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期中 2021-11-26 1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早6时32分,戈壁滩满目霞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伴着朝阳出征。欢送人群再次高声唱响《歌唱祖国》为英雄壮行,熟悉的旋律在大漠深处久久萦绕。

发射塔架静静耸立,仿佛在诉说神舟飞船的过往。

继神舟五号首次实现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首次实现与天宫试验室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试验飞行后,神舟十二号任务终于将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立项之初的终极目标——作为可靠的空间往返运输工具,支持我国载人空间站运行。

通过四次神舟飞船与天宫试验室的交会对接,我国已经充分掌握了航天器的对接技术,以往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是从后方追赶飞行器,直接对接;这次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接口在核心舱的前部位置,这就意味着发射入轨后,神舟十二号不仅要追上天和核心舱,还需要在空中翻一个跟斗,绕到核心舱的前方,然后开始对接。飞船和核心舱快速对接后,作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将开展一系列操作:先将核心舱这个新房子进行“软装修”,布置好他们的新家,建立工作生活环境;接着还要进行出舱准备,涉及舱外服的检测维护干燥等等;执行出舱活动还涉及到机械臂的操作和团队协作。

腾飞碧空,浩瀚星海。曾经的无数个经典画面让人难以忘怀,也串起了中国人圆梦飞天的壮美轨迹。如今,我们将全力打造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

在太空安家落户的梦想近在咫尺,这是我们长久探索追求的回响。

当年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望而却步,有的只是奋起直追。从拓荒者到建设者,许多扎根戈壁的航天人,早就把这片土地当做了故乡。

1958年,一群年轻人准备去国外学习,只有一位未能如愿。因为他是研究导弹总体技术的,被拒绝接收。这名年轻人叫戚发轫,后来成了钱学森的学生,59岁时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我们汽车上最好的发动机是进口的,船舶上最大的内燃机是进口的,但是中国航天火箭上、飞船上的发动机,全是自己的。”用戚发轫的话说,“这都是逼出来的自力更生。”

今天,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

中国航天蹚出的这条自立自强之路,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让世人动容。正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评论:当我们望向遥远太空时,会看到中国人的光荣。

发射现场大家屏声敛息,电视机前的你目不转睛,全球目光共同守望。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

每一次重大的航天发射任务,中国都向世界展现着大国风范,同时也振奋着国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记得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乘组航天员翟志刚冒着危险出舱,作为辅助的刘伯明将一面五星红旗递给他——就算真的遭遇不测无法重返地球,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航天与家国,向来密不可分。

徜徉在东风航天城,仿佛在品读一部中国航天史。理想与激情,梦想与光荣,每一处都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发射中心附近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数百位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英灵在此安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努力飞上蓝天、飞向太空之前,便永远地倒下了,但他们始终并将继续注视中国航天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次壮举。

我们不禁要问,在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到底孕育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种载人航天精神助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仅用20多年时间就拉开了建设空间站的大幕。爱国爱民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航天精神赓续相传,中国航天也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于中国航天而言,每一个新成就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传承中国精神也始终没有终点。

(改编自《航天梦,家国情》)

材料二:

这是又一次激动人心的问天壮举。6月17日9时22分,与预告时间分秒不差,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3名中国航天员驾乘飞船飞向太空,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太空访客”。这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飞出大气层,极具标志性意义——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和3个月的太空生活,表明中国航天已身处空间站时代,正向着既定的探索目标稳步前行。飞天梦想不仅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映照整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足音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一路走来,证明了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增强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这份自信,既体现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规划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得中国空间站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反映在神舟十二号以及此前的几次发射,都提前宣布发射时间并精准到分。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3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人在执着坚守、默默付出。3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11年后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如同刘伯明所说,他从2008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最动容。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深刻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改编自《飞天梦想映照大国担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神舟五号首次实现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到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立项之初的终极目标将会实现。
B.能够在太空安家落户,打造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这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付出。
C.神舟七号任务乘组航天员翟志刚冒着危险出舱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这是中国“神舟”系列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
D.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驾乘飞船飞向太空,成为首批“太空访客”,表明中国航天已身处空间站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稳步前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因为中国科技的自力更生,中国航天走自立自强之路,才让凝结了中国人智慧和志气的中国航天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助推着中国航天梦圆。
B.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可以看出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叙议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作出分析。
C.材料二第三段中运用的一系列数字,既突出了中国航天员的刻苦训练和辛勤付出,又有力印证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D.中国空间的建造和运营,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所承载着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有力彰显,将助推我们伟大的祖国腾飞。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2021-11-2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

②“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这条标语最是触目惊心。是的,战争已经不是报纸上、广播里的消息,也不是头顶上的轰炸。它已经近在咫尺,就在你身边、在你床侧。敌人,荷枪实弹的敌人正在向你瞄准。

③“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标语下面有一张漫画,画中有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人正在查看手中的枪。

④几个同学在漫画前站了一会儿。有人很兴奋,有人在沉思。他们走开了,在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又有几个人走过来了,大声议论着滇西战场的情况。一个说:“那是什么战场,根本没有场,全是原始森林。”另一个说:“不但要打日本鬼子,还要打毒蛇猛兽。”

⑤大路两旁的吃食摊子仍然飘散着米粥、面饼、醪糟的香味,可是却没有了平常的热闹气氛。人们匆忙地来去,显得有些紧张。

⑥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⑦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沿着红土道往北门走,回腊梅林去。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醒目的标语,“This is your war!”转身拉一拉挎包,这挎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

⑧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听说是要考试?”弗之说:“是的。其实就是参加训练班,能胜任的先走,差一点儿的提高一下。”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⑨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那人忙道:“是,正是。不知征调有没有例外?”“什么例外?”“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⑩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⑪去军队服役,玮并不是突然想到的。这些年不断有人离开学校,去战地服务,或去延安。他越来越觉得救亡的职责是在所有的中国人身上,他也要分担。远征军出师不利,怒江西岸腾冲、龙陵一带沦陷已近两年。把敌人赶出国境,这是离他最近的责任,他怎能不去!他不止一次想到高黎贡山和怒江,还想到高山树顶上和江水翻腾的波浪上闪动着的月光。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他应该在这次战争中投进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是血和肉。

⑫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仅写众多学生对应征一事的积极态度,还写了蒋姓学生的自私心理,这样写并非意味着不合理,反而更有真实感。
B.“这跨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表面上写孟弗之对挎包的异样感觉,实则表现他在国难面前感到肩负的责任很沉重。
C.孟弗之和萧子蔚对学生应征一事的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前者对学生应征持赞赏态度;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
D.小说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一代青年学子在民族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既渲染了征兵的紧急氛围,又引发了师生对应征的认识和表现。
B.小说既有对群像的粗笔勾勒,也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刻画,真实再现了大学生面临国难时的不同反应。
C.小说第⑧段中师生之间的问答,表现出大学生应征的热情,与下文蒋姓学生不愿应征形成了鲜明对比。
D.小说写“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过程,扣合情节发展,暗示了人们由忧患重重到心怀希望的心理变化。
8.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2)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9.请简要分析孟弗之这一人物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既有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乙】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淘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邪?”


【注】①书佐:官名,主办文书的佐吏。②牢修:人名,东汉方士。
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乡里所弃为:介词,表被动
②滂系黄门北寺狱坐:定罪
③勿增感戚:亲戚
④死亦何恨:遗憾
⑤既有名令:美好
⑥吾不能为滂母邪顾:顾虑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B.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C.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D.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从小就注重品德修养,磨砺出高尚纯洁的品节和操守,并且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
B.李颂是范滂的外甥,唐衡想安排他担任小的官职,范滂却认为他非合适人选,搁置不办。
C.吴导不忍拘捕范滂,郭揖要与他一同出逃,都表现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范滂的敬仰。
D.苏轼的母亲育子有方,不仅教苏轼读书,还注重做人品格的引导,鼓励他做范滂一样的人。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2)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14.范滂能成为苏轼榜样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注】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图南,语出《庄子·逍遥游》,谓鲲鹏凭借风力,背负青天,直冲云霄,图渡南方的大海。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处着笔来写景,绵延千里的江水,巍峨高耸的山城,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阔的岳阳图。
B.颈联表现作者滞留岳阳的心情,虽空有报国之才却无处施展,而时局艰危更令诗人感到愤懑。
C.尾联运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的典故,表达了作者面对艰难时局仍心怀希望的坚定信念。
D.此诗抒发了诗人临危而弥坚的济世之志,与《登高》中诗人的老病孤愁和凄凉落寞的心境不同。
16.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的妙处。
2021-11-2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