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线上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4-18 19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于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     )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     )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阔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何必不然,或(     ),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维持 风度 只言片语B.重构 风度 断章取义
C.维持 气度 断章取义D.重构 气度 只言片语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代的大鹏意象,不但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且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
B.后代的大鹏意象,不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
C.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D.后代的大鹏意象,就文学创作来说,是审美创造;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则是“误读”。
3.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
B.庄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我们学过他的《庖丁解牛》。
C.词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晏殊、柳永、辛弃疾都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D.魏晋文人强调精神自由,拥有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这从我们学过《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项脊轩志》中都可以感受到。
2022-04-18更新 | 3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线上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

材料四:

图表:与平时工作相同时间负荷和压力状况

4.根据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B.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C.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5.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     
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B.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
C.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
D.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App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疫情期间80%以上的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是平时的1-2倍,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其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
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水滨,作弟子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

夫茶,始为,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B.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回:通“徘徊”。
C.始独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               简:减少。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                  腹:怀揣,抱着。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水滨        师不必贤弟子
B.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羽野服挈具                         吾尝跂望矣
D.本凡贱,实为天骄                  项伯闻之,夜驰之沛公军
9.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B.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C.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世人对陆羽的推崇的一组是 (     
①闻人善,若在己。
②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③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
④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
⑤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⑥一羽之轻,百姓珍重。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④⑥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著述。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2)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13.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
2022-04-15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线上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李氏小园(其二)

清·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三釜:微薄的俸禄。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氏小园》用大量细节勾画了母亲晨起为儿缝衣的人物形象。
B.“逆旅”意为客舍,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
C.《初望淮山》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情感都真切诚挚。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请选其中一首加以赏析。
(3)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2-04-18更新 | 3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线上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