句什么话,但是说不出来。不大一阵工夫,他的呼吸由急促变得微弱了,脸由通红变成灰白……腊黄……

周大勇紧紧紧地搂着老孙,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盯着老孙那半闭的眼睛,(心神错乱/心猿意马)地嘟哝:有一口水就好了!有一口水……通讯员小成也机械地重复:有一口水就好了!

一口水一条命呀!

敌人三架飞机,绕过来又栽下来,一条条的火箭,穿在周大勇周围的沙子里爆炸了。炸起的沙土扑在周大勇和老孙的脸上。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掩住老孙。

周大勇望着那俯冲扫射的敌机,眼里喷火。

团卫生队队长,骑着马赶来了。他跳下马,喊:有办法,有办法,这针药有效。

卫生队长拼命地把注射器的针尖往老孙胳膊上的血管里扎,可是扎不进去。生命离开了老孙,血管,筋肉都僵硬了周大勇把老孙轻轻放到地下,站起来。他把自己的破衣袖子撕下一片,想盖在老孙脸上,免得沙子吹进老孙眼里。可是周大勇拿上那块破布,呆呆地站在那里,像是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像是他的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环,思想也木然不动了!

老孙啊,老孙同志们走路你走路,同志们睡觉你做饭。为了同志们能吃饱,你三番五次勒裤带。你背上一面行军锅,走在部队行列里,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夜夜,三年五载。你什么也不怨,什么也不计较;悄悄地活着,悄悄地死去。你呀,你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啊!部队哗哗哗地前进着:战士们,担架队员们……走啊!走啊!老孙没有走完的路,同志们要走完!

战士们用眼光向倒下去的同志致敬。听不见(长吁短叹/哭天抹泪),看不见愁眉苦脸,只有一种沉重而又严肃的空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周大勇双手撑在腰里,再一次地望望老孙那老诚忠厚的脸相。啊,这个跟他周大勇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士,永远放下了自己的行军锅,永远再不会向他说:连长,我没啥能耐,吃点苦总还行……我好赖是个党员。唉,我做的事太少……连长,你跟指导员劳累的,教人心疼!周大勇心里绞痛:有多少英雄好汉倒下去了啊!有多少热血浇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啊!

周大勇和小成,用黄沙掩埋了老孙的尸体。趁团供给处的队伍过来的工夫,周大勇要了一片炮弹箱子上的木板,用刺刀削了削。他从文书手里接过来毛笔,在木板上写着:

共产党员孙全厚,五十七岁,山西孝义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

周大勇把这个木牌插在老孙的墓前,望着它,望着它!

周大勇擦了擦头上的汗,背上老孙留下的行军锅,正要去赶自己的连队,团政治委员李诚上来了。李诚满脸是沙土,嘴唇干得裂开小口子,鼻孔里塞了一团棉花,上嘴唇还有干了的鼻血。他的马满身是汗,口里流着白沫。

李诚跳下马,看了看墓牌:站在坟墓旁边,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像刀子刻的一样。他抬起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前进着的战士。

突然,李诚向战士呼喊:

同志们!一个战士倒下了,千百个战士要勇敢前进!一个共产党员倒下了,千百个共产党员要勇敢前进!大山沙漠档不住我们;血汗死亡吓不倒我们。前进!哪里有人民,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更需要我们。前进,勇敢前进!战胜一切困难。

这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声音,掠过战士们的心头,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空雷似地滚动。

战士们踏着沙窝,急急地向前走去。他们那黑瘦的脸膛上,眼窝里,耳朵里,嘴唇上,都是厚厚的一层沙土;两腿沉重得像灌满了铅。但是,他们都挺起胸扬起头,加快脚步,一直向前走去。他们都坚毅地凝视迎面移来的沙漠,凝视远方。

沙漠的远方,一阵旋风卷起了顶住天的黄沙柱。就算它是风暴吧,就让它(势如破竹/排山倒海)地卷来吧!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急促                      (mán)怨B.腊黄                    (zhé)掩
C.三番五次            (xún)环D.凝视                    (pú)
6.下列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神错乱     长吁短叹     排山倒海B.心猿意马     长吁短叹     势如破竹
C.心猿意马     哭天抹泪     势如破竹D.心神错乱     哭天抹泪     排山倒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途中,连长周大勇将昏倒的炊事班战士老孙搂在怀里,眼睁睁地看着老孙的的生命一点点地逝去。小说描述了炊事班战士老孙牺牲的情况,故事悲壮、感人。
B.小说写周大勇与通讯员小成反复念叨“有一口水就好了”,表现了他们救人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突出了行军途中战士们干渴的情形以及沙漠环境的极度恶劣。
C.周大勇掩埋老孙,在墓前插上木牌,背上老孙的行军锅追赶连队,这表现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也表明周大勇将接替老孙的工作,突出了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D.小说描写战士们在团政治委员李诚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话语的激励下,挺胸抬头,加快步伐勇敢向前,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为小说涂抹上亮丽的色彩。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写周大勇催促那个炊事员去帮助指导员,用“去”“看”表示情况紧急,“他又扶着谁”表明行军途中战上伤病较多,亟须帮助。
B.小说先细致地描绘老孙昏厥的模样、呼吸的变化,再写周大勇念叨“有一口水就好了”,然后写卫生队长骑马赶来救治,小说情节紧凑有致,情感丰富细腻。
C.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敌人的三架飞机飞来轰炸,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这一细节表现了周大勇把战友看得比自己更为重要的高贵品质。
D.小说中李诚呼喊的话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感情沉痛而富有激情,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突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意义及人民军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9.小说画横线部分两次描写周大勇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
10.《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誉为“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请从选材的角度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
2021-10-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调研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

(节选自《元史·许楫传》)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其对                              善:善于
B.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          阴:私下
C.释佃者,富民                    系:联系
D.楫单骑贼垒                       趋:骑马快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岁饥阻险为寇          沛公如厕,招樊哙出
B.儒生中词赋选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使人谕之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屯成,果获          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
B.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
C.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
D.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
14.下列对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
年龄段16岁20岁50岁70岁
称谓豆蔻弱冠知命古稀

A.AB.BC.CD.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楫才德兼备,颇受赏识。他有才有德,丞相和左丞对他非常器重。世祖认为他应答得谦恭智慧,任命他担任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
B.许楫普于进言,重视农耕。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后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
C.许楫查案细致,秉持公正。任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行省下令讨伐叛贼,俘获贼兵,经许楫查问后,使六百多良民免遭冤枉,遣返回家。
D.许楫威望颇高,智谋招降。徽州因饥荒盗寇横行,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谈判,并请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最终以妙计使寇众投降。
16.许楫为劝农副使时,劝说安西王相商挺募民屯田的理由是什么?
2021-10-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