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13 题号:148241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史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璹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病对曰: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①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B.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C.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D.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帅,也称“渠率”,旧时统治阶级对武装反抗者首领或部落酋长的称呼。
B.百揆,常被引喻为总理国政的官员,也可指各种政务或百官,文中取后义。
C.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
D.禅,专门指远古五帝时代的帝王产生制度,统治者生前把帝位让给其他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恭帝时皇帝给了唐王朝拜的较高礼遇,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声威大震,许多郡县纷纷请求归降。
B.唐王派郑元璹攻打南阳,派马元规攻打安陆等地,屡行任命、改封等事,后隋恭帝下诏划拨十郡给他来增扩唐国范围。
C.对于隋恭帝赏赐的九锡礼,唐王表示不能接受,上书说这是谄媚之人的计谋,引用古事表明一定要竭尽诚意才能接受。
D.唐高祖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变年号,并任用前朝民部尚书萧瑀,萧瑀也用尽心力为天下谋事,没有辜负高祖的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
(2)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
5.唐高祖李渊在诏书中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意思是什么?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作答。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崤、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弃官归,复辟公府,举高第,迁任城相,不行。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冀州平,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于是封陵树亭侯。十二年,下令大论功行封,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

攸从征孙权,道。太祖言则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B.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C.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D.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从,堂房亲属。从子,用作自己父亲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的称谓;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
B.桓文之举:桓文,为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桓文之举,代指平定天下的大事。
C.佐臣:是曹操对荀攸的称谓,强调荀攸辅佐自己的地位。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而“崩”是指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敏锐果敢。祖父荀昙过去的下属张权请求为去世的祖父守墓,荀攸怀疑其必有问题;在董卓作乱后,他与人谋划刺杀无道凶残的董卓,以安定天下。
B.荀攸作为军师,对作战形势分析准确。在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过程中,认为不能急于进攻张绣,应该等待张绣与刘表两股势力分化后再进攻才有利。
C.荀攸在作战中能做到知彼。曹操征讨驻扎在宛地的吕布不顺,产生退兵之念,荀攸认为吕布军队士气低迷、陈宫智慧未能发挥作用,建议曹操以水急攻吕布。
D.荀攸深得曹操赏识。被曹操启用之初就得到盛誉,在后来多次从征中为曹操出谋划策,得到曹操认可,被封侯升职。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2)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2021-04-15更新 | 1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虬髯客传(节选)
唐 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②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③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与一妹同某坊曲小宅相访诣:前往。
B.必位人臣极:穷尽。
C.以佐真主,功业也赞:辅佐。
D.非英雄所冀:希望。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毕,吁嘘去侣鱼虾友麋鹿
B.吾欲此世界求事瓦缝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C.从夫之贵,盛轩裳申之孝悌之义
D.半虬髯所传耳嬴夷门抱关者也
3.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B.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C.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D.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夫妇如约来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赏曲,受到虬髯客夫妇热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资馈赠。
B.虬髯客十分赏识李靖的才能,认为他必能辅佐真命天子,大展鸿才,成就功业,夫妻二人将同享荣华富贵。
C.虬髯客也曾想争夺天下,但认识到江山非李氏莫属后,决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之外成就自己的功业。
D.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扬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5.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
(2)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3)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
2016-11-18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先圣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有得天下众矣,其得之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1】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复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2】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不比于人;一闻人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取材于《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1】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的第一位国君。【2】夷吾:管仲,名夷吾。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试观于上                                        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B.万物皆其泽                                        被:受到
C.寡人将谁                                        属:连接
D.大匠不                                               斫:砍、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昔先圣王治天下也        一闻人
B.有得天下众矣               视不己若
C.其得之                      犹未足知之也
D.则隰朋可乎                  长也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长一类               不生长任何一种物类
B.利而勿利也            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C.渍甚,国人弗讳     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了
D.丑不若黄帝            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治理天下一定要公正无私,并引用《洪范》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B.第二段荆人遗弓的故事,“孔子闻之”与“老聃闻之”的“之”,指代的内容有所不同。
C.第三段结尾处将齐桓公的显赫功绩与悲惨结局对照,指出行公与行私会导致不同结果。
D.作者认为人在年轻时愚昧,随年龄增大会变得聪明,是因为在行为上摒弃私而选取公。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6.管仲不同意由鲍叔牙继任齐相,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其原因。
2022-05-05更新 | 3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