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 高二 学业考试 2021-12-05 17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解(pāo)        维(qiān)       浅尝止(zhé)
B.防(dī)           (zì)               高歌(háng)
C.临(wèi)        情(yù)             状病毒(guān)
D.寂(chéng)       薄(fěi)             无音信(ch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晌午     辐射     短小精悍B.长篙     笙箫     义愤填赝
C.云宵     湮没     礼上往来D.肆业     寒喧     无精打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4年的抗战史,充分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抗战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大刀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作品,从不同角度      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赴国难”的英勇抗争群像,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

A.显现       弘扬       雕刻B.彰显       表扬       雕刻
C.彰显       弘扬       刻画D.显现       表扬       刻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      是在一穷二白的建设年代,      是在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党      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A.即使              B.无论              
C.即使              D.无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贫穷曾经是贵州的代名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贵州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B.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宅”在家里,街道万人空巷
C.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因为贪吃野生动物而死可谓死得其所
D.树叶与木叶虽一念之差,但意思不同,“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B.党史学习抓得好,不能只看材料好不好,更要看是否落实在为人民办实事上。
C.作为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不断刷新着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
D.该技术的突破将为中国芯片的应用、发展和制造奠定坚实基础和积累宝贵经验。
2021-12-02更新 | 4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7. 下列句子的表达,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我们力求刊发好同志的作品。B.老张同意儿子和小明去爬山。
C.几个高校的学生参观娄山关。D.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021-12-02更新 | 3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A.设问       对偶       排比B.设问       夸张       对偶
C.反问       比喻       夸张D.反问       对偶       比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然而,       ,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①纵使宇宙毁灭了他
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③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0. 与下面这副对联内容相对应的名人,正确的一项是(     
身比闲云,羁鸟池鱼同悟道;心同流水,东篱南山共忘机。
A.杜甫B.陶渊明C.苏武D.廉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1. 下列语句的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徐悲鸿的《八骏图》,如挂在您家里,必定使寒舍增辉不少。
B.听闻四爷爷贵体有恙,令堂特嘱我前来看望,祝您早日康复。
C.第一篇小说发表后,我不理农桑,高就于县文联,专事写作。
D.今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2. 对下面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文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完全①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②在饮茶上另有讲究。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试图③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如茶舍要大方雅致④,茶叶需上品极品,入茶之水最好⑤是甘美清甜⑥的泉水等。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⑤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3. 下列名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仰关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B.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4. 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
B.《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
C.《窦娥冤》——关汉卿——元代
D.《再别康桥》——戴望舒——现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5. 下面短讯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点火
C.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状态平稳良好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正,作浑天仪,《灵宪》《算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笨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节选自范哗《后汉书·张衡传》)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郎中   拜:任命B.《灵宪》《算罔论》   著:著作
C.再转复太史令   为:担任D.复候风地动仪             造:制造
17.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遂乃研核阴阳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1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妙尽璇机B.张口承
C.而蟾蜍衔D.验以事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张衡迁升为太史令及其在科学发明和著述两个方面的成就。
B.第三段记述地动仪制造时间、材质、大小、形状、内外结构和装饰。
C.第三段按“中”“傍”“外”“下”的顺序介绍地动仪的构造特点。
D.文章最后记述了地动仪的正式使用,但没有肯定地动仪的实用价值。
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张衡因为不趋附当时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没有改任。
B.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C.张衡因为愤世嫉俗,不趋炎附势,所以担任的官职就多年没有得到改任。
D.张衡因为愤世嫉俗,不趋炎附势,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①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②,留醉与山翁③。


【注】①楚塞:指楚国地界。②好风日:好风光。③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晋朝征南将军,好饮酒,每饮必醉。
2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汇合九派支流通向长江。
B.颔联写远望江水好像流到了天地外,所见山色缥缈若有若无。
C.颈联写郡邑宛如在水面漂浮,波涛翻滚,远方天空好像在摇动。
D.尾联写襄阳的风景的确令人陶醉,但我无缘与山翁豪饮酣醉。
2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伫立汉江之滨,勾勒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展现了汉江的浩渺。
B.颔联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的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C.颈联“浮”“动”两个词渲染了磅礴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泛舟江上的苦闷愁绪。
D.该诗堪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王维诗歌的风格。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活在东非地下的裸鼹鼠是一种变温的冷血动物,这一特征足以让它去角逐最奇异的哺乳动物的头衔。裸鼹鼠和其他冷血动物一样,主要通过与环境的热交换来调节体温,有时也通过大家扎堆来取暖。它们的皮肤为此变得裸露无毛,因为皮毛不仅不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反而会妨碍热交换。

裸鼹鼠为什么变成变温动物呢?它们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地下,保持恒定体温不那么重要。在非洲鼹形鼠中,裸鼹鼠体积最小,比大动物更易丧失热量,保持恒定体温很困难。它的体积大约是达马拉兰腿鼠的20%,但身体表面积约是达马拉兰鼹鼠的40%,裸鼹鼠如果像它们那样维持恒定体温,就必须以2倍的速度加速产生体热的代谢过程来弥补体热的散失。它的食物主要是低能量的块茎,而地下氧气又非常稀薄,所以干脆不再试图去维持恒定体温。

裸鼹鼠生活在干旱地区,主要食物是块茎,而越是干旱的地区,块茎会越大,但是数量也越稀少。有的块茎的重量甚至是裸骚鼠体重的上千倍,如果碰巧挖到一个,一窝裸鼹鼠一年的口粮就全有了。但是在地下乱挖地道,刚好碰上块茎的几率极低,而且只有在下雨的那几天,土壤比较潮湿时才适宜挖地道。挖地道要耗去大量能量,很可能挖了几天却一无所获。因此,想要提高生存机会,它们必须组织起来,分头去找食物。

虽然成员数量越多找到食物的机会越大,但也意味着找到的食物不够分。既要增加个体数量,又不增加对食物的总需求量,就需要把每个成员的饭量减小。其进化的结果是:成员的数量增加了,但是体型变小了,达马拉兰鼹鼠的体重是裸鼹鼠的5倍,但它的社会习性不像裸鼹鼠那样复杂、精致,寻找食物的效率可能也不如裸鼹鼠。在进化史上,达马拉兰鼹鼠出现的时间比裸鼹鼠晚。也许达马拉兰鼹鼠正往裸鼹鼠走过的路上走去,成员数量会变得更多,但是体型也会变小,最终小到无法维持恒定体温,并脱掉了皮毛,成为另一种裸鼹鼠吧。

(摘编自方舟子《冷血的哺乳动物》)

23.下列关于“裸鼹鼠”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生活在东非的裸鼹鼠属于非洲鼹形鼠的一种。
B.裸鼹鼠能变温是它被称为最奇异动物的原因。
C.裸鼹鼠主要通过与环境的热交换来调节体温。
D.裸鼹鼠如果有皮毛会妨碍它与外界的热交换。
24.下列对裸鼹鼠成为变温动物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生活在地下,保持恒定体温不那么重要。
B.它体积小,要保持恒定的体温也非常困难。
C.它可加速体热代谢过程来弥补体热的散失。
D.它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放弃维持体温恒定。
25.下列对裸鼹鼠身体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增加找到食物的机会但又不增加对食物的总需求量。
B.有些干旱地区的块茎重量是一只裸鼹鼠体重的上千倍。
C.下雨过后,变得潮湿疏松的土壤更适合裸鼹鼠挖地道。
D.裸鼹鼠是常年生活在东非地下的一种变温的冷血动物。
2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裸鼹鼠为了增大找到食物的机会不得不增多成员数量。
B.裸鼹鼠的社会习性比达马拉兰鼹鼠更为复杂也更精致。
C.体重较大的达马拉兰鼹鼠寻找食物的效率不如裸鼹鼠。
D.达马拉兰鼹鼠今后身体可能会越来越小并且失去皮毛。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烂石生好茶

徐文秀

《菜根谭》以“菜根”为名,是说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是“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生需历练、磨难,要到“吃劲”的岗位上吃大苦、流大汗。经历虽苦,却能成大器、干大事、创大业。

“吃劲”的岗位,大多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或是那些相对要紧、得费力气、下功夫的岗位。有的常常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有的时候矛盾多、难度大、问题复杂,得使出浑身解数,如改革发展、扶贫攻坚等等。这些岗位,都有很大的挑战性甚至风险性。一些人不愿不想不敢到这些“吃劲”的岗位上去磨练,原因无非一怕吃苦受不了,二怕吃力干不了,三怕吃亏忍不了。这怕那怕,说到底是对“吃劲”岗位的价值和意义认知不足,源于身上的担当精神不够。

“吃劲”岗位是大熔炉,可以锤炼意志。在“吃劲”的岗位上历练,得啃“硬骨头”,接“烫山芋”,干的是苦活累活,打的是大仗硬仗,这样的事经历多了,我们也就成长成熟成才了。

“吃劲”岗位是大学校,可以增强本领。“吃劲”岗位要面对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在“吃劲”的岗位上工作,往往现有的知识不够用,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赢得主动,在破解难题中不断总结提高,积累经验、丰富自己。

“吃劲”岗位是大舞台,可以施展才干。在“吃劲”的岗位上干,需要几把“刷子”,有时还得用出“洪荒之力”。急难险重的关键处就是大舞台、大战场,让你的十八般武艺充分展现。

“吃劲”岗位是大摇篮,可以培养才俊。战将起于硬仗,千里马出自原野。“吃劲”的岗位,是练就好干部的地方,在“吃劲”岗位上历练过,必定比他人多一份底气和自信,多一份从容和淡定,多一份顽强和坚定。

陆羽将茶树生长的土壤分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和下者生黄土。若把成才比喻成茶树的话,那它必定是要在“烂石”中生长的。只有到大风大浪中去冲浪,到急难险重中去摔打,到逼得自己没有退路的环境下去搏杀,到“吃劲”岗位上去锻造自我、砥砺人生,成长成才方指日可待。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9日,有删改)

27.下列对文中“吃劲岗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锤炼意志的大熔炉,在这样的岗位上经历多了也就成长成熟成才了。
B.是增强本领的大学校,在这样的岗位上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赢得主动。
C.是施展才干的大舞台,在这样的岗位上使出“洪荒之力”能尽善尽美。
D.是培养才俊的大摇篮,在这样的岗位上历练过才能自信、从容和坚定。
28.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茶树长得最好的是长在烂石上的,人的成才一般也离不开艰苦环境。
B.茶树如果长在砾壤黄土之上就不能长成好茶树,人的成长却不是这样。
C.条件优越缺少历练是成人成才的大忌,成人成才必定要在顺境之中。
D.“烂石”的寓意是大风大浪、急难险重,没有退路、没有希望和前途。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怕那怕的人是对“吃劲岗位”的自我认知不足,源于自身的吃苦精神不够。
B.啃"硬骨头”,接"烫山芋”,勇敢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人易成长成熟成才。
C.在“吃劲岗位”上历练过的人会多些底气和自信,从容和淡定,顽强和坚定。
D.陆羽认为茶树生长的土壤分为烂石、砾壤和黄土三类,最好的土壤是“烂石”。
3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根谭》以“菜根”为名,是说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B.文章的观点是只有在“吃劲”的岗位上吃大苦,才能成大器、干大事、创大业。
C.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四个方面对"吃劲岗位”的作用进行论证。
D.文章的结尾与开头呼应,强调了到“吃劲岗位”历练才能成长成熟成才的重要性。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猗猗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②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要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31.下列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中的“流水”,写出月光的动态美。
B.“浮”写水汽在月下荷塘里弥漫,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之美。
C.“洗”写荷塘的洁白柔和、鲜艳欲滴,表现荷塘的纤尘不染。
D.“笼”与“轻纱”搭配,写出了叶子和花朦胧柔和的意味。
3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的荷香月色,追求刹那的安宁心境。
B.作者身处月下荷塘忆往怀旧,沉浸于往昔峥嵘岁月而自我陶醉。
C.作者看着荷塘上田田的荷叶,于是生发了对江南的深深惦念之情。
D.因为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他不愿意回到现实。
33.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的清香与高楼上的歌声,是由嗅觉向听觉的转移,实现了感官联动。
B.“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二者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相似处。
C.“清香”与“歌声”同属于美好事物,意象叠加,扩大了意境的内涵。
D.作者通过联想找到了两种事物的相通之处,烘托出环境的热闹和嘈杂。
3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作者认为“独处的妙处”在于今晚可以心系美景、思接千载。
B.第③段写景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C.第④段处处实写月色,贴切地表现了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D.写月的投影时光影交错,荷塘在路灯的映衬下更显风姿绰约。
3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增加了音韵美,使文气更舒展。
B.文章将月色的描写与荷塘的描写结合起来,突出了邈远、壮阔、幽静之美。
C.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始终从相同的角度描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D.文章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未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36. 将下面的标题补充完整,按要求作文。
           我想对你说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5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7,8,9,11,12,13,15
2
阅读与鉴赏
3
名篇名句默写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40.65关联词语选择题
5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表意不明选择题
7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表意不明选择题
8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90.65连贯  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10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110.65得体  谦敬误用  书面语和口头语选择题
120.65简明选择题
130.85字形  名篇名句默写选择题
14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150.65压缩语段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16-200.65范晔(398-445)  《后汉书》编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21-220.65王维(701-761)  写景抒情
四、现代文阅读
23-260.65科普-自然科学类实用类文本
27-30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31-350.4朱自清(1898-1948)  《荷塘月色》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文学类-单文本
五、作文
360.4青年成长  半命题作文  生命关怀  家国情怀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