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吉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4-15 2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学大数据”是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献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网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学数据,具有体量大、动态化、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和不易管理等特征。例如,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交网络传播后,会产生关于此作品的海量评价,除了文字评价外,还包括图片、音乐、表情包、弹幕、点赞等多种数据。分析这些大数据,可以获取读者的年龄、职业和地域,读者是否喜欢这类作品,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念是否吻合等诸多内容。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单纯依靠人工难以完成,需要相关计算技术的支撑。因此,文学计算应运而生。

简单而言,文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量化统计的方式研究文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文学计算的出现不仅是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文学批评思维的变革。

首先,是从主观理论建构到客观数据实证的变革。一般意义上,文学批评注重理论和审美建构,阐释对象以单篇或同一类型的作品为主,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这难免形成视域盲区,理论的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例如,文学批评在建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时,常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为例。由此得出的观点可以适用西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但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不一定适用。或者说,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审美建构因缺乏大规模文学作品的支撑,提出的观点只契合小部分作品,无法真正构建普遍适用于“世界文学”的理论。

而计算技术提升了整理和分析大规模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批评不再局限于小部分文学作品,可以把批评对象延伸到世界文学作品,让全球文学数据自己“说话”。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更为客观和普遍有效的结论。

其次,是从确证因果关系到呈现相关关系的变革。确证因果关系是指批评者通过分析文学作品,证实文学作品与具体历史和现实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这种批评思维对小部分文学作品有效,但面对大规模的文学作品则难以实践。例如,文学批评在阐释20世纪30年代乡土小说时,致力于确证乡土小说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因果关系。因此,解读重心就放在乡土小说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和表现强烈民族意识上。这种批评思维可以适用于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却无法用来解读同时期沈从文的《边城》和师陀的《果园城记》等作品。

而文学相关关系是指文学作品与历史和现实事件之间的数值关系。当一部文学作品数值增加时,相关历史社会和现实事件也随之增加,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强,反之则亦然。例如,在互联网搜索“乡土小说”时,出现的信息既包括鲁迅、彭家煌等作家作品,又包括五四运动、封建专制文化等历史事件和背景。当这些作家作品和历史事件共同且持续出现在不同的“乡土小说”词条中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强。也就是说,文学计算不再需要主观确证文学与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只需通过分析文学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可以客观呈现这种因果联系,相对更客观且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摘编自杨丹丹《文学批评用数据“说话”的可能性》)

材料二:

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判定“影响”,即文学史上特定作品的影响力,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数据分析。目前的方法是判别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度,由此断定一部作品到底与后世的哪些作品具有比较显著的形式重合。国外一位学者先统计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出现的文体特征,比如作品中出现的比较独特的辞藻,再利用现成的电子文学数据库,用相关算法测量出数据库中同时代的欧洲小说和歌德作品在形式上的相似度,以此来考察传统阅读所无法勾勒的“散落”的文学影响。

用数据来分析“影响”问题不仅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确度,也是基于一种对“影响”的非人文主义理解。一般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虽然“影响”是发生在两个文本之间的过程,作者只是发生这种影响过程的媒介,但作为媒介的作者主观上也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经常会使用防御和否定的对策来遮盖自己的文学渊源。而数据分析所认为的影响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已全无关系。一个文本中大多数形式特征并不是作家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由文化无意识所决定的,文学形式的传承和演变遵循着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的路径,即使是天才作家的传世经典也建筑在大量的重复现成语料和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虽然人脑并不是机器,但与机器有着相似特点,两者都会机械地模仿固有的语用习惯,而一个语言文学共同体也会在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有规律地改变这些习惯。

(摘编自金雯《“大数据”分析与文学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文学大数据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借助计算技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B.以《人间喜剧》为例得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未必有适用价值。
C.确证因果关系的批评思维会致力于确证乡土小说《生死场》与日本侵华战争有因果关系。
D.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文学形式的传承和演变,即使是天才作家的传世经典也不会例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计算背景下的文学批评注重分析文学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更为客观,这也意味着文学计算会促进文学批评思维的变革。
B.因缺乏大规模文学作品的支撑,提出的观点不具备普遍性,所以以阐释单篇作品为主的文学批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将逐渐走向没落。
C.确证因果关系和呈现相关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思维,虽然二者可以适用于不同数量的文学作品,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通过数据分析,测量一部作品与后世作品在形式上的相似度,比借助传统阅读研究,更能够分析判断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通过分析对比《布谷鸟的呼唤》与《哈利·波特》的语言相似度,推测这两部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最终作者承认了这一事实。
B.文学计算可以统计鲁迅《秋夜》中有两棵枣树,却无法呈现两棵枣树蕴含的孤独体验,这就需要批评主体赋予文学数据以价值导向。
C.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在西方现当代写作中留下的印记,可以统计某些主题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和传播路径。
D.《人民的名义》原著中提及“钱”字多达170次,远远超过了“人民”一词的93次,说明这本书是部与金钱有关的反腐小说。
4.有研究者计划运用数据分析,为唐诗做一个影响力排行榜。请你结合材料,就从哪些方面分析相关数据提出建议。
2022-04-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玛丽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安德烈维奇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玛丽洛芙娜和她的女儿艾丽娅。

②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小山坡上,山坡的下面是条河,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③离婚后的玛丽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镇。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镇的战时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④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镇了,喜欢上了这小镇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⑤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⑥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⑦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安德烈维奇老人的信寄来。玛丽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⑧“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⑨“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小风铃现在还响吗?我走的时候甚至都来不及把它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⑩“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着: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当他看见这里的一切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时,他会有多么难过。

一大早,玛丽洛芙娜就让艾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她自己则把门上的那个小风铃修理好了。铃声在风中愉快地荡漾着。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玛丽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安德烈维奇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熟悉的站长那儿得知,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房子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

“是因为空袭被疏散到这里的。”望着中尉不解的目光,站长说道。

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寒风卷起雪花在天地间飞飞扬扬,安德烈维奇中尉穿过小镇,来到河边,雾蒙蒙的天笼罩着河面。雪停了,一片暮色中,他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洁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安德烈维奇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安德烈维奇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一副苍白严肃的面孔半裹在厚厚的围巾里,虽然在黑暗中,安德烈维奇也隐约感到了这个女人的眼神有些熟悉。“进屋吧,别在这儿站着。”女人轻轻说。安德烈维奇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安德烈维奇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她碰了碰小风铃,它愉快地唱起来。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安德烈维奇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玛丽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安德烈维奇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安德烈维奇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玛丽洛芙娜收到了安德烈维奇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安德烈维奇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第比利斯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我在父亲的桌子上找到了自己寄出的信,我一切都明白了。我在远方对您表示深深的感谢。”

玛丽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第比利斯!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窗外,皑皑的白雪映着一轮红红的落日泛着金色的光。

1943年(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关于“小风铃”的构思精巧。既体现了安德烈维奇对家乡的思念,修好小风铃又从侧面表现了玛丽洛芙娜的善良体贴。
B.小说叙述视角和人称灵活多变。从玛丽洛芙娜转换到安德烈维奇,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使用,使小说叙述对象立体生动。
C.小说中“信”的设计非常巧妙。作者用书信来推动情节发展,加快了小说的叙述节奏,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地拉近。
D.小说结尾饶有趣味。通过对玛丽洛芙娜读信后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她对安德烈维奇也有爱慕之心。
6.小说中安德烈维奇中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7.“雪”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寻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感出涕,谓垍曰:“吉甫流落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史。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疾益痼,罢为兵部尚书,仍进阶银青。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

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遂振故罪一藩臣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

垍虽年少,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其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语之曰:“独孤与李二补阙孜孜献纳,今之迁转,可谓酬劳无愧矣。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休复悚恧而退。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咸著名迹。

节选自《旧唐书·裴垍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遂振故罪一藩臣/不可/
B.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遂振故罪一藩臣/不可/
C.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遂振故罪一藩臣/不可/
D.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遂振故罪一藩臣/不可/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汉代以来的考试取士,由主考官将政事或经义等问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按问题作出答案,到清代,则指参加殿试者对答皇帝的策问。
B.银青,指银印青绶,秦汉的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分别用金印紫绶和银印青绶,以后人们常以“金紫”和“银青”作为高级官员的代称。
C.赙礼,指送给丧家的礼物,也指赠送礼物以助人治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官方或民间都十分重视丧礼,有关丧葬的礼仪习俗复杂纷繁。
D.《旧唐书》,后晋刘昫监修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原名《唐书》,为区别于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而改用今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垍品性正直,秉公办事。他入朝任职后,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裴垍不接受人们请托,考核时皆以实才取人。
B.裴垍识人善荐,举贤任能。他曾向李吉甫推荐三十余杰出人才,基本都被选用,这一推荐获得了当时人们的高度称赞。
C.裴垍忠君爱民,颇有政绩。他深得皇帝信任,宪宗时国家机密事务常和他商定;作宰相后,他改革税收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D.裴垍风范凛然,贬抑庸劣。按旧例,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而裴垍则赞美孜孜进谏者,对不认真履职的人当面批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吉甫流落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2)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其造请不敢干以私。
2022-04-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殷尧藩

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注]①公元805年,刘禹锡因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远州(今湖南常德),公元815年受征召回京,次年再次被贬同属南方的连州(今广东连州)。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连州路途遥远艰难开篇,以“归兴”一词点明朋友此次前往南方如同归乡,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山路”“瘴烟”等典型环境点明沿途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主要是为了表现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忧。
C.颈联描写罗浮“梅花”、广海“荔子”,意在表现诗人希望友人可以在南行路上尽情欣赏清新明丽的景致。
D.尾联“此去定知”是对刘禹锡将要到连州后惬意生活场景的描绘,鼓励朋友“偿隐趣”,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13.送别、贬谪之诗,多载愁情,但本诗旨在消解朋友的“客里情”,诗人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