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1-11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对此,《左传》作者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达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学家则是史学的主体。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学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

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

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班彪评论司马迁《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学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亦持此说。对此,范晔这样看待:“彪、固讥迁,然其论议,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从思想上看,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轻仁义”“贱守节”,范晔则批评班氏父子“轻仁义”“贱守节”愈甚。范晔之所以与班氏父子表现出对于“仁义”“守节”的不同标准,是具有切实社会历史根据的。一方面,他的历史研究和撰述的对象——东汉时期——有重名节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他所生活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人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正不断进行着突破和修正。

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洪迈言“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正是此义。

(摘编自朱露川《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

材料二:

“秉笔直书”、“实录毋曲”是古人著史作典的起码原则和治学品德,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

如东汉班固为了入仕当官,在撰写《汉书》时,对刘汉政权隐讳真实,肆意溢美。南朝沈约为了跻足政坛,撰《宋书》时,大肆颂扬豪门士族、达官显贵,对被皇帝随意诛戮的文武大臣,均隐去真实死因。史书的失真,带来一系列荒谬。这种荒谬常常作为改头换面的“正史”、“国传”又汇编于新的历史著述中,如此循环往复,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也有对历史文献表示怀疑者。最早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的史学家是司马迁。他撰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没其真”。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对于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采取了“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

(摘编自葛存雍《史书的局限与史家的史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史学著作也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作者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

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如今则不然,这些业余作者讲史时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学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学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能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

(摘编自刘志琴《史书的信誉不能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
B.范晔对东汉历史走向所作的假设与历史发展规律完全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
C.中国史学上最早对史学家议论做出直接评价的可以追溯到班彪对司马迁的评价。
D.司马迁不盲从历史文献,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亲身访查史实,具有开拓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判断总结和评价史实,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对史家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范晔对班氏父子的批评可以看出:史家的价值判断往往与他所研究的时代及他所生存的时代相关。
C.史家伪造史实,失真的史实又被编进新的历史著述中,由此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
D.在史学走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史学著作不可一味追求生动性,而丢失了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3.下列属于史学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B.五年卒亡其国,身死车城,尚不觉寤(通“悟”)而不自责,过矣。(《项羽本纪》)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平其功   伐:夸耀
道德之广崇   明:明白
③其文约,其辞   微:含蓄
④蒙故业,遗策   因:利用
⑤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仿
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 当:应当
⑦奋六世之余   烈:功业
⑧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辞让
A.②⑤⑥⑦B.①③⑤⑧C.②④⑥⑧D.①③④⑦
2022-01-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7.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连横而诸侯   括四海之意
③会盟而谋   ④追亡逐
至尊而制六合   ⑥单于其节
⑦惠等哭,归营   ⑧博强志
A.①④⑧/②/⑤⑦/③⑥B.①③/②/④⑧/⑤⑦/⑥
C.①③⑥/②⑦/④⑧/⑤D.②⑤⑥/①⑦/③④/⑧
2022-01-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为降虏于蛮夷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而自令见放为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C.信而见疑             见犯乃死,重负国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2022-01-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对课内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自称陶朱公,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②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古时代指中国。秦国主要地处兖州。
③太史公曰,司马迁担任太史令,在《史记》常用“太史公曰”对所述人物、事件等评论对象发表议论,褒贬臧否,以事明理,成一家之言。
④《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⑤敲扑,是古代行刑用的棍杖,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⑥战国四公子是:魏信陵君无忌、齐孟尝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田文。
⑦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连衡”;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叫“合纵”。
⑧《过秦论》中,“叩关”的“关”,指函谷关;“因河为池”的“河”,指黄河;“山东”的山,是指崤山。
A.①③⑤⑧B.②⑤⑥⑦C.②④⑦⑧D.①③④⑥
2022-01-1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额头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失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管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注)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
B.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
C.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
D.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B.单于,游牧民族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C.腐刑,一般指宫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其残酷的一种刑罚。
D.《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是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器重他,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授予他官职,让他带领五千将士在酒泉、张掖进行训练以抵御胡人。
B.李陵同单于在浚稽山进行战斗,匈奴军队数量远超李陵军队,单于率骑兵包围李陵,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杀伤匈奴二千多人。
C.单于从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那里得到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便继续攻打李陵军队,李陵军队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就在山上射箭。
D.李陵率领士兵同匈奴拼死抗争,力不能支,不得已而投降;汉武帝希望李陵能为国战死,对他投降之举很是愤怒,始终没有原谅他。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
(2)(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2022-0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