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期末 2022-02-11 4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统社会格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中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材料二:

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1.它表现出了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特点。这一点既同中国传统家族的五服图相一致,也同中国人际交往的事实相吻合,又同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贯通。2.这一格局的重点在于反映个体与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尤其表明了个体在同心圆中所处的中心的位置,进而可以反映出宏观与微观、大宇宙与小宇宙、大我与小我之间的一体性或同质性。3.从这一同心圆的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道德既有内在的一贯性,又有等差性。照费孝通本人的观点来看,差序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但它们之间也都有的共相。以往学界有所争议的地方是,儒家道德原则究竟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而差序格局无形中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让人们觉得一以贯之与差等有别可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中。4.该格局还反映了公与私、自我与他人及内外群体之间相对且模糊的关系,而不同于西方社会所体现的明确关系。在西方的概念中,公私是一对对立概念,两者界限分明。任何属于公的就不可能属于私,而划归为私的就不是公。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中国人对公德、公共领域、公共场所、公共事业、公民社会等均感到陌生,但这种陌生又不影响人们的公共热情。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祖国处处有亲人,只要把这些地方都看作自家范围的扩展,中国人一样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上面的许多特,点其实可以提升为一系列认知中国社会的模式,即我们并不是按照西方所谓的二元对立思维来构建社会的。以群体研究为例,西方社会学倾向认为群体应该被划分为内群体外群体,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它让我们看到个体完全可以共存于若干群体中,也看到了个体在多种群体中的游离与自定义的状态。结果分辨各个群体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远近比划定内外界限更重要。

(摘编自翟学伟《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中,由于关系网络中心的“己”不同,即使父母相同,兄弟两人的亲属体系也不尽相同。
B.在乡土社会,地缘圈子范围大小会依着圈子中心的财富和权势的变化而伸缩,可以大,也可以小。
C.贾府兴盛的时候可以容得下各种亲戚,然而一旦失势,树倒糊狲散,这说明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
D.西方社会中,群己界限分明,公私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没有公共意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呈水波纹状的,一个人所处的时间、地点不同,他所动用的圈子是相同的。
B.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最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的特点。
C.“伦”重在分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老百姓是不能够随意改变这种有差等的次序的。
D.西方社会学注重群体内外界限的划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因此差序格局要优于其他格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A.乡村自治发展进程中,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不断提升,建立起体系完备的农民自治组织。
B.在我国有随礼的习惯,礼金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随礼的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
C.公司员工在工作中的权责明确,在公司召开会议时,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不得参与。
D.在西方英、美等国家,家庭所包含的对象只能有丈夫、妻子以及他们之间未成年的孩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我国自古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但在新冠疫情面前,国人却能够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请结合材料,运用差序格局的相关知识对此变化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镜子   

张海洋

二十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是县委宣传部一个办事员。有次接到一项任务,陪同一个美国记者去乡下采访,我主要负责联系和协调。

哈里森在写一部有关中国红军的书籍,专程来中国收集相关写作素材。他这次来我们县,是要采访一位叫伍玉华的老人。我听说过这个老人,她是烈士李才年的遗孀,独自住在偏远的山里,父母公婆都已去世。

和伍玉华老人所在的乡政府联系好之后,我们驱车前往。山路崎岖,吉普车晃晃悠悠,仿佛喝醉了酒。到了乡里,民政所的老韩早已等在大门口。

老韩说伍玉华老人居住的村子偏僻,交通不便,于是我们弃车步行。“伍婆婆精神受过刺激,你们采访的时候注意点……”路上,老韩叮嘱道。我扭头望望跟在后面的哈里森,犹豫着要不要把老韩的提醒传达给他。哈里森沉醉于山乡野景,不时举起相机拍照。算了,随机应变吧。

一行人徒步跋涉两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一座低矮篱笆墙小院,安静地蜷伏在小路尽头。老韩上前推开吱吱扭扭的柴门,大声打着招呼:“伍婆婆,在家啊……”率先进去了。

小院极素简,一排三间屋,白墙灰瓦,西侧一间独立灰砖耳房,东侧一树杏花开得正浓。树下,一位老人,躬身坐在矮木凳上,瘦小的一团,头微低,手拿木梳,一下一下梳理着稀疏的白发;二张原木小方几,几上一只小木匣,漆面斑驳,颜色是古旧的暗红,微风乍起,花雨纷飞,有几点粉白落在小方几上。跟在老韩后面的我们蓦地顿步,一瞬屏息。这一方小世界,已定格成一幅老画,带着未褪尽颜色的时光,让人不忍打扰。

“她有些耳背……”老韩解释,凑近又叫了一声“伍婆婆”,回头示意我们进来。

几个人高马大的男人往里一站,小院立时显得局促。老人这才发现有人来了,慢慢起身,睁大眼挨个儿认真看我们一遍,眼里有一抹微光暗下去,再暗下去,笑意却从脸上的褶子里透出来,嘴里说着:“来了啊……”想来独居日久,少与人说话,语音有些沙哑含混。

我把目光移到旁边的方几上,才发现那只木匣子里镶着一面镜子,镜子是长方形的,边缘因涂层脱落呈现出一块块不规则的暗纹,像老人脸上的斑。刚才伍婆婆便是对着这面老镜子梳头。木匣子开合的部位被摩挲得很光滑,泛着光泽。伍婆婆合上镜子,依稀能看见外盒上面雕刻的龙凤呈祥图案。

哈里森也注意到了这个老物件,他举起相机想要拍摄,却忽然停下来,对着翻译说了句话,翻译在挎包里翻了翻,摇摇头。原来哈里森一路频频拍照,相机没电了,却忘带备用电池。哈里森一脸遗憾地看着伍婆婆把老镜子收进屋。

采访就在院子里进行。老韩跟着伍婆婆一番忙活,院里放了几条长木凳,小方几也收拾干净,摆上了几盏大碗茶,袅袅冒着热气。

哈里森提了一大串问题,伍婆婆的回答却不尽如人意,也许是因为年纪太大了,许多事都记不清,再加上耳背严重,间或说上两句话,也带着浓重的方言,还要老韩再转述一遍。说是采访她,还不如说是采访老韩,因为许多问题都是老韩代为回答的。

“伍婆婆是童养媳,比李才年还大几岁呢。她思想特别开明,新婚三天后就送丈夫离家出去闹革命。几年过去,李才年杳无音讯,后来打听到丈夫的消息,她步行近百里到李才年的驻地团聚。分别时,李才年送她一面镜子,叮嘱她,回去照顾好家,等着他。为了这一句话,老人这一等就是六七十年……”

“没有人告诉您丈夫牺牲的消息吗?”哈里森继续追问,翻译刚译出这句话,老韩摆手示意,岔开了话题。

伍婆婆一脸平静,大概从头至尾她就没有弄清我们的来意。临走,她拄着一根木杖执意送我们出门,浑浊的眼睛里湿润着。

回程路上,老韩解释了哈里森最后的提问。他说,“伍婆婆一力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农闲时还组织妇女扩红支前。后来有消息说,李才年可能在红岗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伍婆婆不信,跑遍了红岗,也没有李才年的消息,精神受到刺激,迷糊了一段时间……后来,李才年被确认了烈士,烈士证在民政局放着没敢给她,每年发的抚恤金,也当作是李才年给她寄回来的钱。就是这一份希望,支撑了她这么些年……”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没有澎湃的战事,没有摧心的哀泣,那些经年累月的困苦孤寂怨嗔不甘,都沉寂在岁月流转中。伍婆婆树下平静梳妆的画面,那种将尽未尽之时的落寞和倔强,我不知道来自美国的哈里森,会不会懂。

一年后,哈里森和我联系,说他的书马上就要出版了,想要一张伍婆婆那面老镜子的照片,拜托我去照一张,寄给他。我告诉他,伍婆婆去世了。哈里森沉默了一下,说,镜子肯定还在伍婆婆家里。哈里森语气笃定,补充了句感性的话:一人一镜,在两个世界,等待她的爱人……

我和老韩又来到了那个小山村。那座篱笆墙小院,依然蜷伏在小路尽头,旁边添了一座新坟。

伍婆婆果然没有把镜子带走。斑驳的老镜子静静地躺在木匣里,似乎所有照耀过的岁月,都收藏在那一小块狭窄的光影里,等着那个人回来翻阅。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缘因涂层脱落呈现出一块块不规则的暗纹”,这句话说明镜子使用的年限久,同时也暗示了伍婆婆可能时常摩挲它,用来睹物思人。
B.小说写伍婆婆“眼里有一抹微光暗下去”,这是因为她看到的不是她等待的那个人,而后“笑意却从脸上的褶子里透出来”体现了她的有礼好客。
C.小说中哈里森对这次采访很是失望,尽管他准备了很多问题,但伍婆婆并没有讲述澎湃的战事,也没有摧心的哀泣,哈里森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
D.小说里的伍婆婆虽然出身贫苦,却思想开明,她和李才年新婚没几天就送丈夫投身革命,表现了伍婆婆舍小家为大家的美好品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行人来到伍婆婆的院子里时,“小院立时显得局促”,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伍婆婆面对众人不知所措的情态。
B.小说两次提到“篱笆墙小院蜷伏在小路尽头”,前后照应,孤清的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出当下革命烈士遗孀不受关注的现状。
C.小说巧妙设置哈里森因相机没电没能拍成照片这一情节,引出了下文他委托“我”去给老镜子拍照,使得情节推进合情合理。
D.小说通过老韩之口叙述伍婆婆的曲折的人生经历,从正面表现出伍婆婆的人物个性,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的“老镜子”承载了文中人物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楚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②辟雍:周天子所设的太学。③簿书:官府的文书、档案。④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⑤草野:乡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B.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C.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D.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B.大夫,古代官名。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C.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在开始产生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其后的学校一般称为学。
D.科举,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考中状元的人才可以称为金榜题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当时人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甲文中士大夫这类人耻学于师,韩愈批判了士大夫的这种错误心理。
C.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还应该提供治理天下的手段。
D.黄宗羲认为相比民间百姓,朝廷官员更应接受学校教育,得到教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14.黄宗羲为什么认为当时的学校就连培养人才的作用也失去了?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听颖师弹琴(节选)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蜀僧濬,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②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③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
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
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
16.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耳。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会像周公那样接待贤才,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想要成为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人,就必须时时自我检视。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曹操临江斟酒、执矛吟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的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广受好评,观众__________,很是喜爱。本片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国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揭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武夷山、九寨沟和黄龙三处世界遗产,都以绝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令人向往的武夷山丹霞地貌,层林尽染的九寨沟景观,__________的黄龙钙华池,宛若人间仙境,游者走在其间,__________。

武夷山九曲溪上的竹排,划过了历史的长河;苏州园林的曲水修廊,阅尽了人间的沧桑;鼓浪屿上的琴声,飘散在夏日的海风中……这些都是文明的传承、活态的遗产,也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的历史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交口称赞        绚丽多彩        怡然自得        生生不息
B.脍炙人口        浓墨重彩        泰然自若        生生不息
C.交口称赞        浓墨重彩        怡然自得        历久弥新
D.脍炙人口        绚丽多彩        泰然自若        历久弥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片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国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B.本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C.本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D.本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览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1. 下列选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前几天我参加一场活动,有幸遇见了王教授和他的内人,我一直都很仰慕王教授的才华。
B.母校45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许多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都会参加,届时我定会拨冗出席。
C.舍弟太过顽皮,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你家的玻璃,敬请原谅,我们一定会照价赔偿。
D.杨老师在请柬上写道:“本月十五号,犬子举行婚礼,本人略备菲酌,请大家务必光临。”
2022-02-09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受天然珍珠母层状结构启发,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

现在使用的防护材料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但这种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容易受到原子氧攻击,导致物理和力学性能下降。此外,宇宙射线辐射,以及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情况,也对其稳定性形成威胁。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的层状结构启发,通过改变组分配比,借助喷涂与热固化联用法,构筑了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使其顶层具有更致密的纳米云母片。这种设计策略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而且使其上表面对原子氧、紫外辐射和空间碎片等具有更好的防护能力。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些所谓的偶像明星、网络红人的人设纷纷坍塌,而像袁隆平、张秉贵、钟杨、张桂梅、黄文秀等人的形象却始终挺拔。人总是需要一些仰望的对象,尤其是青少年,选择把谁作为自己的偶像,应该是从这个偶像身上看到了某种闪光的品格。习主席倡导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少年想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应保持“人间清醒”,选择充满正能量的偶像,以充满正能量的偶像激发自己更多正向力量,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上述材料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韩愈(768-824)  议论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白(701-762)  韩愈(768-824)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0.85得体  谦敬误用  特定场合用语选择题
22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追星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