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02 1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晚明小品短、小、简、易的特质正源自《周易》。《系辞下》称赞《易经》之文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所谓称名小,取类大,是指《易经》中常以个别小事物概括同类事物,表现抽象的大道理。所谓其旨远,是指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夫《易》唯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正式将《周易》的旨远辞文、小中见大引入文学批评。

晚明小品家也多据此阐发小品的特质。何伟然《〈皇明小品十六家〉序》云:从来神通变化,藏大于小,彼藏藕孔,藏茧丝,壶公缩千里咫尺,孙夫人方帛之上,尽列国山岳河海城邑行军之势,天地象数,尺幅而河洛具呈。明显看出受到《周易》的影响,陆云龙选编汤显祖之文,独取其小,但他马上强调:芥子须弥,予正欲小中见大。他在评张鼐的小品时也说:是虽小品,已得大凡。沈守正《凌士重小草引》亦云:与其大而伪也,毋宁小而真。小品短小精悍,言约旨远,小中见大,微中见著。晚明人对小品短、小、精、微特质的认识和嗜爱,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清初廖燕《〈选古文小品〉序》进一步概括和阐述了小品短而小的特质,同时强调小品的刺人功用,是对晚明小品理论的总结和发展。

《周易》的含义,一说为简易,认为签法是一种较龟卜简易的占卜方法。《周易》多处写到简、易,如: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颓然示人简矣。(《系辞下》)《淮南子·诠言训》也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简易、简明、简约、简洁,以少总多,以约统博,以简御繁,正是《周易》的特点。

欧阳修十分推崇《周易》的易简说,他说:《卦》、《彖》、《象》辞,大义也,大义简而要,故其辞易而明。”“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评尹沫的文章: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为师鲁文简而意深。欧阳修将《周易》的乾坤易简发挥为文章简而要、易而明,语简而意深,言约而义丰,创立了简约平易的文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明人尤推崇《周易》简易之旨。李贽在《读易要语》中推崇彖辞、爻辞其言约,其旨深。钟惺、谭元春《诗归》选《焦氏易林》五十三首,钟惺亦赞赏焦诗 笔意之妙”“锻炼精简。著名小品选家陆云龙特拈出一 字论尺牍小品,他认为尺牍小品的特质是简约精炼,以少胜多。其观点正是《周易》简易说在小品理论中的应用。

晚明小品家还以小少简约推崇古代诗句。吴从先《小窗自纪》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足敌《秋声》一赋。又说:名世之语,政不在多;惊人之句,流声甚远。譬如‘枫落吴江冷’,千秋之赏,不过五字,作者何不炼侈口无尽之平常,而钟一二有限之奇论?犹之大海起一朝之蜃气,平山削十丈之芙蓉,山水之灵,便足骇目。

从创作实际看,晚明小品确以短小见长,作者常称道小品小文小言小文小说小题文,书名喜用字,作品用字的更多。笔记小品多记琐屑之事、琐碎之言,也是主要指篇幅短小,主要指语言简约简易,密不可分。小品特别是清言小品则把文章的特色发挥到极至,成为文学中的独特景观。

(摘编自《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

材料二

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摘编自《古代文学史》)

材料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园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根据《周易》提出的“旨远辞文、小中见大”文学批评观在晚明小品家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B.陆云龙选编汤显祖文章,评张鼐小品皆以小中见大为标准,体现了晚明小品理论与《周易》一脉相承。
C.《周易》中的“易”,就是“简易”,因为签法是一种较龟卜简易的占卜方法,简易正是《周易》的特点。
D.欧阳修推崇《周易》的“易简”说,将《周易》的“乾坤易简”加以发挥,创立了宋代简约平易的文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晚明人推崇“简易”,李贽推崇彖辞、爻辞,钟惺赞赏焦诗,陆云龙拈出“简” 字论尺牍小品。
B.晚明作家推崇古代诗句小少简约,创作以“短小”见长,到了清代,文章“小”“简”成为独特景观。
C.笔记小品虽然也是“小”,但多记琐屑之事、琐碎之言,由此则可以推想其作品质量其实并不高。
D.小品由佛教用语转化为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文体,表达了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心理需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突出晚明小品文“简易”特质的一项是(     
A.《淮南子·诠言训》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B.吴从先《小窗自纪》说:“名世之语,政不在多;惊人之句,流声甚远。譬如‘枫落吴江冷’,千秋之赏,不过五字。”
C.归有光《寒花葬志》全文一百一十二字,叙死者生前二三小事,寥寥几笔就把天真可爱的婢女形象写活了。
D.袁宏道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立“公安派”。其散文抒写真性灵,随意挥洒,意趣横生,清新活泼。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以材料三为例,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晚明小品特点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

帐房里的钟已指向12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进帐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外套的前襟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

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要我把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挥手,把下巴架在了硬领上。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似乎还有困难,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他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去。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

到达温泽里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

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没结婚之前,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

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猜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

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半个小时不到,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6点钟,我见她躺在壁炉前,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着力刻画两个童工及其父亲这些小人物群像,说明“我”很快融入新生活。
B.跟米考伯会面心里局促不安,表明变成孤儿后的大卫开始并不想见米考伯先生。
C.成为米考伯一家的房客,目睹他们窘迫的生活,“我”感受到纷纭复杂的人生。
D.小说不仅表达了对善良、天真、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也赞扬了童工的自食其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本过着幸福孩提生活的大卫·科波菲尔被迫停学做童工,小说就是这样在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突显故事的张力。
B.“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文中多处反复暗示“我”当时的内心感受,推动了情节发展。
C.米考伯太太一再述说娘家的辉煌,从3点钟“急得死去活来”到4点钟“吃吃喝喝”,极具戏剧化地展现了一个耽于幻想,债多不愁的乐天派形象。
D.小说描写住宅破烂,房间空空,件家具也没有,让社会下层小人物性格在与环境互动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富有暗示性与象征性,激发读者情感,隐喻主题。
8.小说开头划线部分中的两个“我”如何理解?这样讲述有什么效果?
9.狄更斯善于用艺术夸张突出人物的特征,请以米考伯先生为例对此作说明。
2021-08-03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8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登,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中之以危法。会有诉琥侵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B.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C.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D.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
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故特指士以上的穿着,代指缙绅、名门世族。
C.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满秩”即秩满,文中指高登贺州学事任期结束。
D.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先买马还是先养士,高登与太守争辩,他认为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不能废弃,他坚持治理天下依仗礼仪和法度之理。
B.高登任静江府古县令时,秦琥有改变,高登增补他担任学职;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声气严厉地喝令他,并对他处以死刑。
C.高登因不满秦桧的作为,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了上司;他因处置秦琥一事遭受上司的诬陷,遭受打击报复而终致入狱。
D.高登求纳官赎罪,担任右司的故人建议他拜见丞相,而不要直接向朝廷上书,可是他却只认君父,不认权臣,不肯媚附权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中之以危法。
(2)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
14.高登重视教育,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唐 杜甫

去郭轩楹敝,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草堂环境,离城郭远,庭园开阔,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
B.颔联诗人凭槛远望,远近结合,写出江水碧澄浩荡,树林葱郁花朵盛开的景象。
C.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反衬,更显繁荣热闹。
D.全诗八句对仗,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蕴含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16.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句“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就诗句中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简要分析其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