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12 3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人工智能“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

据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用诱发源,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IQ开始向“IQ+EQ演变。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选自韩业庭《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

材料二:现在的人工智能艺术创造活动以其闪电般的创作速度、高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多彩的表现手法、充沛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想象力、自如的风格转换能力、精准的接受者预测、明察秋毫的艺术鉴定判断使众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相形见绌。应该说,从之前所进行的图灵测试效果来看,人工智能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一般作家和艺术家的水准,机器人让文学艺术家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惊慌。悲观主义者甚至认为,艺术家赖以养家糊口的岗位很快就会被这些聪明绝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文学艺术将会寿终正寝。人工智能让人彻底堕落,失去创造力,丧失人类的终极理想,它挑战了人类作为智慧生命的尊严。

然而,事情并非像悲观主义者所想象的那么糟糕。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并非完全超越了人类。目前为止,人工智能依然没有人类甚至其他一些高级智能动物所具有的自主意识。人类的意识不仅能反思自己的身体,还能反思自己的思想,考虑人生的计划、情感、信仰、终极命运等。而人工智能就无法像人类一样,它不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思考自己的思想。人工智能依然不具备人类的生理性身体,也就无法拥有人类因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而产生的情绪和感情。人工智能无法形成人类天生基因所决定的、独特的后天经历所培育的人格个性,也就不可能具有人类那样因不同的生活经验而积累的人生独特体验、生活常识以及情感蕴藉。机器人小冰只存在于互联网之中,无法像真正的人类一样体味人生的真谛,自然也创作不出能传世的佳作。人工智能机器人拘泥于所处的环境,不会主动适应环境,拘泥于设计者的单一任务指向,写诗的不能画画,画画的不能弹琴,更无法像人类一样行动自如,应付复杂的环境变化。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选自李辉《人工智能文学艺术的多维审视》)

材料三: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的艺术世界带来了活力,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但是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艺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导致了文学艺术的模式化。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家能够完全洞察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我学习机制,但人工智能机器人受制于科学家给它设定的算法和数据库,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模式化的趋势。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创作以速度快而制胜,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不计其数的人工智能文学艺术作品总是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揣摩学习任何才华横溢的文学艺术家的风格,甚至可以创作出鱼目混珠的作品。但人工智能机器人始终无法突破人类文学艺术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形成自己别具一格、境界高超、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而这恰恰是人类艺术家所能实现的,也是人类社会迫切需要的。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选自《社会科学报》等)

1.下列对机器人小冰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小冰经过多次训练后能快速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作,其作品艺术成就超越真人。
B.“诗人”小冰创作的数万余首诗歌中,被挑选出一百多首结集出版,这些诗歌的创作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
C.“画家”小冰已有智商和情商,其创作除了可以把已有的视觉元素复制、拼接,还能大量使用诱发源进行独立创作。
D.机器人小冰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具备人类艺术创造的情感,其文艺创作能力只能处于“低幼”阶段。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具有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自主意识、人生独特体验、艺术鉴定判断力和文化艺术创造性思维等。
B.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艺术家创作可以在丰富表现手法和想象力、自如转换风格等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C.人工智能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和创作效率,并促使人类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D.两则材料对文艺创作要有人类情感的看法、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均是一致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之下,艺术世界的边界将会重塑。
B.百度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
C.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其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必定基于人的参与和设计。
D.基于主观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多持抗拒和排斥态度。
4.从三则材料的整体论证严谨性的角度来看,材料三的第一段是否可以删去?请加以分析。
5.三则材料针对“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这一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3-01-02更新 | 195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兼同修国史。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会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卒,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节选自《金史·党怀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B.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C.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D.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国子祭酒,官职名。国子,即皇太子。国子祭酒即贴身侍奉皇太子的近侍官。
C.中书,即中书省,中国古代中枢官署的名称,是封建时代政权执政中枢部门。
D.致仕,辞去官职。古代官员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怀英自幼聪颖,记忆力强。年少时,他每天能够记诵一千多字的文章,记忆力可谓超群;他师事亳州刘瞻,和辛弃疾曾经有同窗之谊。
B.党怀英心胸豁达,淡视功名。在应试不幸落榜之后,他纵情于游山玩水,即使在温饱都几乎不能够解决的情况下,他依旧能够安然面对。
C.党怀英书文皆善,造诣极高。他所写的诗文碑记不崇尚虚华修饰,语言通达流畅,平易自然;他擅长用篆书刻字,他的字还被铸在了钱币上。
D.党怀英备受赏识,遭人嫉妒。在翰林缺人,章宗询问宰臣们时,章宗认为党怀英表现最好,而张汝霖却出于嫉妒党怀英而推荐了郝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
(2)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
14.文末赵秉文写的墓志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党怀英的才华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态度?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由“望”字统领全篇,诗人站在江楼之上,将诸多景物纳入眼底。
B.天上繁星映入江水,万家灯火在黑夜中闪烁,自然美交织着生活美。
C.本诗由夏天写到秋天,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描绘了月夜风起的美景。
D.尾联呼应诗题,诗人登上江楼,受到无限清凉,便邀请朋友共赏风光。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颈联中的景与情。
2021-11-12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哀婉,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凄苦之意。
(2)《庄子·逍遥游》中,以见日则死的大芝和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人事的关注。
2021-1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悠闲地在蓝天下漫步,远看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       ,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心不够使,眼睛也不够使,涌起好多往事在心头,好多故事升腾在回忆里。头顶高天淡云,脚踏如茵绿草,一种       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

看着看着,云似乎很低很低,好像离你很近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它又好像离你很远很远,怎么也够不着。眼看着       ,心也随着云聚云散,云卷云舒。

风是凉爽的,吹过来拂过去。衣襟飞起,丝巾飘扬。走着走着,      就起跑了。

跑起来,和着风,拥抱这绿,化成这风,和这阳光融在一起。恍惚间觉得,自己是一阵清风,一湾碧水,一束红花,一抹淡淡的绿,飞舞着,摇曳着,涌动着,流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余音缭绕     顶天立地     风起云涌     情不自禁
B.余音绕梁     傲然挺立     叱咤风云     不由自主
C.余音缭绕     傲然挺立     风起云涌     不由自主
D.余音绕梁     顶天立地     叱咤风云     情不自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不够使,眼睛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B.心不够使,眼睛也不够使,在心头涌起好多往事,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C.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D.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在心头涌起好多往事,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之所以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是因为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 .不兼容等因素
B.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之所以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是因为换电站维护成本太高、建站成本不菲,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 不兼容等因素
C.由于换电站维护成本太高、建站成本不菲,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D.由于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11-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夏天最火爆的品牌当属“鸿星尔克”“蜜雪冰城”等几个国货品牌了,在河南遭受水灾之时,这些国货品牌为河南受灾群众捐款数千万,被国人称作“国货之光”。“鸿星尔克”自身处境艰难,却仍心系同胞,让广大网友大为感动。以前无人问津的商品直播间,迅速涌入大量粉丝,短短几个小时,商品被抢购一空,催生了消费者的“野性消费”。

针对这种现象,有的网友称:“这些国货品牌雪中送炭的精神值得肯定,相较于追求国外品牌,我们应该用这种方式,让国货崛起。”也有网友称:“这种爱心接力,值得肯定,但还是要因需消费,适度消费。”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概括分析、比较材料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脱脱等  《金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白居易(772-846)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哲理·思辨  批判精神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