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1-03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有哪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生活,在文化界早就是相当热门的话题。百余年前的《文学革命论》里说,文章就得平易、通俗,“雕琢的阿谀的铺张的空泛的贵族古典文学”该被淘汰。照这个观点看,有创新性,时代性的网络语言当然该算作最新鲜的中文血液——不少网络词语进入权威辞典、主流媒介,就是明证之一。而从另一面看,各界人士对网络语言的激烈抨击,也昭彰了此类“新语文”的副作用,比如同质化,平庸化,恶趣味,等等。

有关这个话题的争议颇多,但有一个话题似乎未被集中思考——当我们在网络上打字、发言的时候,到底是在做什么?

按通常的说法,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而交流应该是一种信息互换的过程。为了完成这种交际行为,发言者需要推敲文字,掌握修辞技巧,熟悉文化语境,使“言”能及“意”。如果是出于这种目的,那么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依然需要精准、清晰的语言(只不过具体标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章)。但假如发言者只希望“圈地自萌”,那么上述努力就未免显得多余了些。对“yyds”“绝绝子”等网络热词,似乎可作如是观。

长期浸淫网络社区者,应该很容易就能发现以下现象——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评论的文案常常大同小异,甚至连图片也常常混用、盗用。这除了代表创意的匮乏和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外,更能看出一点:在“专注自家”的前提下,不需要与持不同立场者交换信息,只要熟练运用网络热词作为“切口”就足够了,意义可以随时被赋予,也可以随时应需改变。在公开场合,以首字母缩写方式指代人物、事件很容易产生误会,但如果是一个互相熟悉的小圈子,则不需要考虑这些。脂砚斋批《红楼梦》时,有“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之类批语,学者孜孜矻矻不得其解,但不妨碍圈内人借助隐微书写的方式,记录某些不欲明言之事,传递某些微妙的情感。这种手法在当代亚文化中依然相当常见,能“偷天换日”的文案亦复不少。

常见的评论有两种。一类如暗语,让圈内人一目了然,圈外人不易索解;一类则在“知识仓库”中,确保读者能够秒懂,几乎无需门槛。开着弹幕观看网络视频时,观者的关注点常常不在视频本身,而在于那些“高能”的刷屏弹幕。视频影像被简化为“名场面”,而“名场面”被弹幕文字遮蔽,并令人感到极大愉悦。从常理来想,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发弹幕似乎是一种即时的个性化表达,但在这种场域中,符号取代了语境,成为足以简化一切严肃思考的狂欢:除了霸屏的“梗”,屏幕上常常并无其他有效信息。

凡此,当然有传递“信息”的效用,但更像是左右手的交换,很难提供新的解释可能性。当然,这与发言者的目标也常常相关——以最经济的方式建立身份认同,进入属于自己的舒适圈,抵御持不同立场的他者。这种观念,也在智能推荐算法的加持下愈发巩固。至于如何用一种比较妥帖、高效的方式说服持不同观点者,似乎不在发言者的考虑范围之内:异见很容易沉没在重复式评论的海洋之中,要做的只是让合乎自己口味的评论遍布各个角落。此“网”足以限制个性化表达、理性思辨的能力。

在当下环境,如何在熟练运用网络语言、理解网络思维方式的同时,不失却自我校正的能力?这种特殊语言形式背后折射的媒介生态,社会心态,颇值得深入研讨。对此,《庄子·齐物论》里提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

(摘编自张昊苏《如何挣脱网络语言之“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部分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只有少数存在同质化、平庸化等缺点。
B.通常来说,语言的功能就是互换信息,而互换信息就要使用精准、清晰的语言。
C.弹幕被打开后,网络视频的观众就只会关注霸屏的“梗”,从而缺乏严肃思考。
D.智能推荐算法能够巩固发言者建立身份认同,进入属于自己舒适圈的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连续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引出话题,对现阶段网络语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B.文章举脂砚斋批《红楼梦》之例,是为了论证以隐微书写表达微妙情感的方式在古代出现过。
C.文章对常见的评论形式进行了分类阐述,接着着重对“弹幕”这种评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D.文章结尾引用《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明确给出了摆脱网络语言困境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奴”等网络热词进入权威辞典,表明一些网络语言可以成为新鲜的中文血液。
B.网络上评论文案雷同,图片混用、盗用,可以看出这些发言者就是在“圈地自萌”。
C.“yyds”这一形式的网络词语,如果进入互相熟悉的小圈子,就能传达某些微妙情感。
D.以弹幕为代表的重复式评论,会抵制异见,限制人们的个性化表达和理性思辨能力。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森林康养是以利用森林环境为基础,以适宜的措施为手段,以大众健康为目标,所开展的养生活动。国内外研究证实,森林环境对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病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早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就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创建了“库乃普疗法”。在美国,森林康养已经融入国民生活。日本林野厅于1982年首次提出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日本共认定了65处“森林疗法基地与步道”,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森林康养方面行动起来了。

我国的森林康养发端于201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引导森林康养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6年1月,北京、四川、湖南和山西等地率先开展森林康养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康养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

我国森林资源类型丰富,森林康养发展空间巨大。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既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又能满足国民康体保健的需求,将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互利转化的重要抓手,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能。

(摘编自程希平《森林康养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材料二:

(摘编自《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研究》,《林业调查规划》2021年第3期)

材料三:

森林康养尽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但依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据统计,目前全球在森林生态保护上的资金缺口达7000亿美元。“如果有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和个人参与到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中来,我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大自然的潜力。”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董事麦戈德里克呼吁。

就我国而言,森林康养的巨大社会需求和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矛盾;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森林康养经营主体对森林康养认识还不到位;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森林康养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与经济效应,还处于森林康养产业的萌芽期等。同时,社会资本投入不多,森林康养的融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贵州,森林面积为1.6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1.51%,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近百分之百,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可谓森林康养资源优势明显。据介绍,近年来,该省提升森林康养基地标准,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致力于丰富森林康养产品的研发、加工和销售,深入挖掘传统养生文化,森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目前,贵州制定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等标准和管理办法,为森林康养产业保驾护航。同时,通过建设森林养老社区、森林康养特色小镇等,推出森林康养各类项目。此外,当地还开发了一批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森林景观康养、森林山地运动、森林文化感知、药食同源保健等系列产品。

以贵州为代表的地方实践表明,森林康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个现代版“归隐林泉”的图景正在人们眼前徐徐铺展……

(摘编自吕慎《森林康养:现代版“归隐林泉”来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康养是一种养生活动,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欢迎,它对一些常见慢性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B.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德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其“库乃普疗法”成为各国学习的对象。
C.我国森林康养的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理念更深入人心的目标。
D.目前全球森林康养行业受生态保护资金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也不例外,行业的融资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对森林康养产业十分重视,如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康养产业提出明确要求,还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
B.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大,前景美好,森林康养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互利转化。
C.森林康养产业的目标和任务相辅相成:目标的明确可以促进任务的加快完成,同时具体任务的完成也推动着宏伟目标的实现。
D.具备丰富的资源,拥有好的产品、服务,以人才、技术、设备、设施等为支撑,国内外森林康养产业就能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6.贵州的森林康养实践给我们发展好森林康养产业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运送孩子的火车(节选)

【意】薇奥拉·阿尔多内

(故事开始于1946年秋天的那不勒斯,七岁的男孩亚美利哥和母亲生活在贫民区一间很破的房子里,靠打零工和自己的智慧生存,能否顺利地活过冬天都是未知数。为了生存,他被母亲送上一列火车,与上千名南方儿童一起穿越整个意大利半岛,前往接收他们的富有的北方家庭过冬)

加里波第火车站都快成一片废墟了,好多火车在大轰炸时被毁掉了。它们像我以前在阅兵仪式上见过的士兵,手里举着旗子,拖着残缺不全的身体,有的缺了胳膊,有的缺了脚,还有的缺了眼睛。我觉得这些被毁坏的火车像是退伍军人,它们伤痕累累,但依然活着。

不过,也有没被炸掉的完整火车,都特别长,从车头望过去,根本看不到尾巴。玛达莱娜说,出发前妈妈会来向我们告别。我想,她们要是见到我们,应该会认不出来了吧。不过,还好我们胸口上别了编号,不然她们准把我们当成北方的孩子,到火车出发时,也不会跟我们说“愿圣母保佑你”。

每个男孩子都剪了头发,换上了长裤和厚厚的袜子,他们还穿了秋衣、衬衫和外套。女孩子都扎了辫子,上面有红红绿绿的蝴蝶结,有的穿着连衣裙,有的穿了长裙,上面都套了一件外套。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鞋子。不过,给我发鞋子时,合适的鞋码没有了。他们给我找了一双小一号的鞋子,全新的鞋子,是棕色的,擦得锃亮,还有鞋带。“怎么样?穿着舒服吗?”我试了试,感觉前后都有点儿紧。“舒服!可舒服了!”我赶紧说,生怕他们把鞋子收走了,于是我有一双新鞋子了。

我们在站台上排好队伍,听大人不停叮嘱说:不准把衣服弄脏,不准吵吵闹闹,不准把窗户打开,不准乱跑,不准躲起来,不准偷拿车上的东西,更不准和别人换鞋子和裤子,也不准把辫子解开。虽然才吃了面包,但我们又饿了,他们给每个人又发了两小块奶酪,不过,没有巧克力吃了。大家从没见过真火车,都很好奇。这时候,我看见了那个金发小伙子,就是先前在梅迪娜大街的办公楼里和几个同伴吵吵嚷嚷的小伙子。他在帮玛达莱娜清点人数,我感觉,他和玛达莱娜站在一块儿,看起来没那么难过了。他已经被“南方问题”困扰了好久,说不准玛达莱娜帮他解决了。火车上的玻璃脏脏的,我想妈妈了,眼睛有点发酸。

突然托马西诺和玛丽喊我:“亚美利哥,亚美利哥!快来,快来,快看看!”

我站起来,看见其他小孩都把手伸到了窗户外面,去拉妈妈的手。我走到窗户边,想找个缝儿钻过去,托马西诺挪了挪身子,我也能看见我妈妈了。她站在人群里,个头显得更小了。尽管火车还没有开动,但妈妈看起来很远。

妈妈从窗户递给我一个小苹果,圆圆的、红彤彤的,是个皇冠苹果,我把它塞进了兜里。我想,这个苹果可真漂亮,我才舍不得吃呢。它像颗红心,跟我在圣赛维罗礼拜堂见到的一样。

我看着窗外的妈妈,她整个人都缩在披肩里,也不说话,沉默是她擅长的。这时火车叫起来,简直比长下巴老师尖叫声还要大,那是因为有一回,我们给老师的课本下藏了一只大蟑螂的尸体,她看到后大叫起来了。听到火车叫了,所有妈妈开始前后挥舞双臂了,我以为她们在跟我们告别,但我想错了。

火车上的小朋友,包括托马西诺和玛丽,都把外套脱了,从窗户扔了出去,扔给了自己的妈妈。我问他们:“你们做什么呀?到了北方,我们会冻死的。”

托马西诺回答说:“这是早就说好了。离开的孩子要把外套脱下来,留给哥哥或弟弟。北方虽然很冷,但这里也暖和不到哪里去。”

“那我们怎么办?”我又问。

“那些人还会给我们一套衣服,他们有的是钱,买得起的。”玛丽回答说。她刚把外套扔了下去,她的鞋匠父亲就把外套给最小的弟弟穿上。

我不知道怎么办,要是我哥哥路易吉还活着,兴许会用得上,但他已经不在了。我想,妈妈也许可以把衣服改一改,做成一个厚实的外套自己穿。于是我也脱下外套,扔了出去,但苹果我留下了。妈妈接住半空中的外套,看了看我,我觉得她在微笑。

我听见几个姑娘在隔壁车厢的喊声。我探头去看,想搞明白发生了什么。原来,站长来了,他前前后后地跑,手足无措。他不知道是应该暂缓出发,先把外套拿回来,还是让我们这些小鬼下车……毛里奇奥同志走过去跟他讲话,最后,他们决定加一节有火炉的车厢,好把火车里的温度升起来。

就这样,在几个年轻女士的叫喊声中,那些孩子的妈妈夹着外套溜掉了。我们在火车上大笑,站长举起了信号牌,火车终于开动了。起先,火车只是慢慢地往前爬,后来越跑越快。妈妈手臂交叉,抱着我的外套,像大轰炸那会儿她抱着我的样子。她在站台一角,变得越来越远了。

(后续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在北部家庭生活了几个月,亚美利哥远离他熟悉的原生环境、他的母亲与那不勒斯的小巷,找到了自我与梦想,改变了人生的既定命运;1995年他故地重游,还是看到很多街头小子,他们没有未来,没有家庭支撑。回顾自己的过去,亚美利哥和故乡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也发生变化;儿童的成长需要关爱,作为成功男人的亚美利哥通过对侄子的关爱,内心也得到了救赎)

(陈英尹正中/译,20214月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其他一些小朋友一样,被打扮得一点也不像南方的孩子,妈妈们在火车出发前与孩子们告别,靠孩子胸口的编号才认出孩子。
B.小说写“我”虽然被分配给了一双比自己的脚要小一码的鞋子,但因为担心鞋子被他们再收回去,所以谎称正合适,从而拥有了一双新鞋。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从7岁的小男孩亚美利哥的视角写出了战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让人们对“爱”有了一个全新的感悟体验。
D.小说写“我”的妈妈自始至终未发一语,并有意强调“沉默是她擅长的”,刻画出极度贫困下的母爱无能为力的现状,让人印象深刻。
8.小说开头详写加里波第火车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请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和后续的情节,为这部关于儿童教育与成长的长篇小说向读者写一段推介词。不超过12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注],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夏四月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左将军段晖等将步骑五万屯临朐,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籓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籓及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超遁还广固,获其玉、辇及豹尾。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于是因齐地粮储,悉停江、淮漕运。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为地道出击晋兵,不能却。丁亥,刘裕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不利!”四面急攻之。悦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裕忿广固久不下,欲尽坑之。韩范谏曰:“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裕改容谢之,送超诣建康,斩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注]南燕(398年—410年),晋时十六国之一,由慕容德所建,其侄子慕容超嗣位后,为东晋权臣刘裕所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B.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C.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D.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即六朝古都洛阳。三国时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B.日向昃,即日昃,指太阳偏西,相当于北京时间的13~15时。
C.玺,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汉以后唯皇帝印称“玺”。
D.漕运,指历代将所征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在众多朝臣的反对声中讨伐南燕,率船队从淮河进入泗水,经下邳后步行前进到达琅邪郡,在所经过之地修筑城池,并留下士兵防守。
B.刘裕军经过大岘山险要关口时,南燕兵没抵抗;刘裕军与南燕兵大战于临朐,胜负未决,后刘裕派兵包抄南燕军后部,最终大败南燕军。
C.慕容超战败逃回广固,刘裕乘胜追击,攻克广固外城,筑围墙围困退守内城的慕容超,还提拔和任用当地的贤俊,当地百姓十分高兴。
D.南燕军队开挖地道,从地道中出击也没打退东晋军队;刘裕为确保胜利,选择在往亡日率领全军进攻,最终消灭了南燕并抓获慕容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
(2)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