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1-09 3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究竟应怎样来把握意境的丰富的美学内涵呢?这里我们根据古人的论述和今人的研究,加以吸收融合,认为意境是人活跃的生命力所开辟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是在有读者参与下创造出来的,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

我认为生命力的活跃是意境最核心的美学内涵。现在学界都承认中国古代意境说的最后总结者是王国维。据我考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以下几条最为重要: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这些论述表达的意义有:(1)诗词以境界为上,可以理解为意境是抒情诗的理想;(2)无论是写景的还是写情的,只要是的,都是有境界的;(3)所谓,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指生命力的高扬,因为他相信尼采的话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可以看作是德国生命哲学在文学上的体现;(4)对诗人来说,只有有生命力的人,才能在写诗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才能与花鸟共忧乐,才能有生气。由此可见,王国维作为意境说的最后总结者,把生命力的弥满,看作是意境说的核心。他所讲的生命力观念不但来自古代的气韵生动”“生气远出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吸收了德国生命哲学的精神。意境的灵魂是所描写对象的生命活跃与高扬,使读者不能不为之动情而进入那特定的诗意时空中去。

(摘编自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材料二:

本文想谈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意境。很多人都把意境意象混为一谈。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另一个概念,那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情景交融。但是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问题。

意境说发源于老子,为了讲清楚意境的内涵,我们必须追溯到老子的哲学。老子哲学中有两个基本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第一,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对于一切具体事物的观照最后都应该进到对的观照。第二,的统一,包含,产生,但是单有并不能充分体现,因为是有限的,而不仅是,而且是(无名,无限性,无规定性)。就具有的性质来说,

在老子这两个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一般都不太重视对于一个具体对象的逼真的刻画,他们所追求的是体现那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为了把握,就要突破具体的,因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到了唐代,意境的理论就诞生了。什么是意境呢?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这可以看作是对于意境这个范畴最简明的规定。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的突破。当然也是,但它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向于无限的,也就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常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外虚空的统一。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只有这种象外之象——,才能体现那个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因此,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

那么,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意境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正因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种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大家知道,唐宋词中很多作品很有意境。其中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句,比如像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比如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如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读这些词,会感到一种惆怅,好像旅客思念家乡一样,茫然若失。这种惆怅也是一种诗意和美感,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不仅包含“意象”的情景交融的特点,而且有“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
B.“意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是被人活跃的生命力所开辟的,基于读者参与而创造出来的诗意空间。
C.写景、写情之“真”,写诗之时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能与花鸟共忧乐,这些都是诗人生命力活跃的体现。
D.王国维“意境”说中的“生命力”观念,既是对中国古代相关观念的继承,也是对德国生命哲学的精神的吸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道”包含和产生“象”,“象”能体现“道”,但只有突破有限的“象”,艺术家的作品才能充分体现无限的“道”。
B.无论是写景还是写情,只要是“真”的,都是有境界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活跃的生命力,也能创造有境界的作品。
C.“境生于象外”和“境”也是“象””这两句中“象”的意蕴相同,都是指在时空上趋向于无限,能体现“道”的“象”。
D.意境的美感往往让人感到一种惆怅,是一种最高的美感。所以作品是否有最高的美感,取决于它能否引起人惆怅的情绪。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象外之象”的追求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效画“远”,追求高远,深远的意味。
B.古希腊雕塑家往往喜欢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C.创作《伏尔加船夫曲》,表现俄罗斯民族乃至人类的苦难。
D.园林建筑轩楹窗户追求“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意境”概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022-01-09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几点了

范小青

梅新是新来的医生,今天是她到这个地方上班的头一天。

她刚坐下来,一个看似八十多岁的老人走进来了,手臂搁在桌子上,她以为他要开始诉说自己的病情,等了一会儿,老人说了一句,现在几点了?八点半。她回答的时候,看了老人一眼,她是有经验的,所以已经有了一点预感。果然,老人又说,现在几点了。

这回梅新基本判断出来是阿尔茨海默症了。老人其实并不是在提问,或者说,他并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

她试着转移他的思路,拿起听诊器说,我听听你的心肺。听诊器触到了老人衬衣口袋里的一个硬物。梅新探看了一眼,那是一块旧式的怀表,老人的情绪焦虑起来,他嚷嚷着说,我的表不见了,我的表不见了。梅新无奈地从老人口袋里取出怀表,递到老人面前。但是老人视而不见,焦躁地说,我的表不见了。

老人站了起来,我没有时间跟你说话了,我要回家找我的时间。

梅新扶着老人走出诊室,坐在门诊大厅负责分诊的护士小金看到梅医生陪着老人出来,就冲着外面的不知什么地方喊,小英,小英子,走啦——

那个叫小英的保姆一头冲了进来,说,现在几点了?今天怎么这么快?

一老一小走了出去,小金仍然小心着说,梅医生,基本上,以后每天你都能看见他,他很准时的,每天都来。

她们正说着话,小金的手机响了。小金一看来电,张开嘴巴,脸也红了,还没接电话就叫嚷起来,哎哎呀。我差点忘了——哎呀呀,现在几点了?明明手机上有时间,但她又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更加着急了,又说,哎呀,时间有点紧了,可能来不及了,都怪我,都怪我,今天病人好多——她一边捂紧电话,一边对梅新说,说好要去看一条柯基犬,约好九点的,现在已经——哎哟,现在已经——唉,我这个人,太没有时间观念了,人家都批评我的,这个我承认的。

一边说一边跑了出去,梅新看着她往马路对面跑,背影也是很着急的样子。

梅新回到自己的诊室,里边的长椅上已经坐了三个病人,依次排着,虽然都坐着,但是梅新能够感觉到他们身上散发着的都是着急的气息。

排在第一个的是一个面带怒气的中年男人,他正在嚷嚷,医生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跑到外面瞎聊天,浪费我们时——忽然看到梅新进来了,他顿时尴尬了,话说到一半,嘴张着,脸涨红了。

排在第二的那位妇女本来就只在长椅上坐了半个屁股,好像随时要抬起来,况且她一直就是一脸焦急的样子,现在见这个男人有点犹豫,她赶紧说,让我先看吧,我马上要去什么什么什么哇啦哇啦哇啦——我时间来不及了——

脾气不好的男人又不高兴了,说,你时间来不及?就你忙?现在谁不忙?再忙也有个先来后到,不要不讲规矩。这么说着,他一屁股坐到梅新面前的凳子上,仍然气呼呼的。

排在最后的那个老先生看起来是个老烟枪,一直在咳嗽,而且满脸不耐烦,抱怨说,喂,咳咳咳,你们为什么要到八点半才开门呢?我四点钟就起来了,要来看个病,要等四五个钟头。

小金已经看过狗回来了,够速度的。梅新听到外面那个妇女配了药,叽叽咕咕说来不及了什么的,好像赶紧要走了,却又停下来问小金,金护士,这个新来的医生,面孔板板的,干什么,很了不起吗?

小金说,大医院下来的,当然了不起。可是,她不会笑吗?小金口气呛呛地说,她干嘛要笑?有什么好笑的?那女子了一声,说,我知道了,肯定是出医疗事故了,搞下来了,难怪不笑。嘘——小金责怪女病人说,去去去,没有医疗事故,你不是很忙吗?有时间在这里废话。

确实没有医疗事故。那一天梅新和科室主任丁医生一起值夜班,晚上八点十分,她给丈夫打个电话,问他接到她妹妹没有,丈夫的手机里却传过来电视机里的声音,丈夫了一声,随口说,现在几点了?

那时候是八点十分,丈夫居然还没有出门。听了丈夫的话,她咬紧嘴巴,满脸通红。算了算了,不用你去了!她挂断电话,和丁主任打个招呼,就火急火燎跑出去,开车到地铁口,接了妹妹,把妹妹送到开会的宾馆,再返回医院。

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丁主任主治的一个病人病危、抢救、死亡,等她回到医院,家属已经在号啕大哭了。

抢救无效,没有医疗事故,和梅新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偏偏当时她脱离了岗位,医院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恰好需要轮派医生去社区医院支持工作,但像她这样的骨干派下去,也就是不处分的处分了。只是事后想想,真有那么急吗?

第二天上班,那个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又准时来了,他坐下来,手臂搁在梅新的桌子上,梅新以为他又要问几点了,不过这回他换了个思路,问:你是梅医生吗?梅新说,是的。

老人又问,你是梅医生吗?梅新说,是的。你是梅医生吗?是的。

梅医生,现在几点了?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梅医生因为一次脱岗导致病人死亡而被“支援”到社区医院工作,这让她后悔自己当时火急火燎的行为了。
B.护士小金一看到来电,“张开嘴巴,脸也红了”,这表明了她在工作时打私人电话并被梅医生撞见的尴尬。
C.写梅医生给丈夫打电话,听到手机里丈夫的声音和电视的声音,“咬紧嘴巴,满脸通红”,只为表现她的无助。
D.梅医生的丈夫对于时间的感觉是一种“错觉”,不同于其他人物的火急火燎,表现出一种对于时间的“迟钝”感。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是本小说贯穿全篇的线索,围绕这一线索,小说串连起了“老人、护士、医生、保姆、男人、妇女、丈夫”等诸多人物在时间中的各自状态。
B.小说中所写排在第二的妇女只在长椅上“坐了半个屁股”,与那个“一屁股坐到凳子上,气呼呼的”男人虽情态动作不同,但都表现了“着急的气息”。
C.老人的病始发何时?众人忙乱是因为什么?没有一一给出答案。小说中此类“留白”不少,都交由读者自己去填充,是这篇小说的特色魅力之一。
D.小说中轮番出场的人物及这些人物的各种事件,都与时间挂上钩,都是没有了时间,显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种时间对于人生的无情,发人深省。
8.文中安排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两次出场,在布局谋篇与主题表达上有独到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文题“现在几点了”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文中的人物与故事,谈谈你的认知。
2022-01-06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史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璹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病对曰: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①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B.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C.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D.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帅,也称“渠率”,旧时统治阶级对武装反抗者首领或部落酋长的称呼。
B.百揆,常被引喻为总理国政的官员,也可指各种政务或百官,文中取后义。
C.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
D.禅,专门指远古五帝时代的帝王产生制度,统治者生前把帝位让给其他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恭帝时皇帝给了唐王朝拜的较高礼遇,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声威大震,许多郡县纷纷请求归降。
B.唐王派郑元璹攻打南阳,派马元规攻打安陆等地,屡行任命、改封等事,后隋恭帝下诏划拨十郡给他来增扩唐国范围。
C.对于隋恭帝赏赐的九锡礼,唐王表示不能接受,上书说这是谄媚之人的计谋,引用古事表明一定要竭尽诚意才能接受。
D.唐高祖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变年号,并任用前朝民部尚书萧瑀,萧瑀也用尽心力为天下谋事,没有辜负高祖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
(2)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
14.唐高祖李渊在诏书中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意思是什么?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作答。
2022-01-06更新 | 51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

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

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的贾使君形象与《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授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C.第四句由少年时推及老去,表达了诗人对贾使君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衷心祝福。
D.尾联既写出了诗人对贾使君的真切期望,又与首联中的将军形象构成呼应,结构严谨。
16.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2022-01-09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