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4-13 3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B.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把握小说主旨。
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C.《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用“/”给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2022-04-13更新 | 6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子(微笑)之                                        (唱歌)而归
B.(安养)民而王                                        (丈量),然后知长短
C.吾(欺蒙,迷惑),不能进于是矣               (友善,交好)留侯张良
D.拔剑切而(吃)之                                     道芷阳(秘密地)行
2022-04-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加之以师旅(军队)                                     (开辟)土地,朝秦楚
B.俯足以(养活)妻子                                 (重复,再)之以孝悌之义
C.莫不(合乎)音                                        每至于(聚结,集中),吾见其难为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裁定)矣                 (快速)祸焉
2022-04-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异三子者之撰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技至此乎                  亦反其本矣
C.民,则无恒产            属皆且为所虏
D.为国                      烦执事
2022-04-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之辞                                大王为此计者
B.臣壮也,犹不如人                                             微夫人力不及此
C.可废也                                                              终继五国迁灭,
D.佚之狐言郑伯曰                                                赵尝五战
2022-04-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来之,则安之。
A.是以君子庖厨也B.然后从而
C.项伯乃驰之沛公军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2022-04-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乎舞雩                      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B.老吾,以及人之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故不可以敌            寡、众: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少的国家、人多的国家
C.越国以                    鄙:名词用作动词,当作边邑
函陵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D.项伯杀人,臣          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沛公欲关中               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2022-04-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百姓之不见保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2-04-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何厌之有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摄乎大国之间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天子气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虎兕出于柙
2022-04-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