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一模 2022-01-30 13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复杂性的总称。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才构成了自然界这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类型极多。因为任何一个群落和与它相互作用的环境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保持各自的生态过程,即生命群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的循环和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的流动。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单个物种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丰富的种类。据估计,地球上现存800万~1000万个物种。我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占世界第八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举足轻重。如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热带、亚热带省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材料二】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稳定的基础。各种物种,不管它们是细菌、蠕虫、螨、蜥蜴,还是小型哺乳动物,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提供新鲜的空气、调节气候、控制疾病的流行等,其作用难以被其他物种所替代。每种生物都有其特有的遗传特性,使其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这种遗传特性对我们人类至关重要,如果加以利用,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人类为了改良品种,就得从野生物种中寻找与其相似的物种,将其特有的基因植入到现在人类种植的作物上去。比如,野生动植物中还存在各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巨大的基因库。这样做不仅能改变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各种各样的野生物种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药材。人类的许多药材都来自野生植物和动物,如止痛药吗啡、可卡因,治疟疾的药奎宁分别来自罂粟植物、可可树、金鸡纳树等。这些药用植物一方面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给制药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野生物种还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许多发明创造的灵感就来自生物,人们从鸟、兽、昆虫等的生活习性和活动中,悟出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并模仿制造出相应的产品,为人类服务。另外,野生物种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总之,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但可使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保证生物种群的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永续利用生物资源,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优先做好以下十个领域的系统性工作: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配套政策”“提高实施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来保护珍稀和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也需要建立种质基因库,保护珍贵的遗传多样性;对于那些已经遭受破坏或正在发生衰退的生境(即生态环境),需要投注资金和技术,进行减轻环境压力和生境恢复的工作;同时,关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民众生计,帮助他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保护其传统文化的能力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摘选自《国家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是生物多样性的表征。
B.我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占世界第八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举足轻重,表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C.来自罂粟和可可树植物的止痛药吗啡、可卡因,来自金鸡纳树的治疟疾的药奎宁,是人类利用物种多样性的有力证明。
D.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不得不考虑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民众的住房、医疗、教育、收入、交通、通讯等生计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
B.每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就是该生态系统内的生命群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的循环和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的流动。
C.潜艇、雷达、蝇眼透镜、天然导航仪、震动陀螺仪等主要是通过研究各种物种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生产出来的。
D.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物种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而培育出来的。
3.下列选项中不能全面而准确概括材料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B.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和丰富资源,加大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永续利用生物资源,对我国来说很有必要。
C.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且已经形成了全球共识。
D.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全球协同、国际联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材料三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提出了十大优先领域、五大保障措施以及一些具体做法,结合你的实际认知,请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另提4条建设性意见。
2022-01-23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④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⑤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有删改)

文本二:

秋雨

张爱玲

①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②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③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

④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⑤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⑥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⑦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②中“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里的“含义”指的是萧杀、凄凉、秋扇、红叶、荒林、萋草。
B.在作者看来,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既能给人温和、成熟、古色苍茫的感觉,还能使人生活得自由闲适。
C.文章标题是“秋天的况味”,而作者在段⑤中却写到熏黑的陶锅、尚未破烂的字典、半世的书桌、老气横秋的招牌等事物,意在表明大凡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东西也能给人以温和、成熟、古色苍茫和愉悦的感觉。
D.作者以“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这句话来结尾的作用有:一是赞许邓肯对秋天的观点;二是表明自己与邓肯有同样的感受;三是卒章显志,深化主题。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文笔细腻,情感灰色、忧郁、黯然、落寞,体现出了作者多愁善感的消极心理。
B.段①和段⑦,不仅做到了扣题,而且还做到了首尾呼应。
C.“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中“网”字,不仅写出了秋雨的绵密和范围之广,还写出了在这样的秋雨情形之下人的苦闷和无奈。
D.段③运用拟人手法写垂头含泪的洋水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美好而薄命的怜悯与哀叹。
8.文本一段①不直接开门见山写“秋天的意味”,而用大量的文字写“抽烟”的过程,这样写的原因有哪些?
9.文本二写“墙角的桂花”和“灰色的癞蛤蟆”,有哪些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
B.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
C.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
D.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即奏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多为陈述意见或言事。
B.当国,指执政,主持国事。这与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北邀当国者相见”的“当国”意义相同。
C.擢,指提拔、提升。古文中多用“擢用、超擢、拔擢、左迁”等表示受到君王或上级的提拔重用。
D.知,指主持、管理。在古代官职中如知县、知府、知州等就是指主持管理县、府、州事务的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良嗣执政严明,治理有方。他在任荆州长史时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并劝谏皇帝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正直勇毅,直言切谏。他扣押了借采买怪竹之机恣行暴虐的宦官,又上书进谏,皇帝得知后抚慰他并下令将竹投江。
C.苏良嗣任人唯贤,为人宽宏。他认为韦安石很贤能,不应久做地方官:他曾因连襟而受连累被贬官,其亲人表达歉意而他不以为意。
D.苏良嗣自以为是,学识不足。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警为纪念兄长所建,而他不知其来历却上奏将寺改名,时人对他学问不够引以为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
(2)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
14.苏良嗣为什么要上书劝阻皇帝从江南采买怪竹移植上苑?请简述其理由。
2022-01-23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囿,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16.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
2020-10-30更新 | 17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学科检测(一)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刻画“一世之雄”曹操的伟岸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横扫胡虏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多层悲意,具有极强的包孕性和艺术张力,饱含着半生漂泊的诗人老病孤愁、悲慨万端的复杂情感。
2022-01-23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_______,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_______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_______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          ),这使他的观点______,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18.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靡一时             动人心魄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B.脱颖而出             动人心魄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C.风靡一时             沁人心脾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D.脱颖而出             沁人心脾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19.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B.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C.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D.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20.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B.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C.为了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D.为了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人们面对挂在墙上的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时会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比如,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书法这门艺术,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在发展中,书法获得了。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书画”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在我看来,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可以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构造都得到了探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革命战争时期,英雄表现为一种生死壮举,李大钊、赵一曼、彭湃、董存瑞、黄继光等烈士是英雄;和平建设时期,英雄表现为一种无私奉献和模范行为,雷锋、焦裕禄也是英雄;改革开放与发展时期,在不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如袁隆平、钟南山等同样是英雄。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不同岗位的平凡英雄们,令我们为之动容,他们坚守奋战在防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为城市筑起了安全防护线。……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林语堂(1895-1976)  张爱玲(1920-1995)  抒情性散文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商隐(813-858)  诗  鉴赏诗词形象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220.65变换句式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  国家情愫  时代榜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