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线上统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4-02 1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_______________全球。教育作为应用先进技术最为积极的领域拥抱人工智能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所谓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综合。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实际上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诉求——这与历史上中国人重视在教育领域投入先进技术的传统一脉相承。

毛笔、纸、印刷术等事物和技术,都在诞生后第一时间出现在学堂中。近代以来,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界前辈早早选择拥抱先进教育技术,利用幻灯、放影机等设备,开启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先河,在教育技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系统批改作业来减轻师生负担,快速、具有针对性的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_______________和质量。

与历史上教育技术发展相比,人工智能带来的或将是“千年未有之大变革”。_______________身处偏远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内容依然_______________;人机互动、人机共教的模式,剑锋直指师资力量不均衡这一影响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

当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在拥抱科技时趋利避害。应该明确的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在教育应用过程中,其根本目标是降低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门槛,促进教育公平与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       效率       即便       唾手可得
B.囊括       效益       即便       信手拈来
C.席卷       效益       如果       信手拈来
D.囊括       效率       如果       唾手可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拥抱科技时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如何对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B.在拥抱科技时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C.如何对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关键在于拥抱科技时如何趋利避害。
D.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关键在于拥抱科技时趋利避害。
2022-04-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线上统练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古代,妇女常在这一天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B.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C.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D.《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的是古代贵族子弟学习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2022-04-02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线上统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大局的头等大事。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人再次要求,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幸福生活。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战略底线,能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再次,这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基础支撑。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始终保持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这就要求,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和支撑。

要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本。坚持不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和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与制度框架,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压实地方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扩大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

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种源、装备、设施与加工设备等关键环节和领域,以破解“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要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加强农业“走出去”战略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全球农业投资贸易与市场风险监测,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加快培育全球性农业食品企业,鼓励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抓紧构建安全、持续、稳定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网络。

(摘编自程国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2021年1月)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这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供给保障。2019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606万公顷,产量为6.64亿吨;2020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677万公顷,产量为6.69亿吨。

为了满足消费者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2017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围绕“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在优质粮食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0-2020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上升走势,2020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5734千克/公顷。

粮食生产不仅受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要素的约束,也受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经济社会要素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优质耕地资源多被配置到非农生产领域,特别是非粮生产领域。水土资源匹配失衡成为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核心制约因素,且这种制约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众所周知,水土资源全面影响粮食安全,数量的多少影响粮食产量,质量的好坏影响粮食品质。当前,中国水土资源流失严重、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并存,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一直以来,中国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应该站在新的战略高度,遵循新的粮食安全观,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整理《2020中国粮食生产情况分析》2020年12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才能为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B.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的各个关键环节和领域,以破解“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更有效的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C.水土资源对粮食安全的数量和质量都影响深远。当前中国水土资源情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我国一直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尤其是立足新时代,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更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遵循新的粮食安全观,以提升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些都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有效办法。
B.2020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677万公顷,产量为6.69亿吨,2013-2020年,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都呈上升走势。
C.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连年增长,2020年比2010年增加了728千克/公顷,而2021年我国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将更高。
D.水土资源匹配失衡对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制约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就有了保证。
6.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关键性做法”的一项是(     
A.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B.天下以农桑为本;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东汉思想家王符
C.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正在引领新的“绿色革命”。——《喜看稻菽千重浪》
D.中国遏制了疫情蔓延,保障了粮食价格平稳——《中国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2022-03-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线上统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御倭议

(明)归有光

①日本在百济、新罗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以居。当会稽东,与儋(dān)耳相近。而于邪摩堆,所谓邪马台也。古未通中国,汉建武时,始遣使朝贡。前世未尝犯边。自前元于四明通互市,遂因之钞掠居人,而国初为寇始甚。然自宣德以后,金线岛之捷,亦无复有至者矣。

②今日启戌召衅,实自中国奸民冒禁阑出,失于防闲。事今已往,追悔无及。但国家威灵所及薄海内外,周不臣贡。而蕞尔小夷,敢肆冯陵。

③魏正始中,宣武于东堂引见高丽使者。夫余、涉罗之贡不至,宣武曰:‘高丽世上将,专制海外,九夷黠虏,实得征之。方贡之,责在连率。’故高丽世有都督辽海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将之号。今世朝鲜国虽无专征之任,而形势实能制之。况其王素号恭顺,倭奴侵犯,宜可以此责之。不然,必兴兵直捣其国都,系累其王,始足以伸中国之威。如前世慕容皝、陈棱、李勣、苏定方,未尝不得志于海外。而元人五龙之败,此由将帅之失。使中国世世以此创艾而甘受其侮,非愚之所知

④顾今日财赋兵力,未易及此,独可自守之计。所谓自守者,愚以为祖宗之制,沿海自山东、淮、浙、闽、广,卫所绎络,能复归伍,则兵不烦征调而足。而都司备倭指挥,俟其来于海中截杀之,则官不必多置提督总兵而具。奈何不思复祖宗之旧,而直为此纷纷也?所谓必于海中截杀之者,贼在海中,舟船火器皆不能我也,又多饥乏。惟是上岸则不可御矣。

⑤不御之于外海,而御之于内海;不御之于海,而御之于海口;不御之于海口,而御之于陆;不御之于陆,则婴城而已。此其所出愈下也。宜责成将领,严立条格:败贼于海为上功;能把截海口,不使登岸,亦以功论;贼从某港得入者,把港之官,必杀无赦;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于邪摩堆             都:全
B.高丽世上将             荷:承担,担任
C.方贡之,责在连率          愆:罪责,一作耽误
D.舟船火器皆不能我也       敌:和……匹敌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余、涉罗之贡不至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非愚之所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C.独可自守之计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败贼于海为上功          有牵牛而过堂下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B.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C.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D.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10.下列各句全部属于作者支持的做法的一项是(     
①古未通中国,汉建武时,始遣使朝贡
②实自中国奸民冒禁阑出,失于防闲
③倭奴侵犯,宜可以此责之
④而都司备倭指挥,俟其来于海中截杀之
⑤则婴城而已
⑥宜责成将领,严立条格
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④⑥D.①③⑤
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建国多年都未和中国有来往,从汉代开始才和中国有了联系。
B.倭人犯境,从元代开始,宣德年间之后有所缓解,至今再也不曾出现过。
C.面对倭寇之乱,可以要求朝鲜国对其加以控制。
D.倭寇的船只和火器全都比不上大明官军,因此应该在海战中战胜他们。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自前元于四明通互市,遂因之钞掠居人,而国初为寇始甚。
(2)不然,必兴兵直捣其国都,系累其王,始足以伸中国之威。
13.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归有光提出的抵御倭寇的办法。
2022-03-30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线上统练语文试题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①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庆历六年,赵晋臣对积翠岩进行清理改造,让积翠岩成为当地的一个景区。此时赵晋臣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②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撞断了天柱。③缘底,为什么。④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遗落了一块神石在人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B.词人拄杖游览积翠岩。他倚靠、抚摸着岩石,不禁发问,问语中满含着对积翠岩的疼惜、关心和慰藉,也是在宽慰清理改造积翠岩的朋友赵晋臣。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虽不幸流落于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15.本词起笔连用两则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16.“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2022-04-02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线上统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